【有句俗語大家可能耳熟能詳,那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劉邦進入蜀地是帶着自己的軍隊的,将士們思念家鄉,不願長留蜀地,很多人做了逃兵。這場景,和當初劉邦押送服役人員去骊山結果人都跑得差不多了的情況何其相似。可見劉邦這個人的豁達與大度,換成别的人,底下将士敢跑一個試試。】
【韓信在劉邦這裡不受重視,僅當了個管糧的小官,于是和其他人一樣做了逃兵。】
接下來是一段視頻:
[夜色正濃,韓信收拾了包袱,悄悄地離開了營地。
逃跑的人很多,不差他一個。
天快亮時,前來點卯的人又少了不少,有人把這一批逃兵的名單送到了蕭何這裡:“蕭相國,昨晚又有一批人逃跑了。”
“嗯,放這吧。”蕭何習以為常,表現的十分淡定。
士卒将名單放在了桌案上,然後就退了出去。
蕭何拿起名單看了一眼,意外地在名單上看到了韓信,當即放下名單就去追,情急之下沒有向劉邦彙報去向。
韓信已經走了一個晚上,不一定能夠追上。
蕭何心急如焚,從白天追到了晚上。由于許久都沒有回來,被人誤以為他也逃跑了。
丞相都跑了,自然要向劉邦彙報。
劉邦進入蜀地之後,手下時不時有将領和士兵逃跑,人都麻了。
白天點卯的人越來越少。
因為晚上總有人包袱款款,趁着夜色出逃。
劉邦心中理解,放任自流。
這天,有人來報:“蕭相國也逃跑了。”
劉邦聽到逃跑的人是蕭何,原本葛優躺的坐姿順間就端正了,前所未有的緊張和驚慌,說道:“什麼?!我跑了他都不能跑。趕緊去追,不能讓他跑了。”
蕭何是他的左膀右臂,身為相國,居然也棄他而去,這讓他很傷心。
雖然也能夠理解蕭何的選擇,不,理解不了。
在等待的過程中,劉邦心緒不甯,失去蕭何如同失去左右手,是他的一大損失。]
劉邦回想起過往,付之一笑。
他當時是真的以為蕭何要逃跑,可把他吓了一跳,還好是去幫他追逃跑的良将了。
待到蕭何追來了韓信,軍中有了帥才,反攻項羽的時機也就到了。他怕再拖下去,手底下的将士們都會跑光了,那就真的隻能在蜀地當個漢中王了。
就算沒有跑光,時間長了,百姓習慣了安定的生活,将士們就不會再願意随他去打仗了。
攻打項羽的機會也就隻有剛進漢中還沒有安定下來的時候。
就如蕭何所說,趁天下還沒有安定的時候,要幹什麼抓緊時間幹,百姓剛剛經曆戰亂之苦,還沒有開始享受和平帶來的好日子,正是什麼苦都能吃的時候。
由簡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我們知道,蕭何并不是真的逃跑,而是親自去追韓信了。這麼做一是情急,二是他熟悉蜀中道路,三是隻有他能将韓信給勸回來。】
【蕭何很賞識韓信的才華,認為能助劉邦奪取天下的必然是此人,結果人跑了,如何能不急?肯定是要把人追回來的,問題是怎麼追。】
【這就要用到地理知識了。】
【蜀地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四川盆地,被高山包圍着。古代人要從鹹陽進入蜀地,需要穿過秦嶺進入漢中,再穿過大巴山進入蜀中腹地,走人工棧道。道路既危險又不寬敞,别說是汽車了,連電瓶車都很難通行,咳咳,别說是馬車了,連馬都很難通行。】
各朝各代的衆人:汽車?電瓶車?是馬車和馬的别稱嗎?
【詩仙李白在《蜀道中》寫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荀彧的大侄子荀攸原本是要去蜀地任職的,因為道路不通在原地停留許久,被曹操收入麾下了。】
被天幕提到的荀彧:“?”
【劉邦進入蜀地時,為了讓項羽放心,把入蜀的棧道給燒了,表明态度他就準備安心當個漢中王,以此來麻痹項羽。】
劉邦點頭,确實是這樣,但這和蕭何如何追韓信有什麼關系?
