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
祁字輩,這是父親親自定下的燕王朱棣那一支的字輩。老四家的子孫這麼敗家,朱棣該打。
派此人領兵的皇帝也該受到批判。
算下來,皇帝應該是允炆的孫子,他的曾孫。唉,家門不幸啊。
天幕習慣性的大喘氣。
【啊對了,既然是盤點敗家皇帝,咱們的“叫門天子”朱祁鎮必有一席之地,大家别着急哦。】
朱元璋:“???”
什麼?叫門天子?朱祁鎮是皇帝?還上了十大敗家皇帝榜???
他要傳位給朱标,後面怎麼這個朱祁鎮當了皇帝?是朱标後人不行,還是朱棣後人篡位?!不管怎樣,反正肯定都是朱棣的錯!朱元璋怒火中燒,也不管天幕接下來在說什麼了,當即喝道:“來人!”
左右跪地:“臣在。”
朱元璋聲如洪鐘:“傳朕旨意,速召燕王朱棣進京。押解進京!”
朱标心情複雜,掩唇咳嗽起來,皇帝怎麼會是燕王朱棣那一支的?
父親不會廢他,這一點可以排除。
朱标思考了無數種可能,從未想過父親會廢了他這個太子,因為……
朱元璋聽到大兒子的咳嗽聲,心中就是一緊,連忙幫着捶背,喝斥左右:“還愣着做什麼?快叫禦醫。”
永樂大帝位面
朱棣氣得發昏,什麼是叫門天子?是朱祁鎮親自領兵,在敵人城門下叫門?還是被敵軍叫門?居然能葬送了二十萬大好兒郎的性命!
他的好聖孫朱瞻基怎麼會生出這種敗家玩意?
朱高熾:“???”這種貨色是他親孫子?不會是朱瞻基的兒子吧?
不,不要啊。
他甯願相信自己的子孫都死絕了,兄弟上位,都不願意有個這樣的子孫後代。
明宣宗位面
朱瞻基:“……!”蟋蟀不玩了,兒子将來是這個鬼樣子,他哪還有心情玩蟋蟀!!
【所以說,主公的能力,限制了謀臣的能力。“良禽擇木而栖”,韓王成是扶不起的阿鬥,張良在韓王成這裡無法盡情地施展才華,即便韓王成是他一手扶植上位的,即便韓王成是他故國的王,他也更看好劉邦。】
昭烈帝劉備:“!”他聽到了什麼?阿鬥?扶不起???
【就比如在滅秦一戰中,張良調查敵人的情報,得知守城的将領是屠夫之子,商人重利,建議劉邦采取以金錢賄賂峣關守将。劉邦聽取了這一建議,成功誘惑守城将領叛變,大咧咧地想進城時,張良思慮周全,提醒劉邦,将領反叛秦朝,不代表士兵也反叛秦朝,建議等到守城士兵松懈之時,迅速發兵攻城。
劉邦再次聽從了張良的建議,一舉拿下峣關。】
【同樣的計策,放到韓王成這裡就不好使了。劉邦能趁守城士兵松懈之時,發兵攻城,一舉拿下峣關,韓王成不如劉邦兵多将廣,做不到這些。】
【峣關城堅牆固,是防守鹹陽的重要關卡。峣關一破,周圍守将望風而降。劉邦一路輕輕松松地收下城池,第一個兵臨鹹陽城下,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此戰,張良功不可沒。】
【替劉邦出謀劃策,攻城略地,比項羽先攻入鹹陽滅亡秦朝。】
天幕上,劉邦想要恢複六國後人王位。
張良用筷子,列出了八條不能這樣做的理由,将劉邦說服。
說服劉邦的同時,也說服了天幕下的衆人。
各朝各代:
嬴政心中滿意:不可恢複六國後人王位,張良的政見倒是與他不謀而合。
可見張良也不是一根筋的要複辟韓國。
劉邦想到此事仍舊是心有餘悸,他把六國的印信都做好了,差點就要給出去了,還好張良來的及時,勸阻了他。