【劉邦攻入鹹陽時,其他人都看中宮中的财物,隻有蕭何看中的是丞相禦史府中的戶籍、地形、法令等文檔資料,掌握了各地的地形,對蜀中的道路那是應該了解的。】
嬴政看到這裡,忍不住贊道:“蕭何果然适合做丞相,不為财帛動心,有遠見卓識,知道禦史府中那些文檔資料的價值。”
此刻,他迫不及待地想見到蕭何。
之前關注了作者的大臣們并沒有出去淋雨,聽到秦始皇這話異口同聲地道:“陛下,這是天佑我大秦。”
【韓信跑了,也就成了逃兵。若是派兵去追,這樣追回來的韓信還會為劉邦效命嗎?甚至當時的情況下,去追韓信的士兵都極有可能和韓信一起跑路。】
接下來是一段視頻:
[朦胧月色下,蕭何終于追到了韓信,可算是松了一口氣。
韓信看到蕭何時驚訝了,“蕭相國,你也逃跑?”雖然很難相信蕭何會逃跑,但是未帶一兵一卒出現在這裡,不是逃跑是什麼?
蕭何:“……?不,我是來追你回去的。”
韓信自嘲地笑道:“沛公身邊不缺一個管糧草的小官,有我沒我都一樣。那麼多将士逃跑,蕭相國不去管,怎麼就追着我韓信不放呢?”
夏侯嬰和蕭何的推薦,都沒能讓他得到劉邦的重用,再留在這裡也沒有多大意思。
蕭何說道:“沛公身邊是不缺一個管糧草的小官,但是缺一個大将軍。我是來追大将軍韓信回去的。”
韓信不敢相信:“沛公打算封我為大将軍了?”
“對,而且是建一座拜将台,沛公沐浴更衣,齋戒三日,隆重地舉行拜将儀式。”蕭何管不了那麼多了,先把人騙回去再說。
韓信終于相信了,忍不住露出笑容。
又是建拜将台,又是沐浴更衣齋戒三日,很明顯是認真的,不是糊弄他的謊話,于是決定了跟着蕭何一起回去。
在半道上,他們居高臨下,老遠就看到了來追蕭何的士兵們。
蕭何連忙拉着韓信走了另外一條道路,避免迎面碰見。開玩笑,自己回去和被人找回去情況完全不一樣的。
韓信感歎道:“你對這裡的路還挺熟。”隻是為什麼要避着那些士兵呢?
旋即他明白過來了,生氣地道:“沛公并沒有封我為大将軍,你在騙我?”
蕭何急忙說道:“隻要你跟我回去,許諾你的一一都會實現。”都被人當成逃兵了,再不把韓信帶回去,他回去要怎麼向沛公交待?
韓信:“……”估且再信蕭何一次。
天下已經被項羽所得,而他正是棄了項羽前來投奔劉邦的。說真的,離開劉邦他也無處可去,若是去投奔其他的王,有被綁去項羽那裡的風險。
畢竟,敢和項羽争奪天下的人不多。
蕭何勸動了韓信同他一起回去,在劉邦面前極力推薦,果真沒有對韓信食言。
讓劉邦建拜将台,拜韓信為将,他做到了。]
【正是有了蕭何慧眼識人,追回韓信,極力舉薦。這才有了“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兵仙韓信,才有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劉邦方能奪取天下。】
【可以說韓信能有成就,離不開蕭何這個伯樂。】
嬴政點頭,能舍下身段親自去追一個管糧的小吏就已經十分難得,更可貴的是慧眼如炬,發現了韓信這一将才。
韓信能幫劉邦打下天下,想必本領不俗。
就是不知道韓信年齡幾何,可以派到邊關去,在蒙恬身邊培養一下,守衛邊界,抗擊匈奴。
【天下安定後,劉邦分封随他一起出生入死的開國功臣為王,韓信就在其中。蕭何幫助劉邦鏟除這些異姓王出了不了力。】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的兩次人生拐點都被蕭何掌握,第一次拜将封王,第二次卻是被騙入宮中殺害。“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劉邦與呂雉這一手,不可謂不狠毒,寒盡功臣之心。不知道作為韓信的朋友,蕭何問心是否有愧呢?】
秦始皇:“?”
對功臣向來都不錯的秦始皇迷茫了,同為被天子器重的武将,蒙毅也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