衆人:張良高瞻遠矚,思慮周全。劉邦真是走了狗屎運,能得張良盡心輔佐。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進入鹹陽城後,張良告誡已經飄了的劉邦,要與城中的軍隊約法三章,即:不殺百姓、不傷百姓、不搶奪百姓财物,違者處死或治罪。劉邦照做了,此舉幫助劉邦迅速赢得民心。】
天幕上展示了張良勸誡劉邦的情景。
各朝各代:
嬴政反思了一下自己,确實是為百姓們做的太少了。天幕上張良在勸誡劉邦,又何嘗不是在勸誡他?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這麼個理。
“荀文若之進善,不進不止。”大漢丞相曹操看到天幕上的情景,不由得想到了荀彧。
衆人:劉邦這一點比較好,聽勸。
【接下來我們說說曆史上出名的鴻門宴。
當時項羽勢大,劉邦暫不能與其争鋒。劉邦聽從樊哙的建議,退軍到霸上,迎接項羽進入鹹陽。項羽在鴻門設宴,想誅殺劉邦。
項羽的叔父項伯感念張良當年的救命之恩,想到張良在劉邦那裡會有危險,于是連夜策馬到劉邦的營地,私會張良,想叫張良一起偷偷地逃走。
但張良并沒有逃走,他将這一消息告訴劉邦,建議劉邦拉攏項伯,好應對鴻門宴。鴻門宴的結局,大家也知道,劉邦成功逃脫。】
【後來劉邦出漢中,與項羽的戰争進入焦灼狀态,進退兩難。張良建議劉邦聯合其他三股勢力一起攻打項羽,逼得項羽走投無路,在四面楚歌聲中步了其祖父項燕的後塵——拔劍自刎。
張良助劉邦擊敗項羽,取得天下。】
接下來是一段視頻:
[韓信設十面埋伏,把項羽的大軍圍困在垓下。
軍帳内,韓信正和張良商讨。
韓信言道:“項羽的軍隊雖然被團團圍住,但是士氣尤在。吾聽聞項羽率領江東子弟過河伐秦時,曾破斧沉舟,上下一心,擊敗了秦軍。此刻項羽尚有數萬大軍,要勝過他很難。”
張良提醒道:“若是能瓦解楚軍的軍心,獲勝就容易了。”
韓信經張良這麼一點播,興奮地道:“我知道該如何破敵了。”
夜色下,張良吹笛伴奏。韓信帶領楚國的士兵唱起了家鄉的歌曲。
項羽的大軍聽到四面八方都是漢軍中傳來的楚歌聲,軍心已散,連項羽都失去了戰意。]
天幕來了一個張良在月色下吹笛的特寫鏡頭。
天幕下的衆人:月色很美,月色下吹笛的人更美。
秦始皇位面
右丞相馮去疾聽到這笛聲有些擔憂:今上惜才,真把張良招入了朝廷,恐怕會成為第二個高漸離。
【漢朝開國時,劉邦高度評價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尊張良為帝者師,封萬戶侯。後人也将張良尊為“謀聖”,位居武廟十哲右側首位。但或許是天妒英才,張良體弱多病,飽受病痛折磨,因身體原因未能親自領軍。】
【後來他雲遊四方,從容度過“狡兔死,走狗烹”的大劫。】
天幕上放出張良晚年雲遊四方的視頻。
裡面張良面容蒼老,頭發花白,穿着樸素,表情卻非常雲淡風輕,甚至怡然自得。
嬴政看着這畫面,微微皺眉。
這個人确實很強,但也很難招攬。年輕時他四處尋求賢主,隻為反秦;跟随劉邦後,一直忠誠冷靜,給出的建議都非常符合局勢,甚至逆轉局勢;功成之後,不貪圖富貴,放得下名利,雲遊而去。
這樣的人,除了滅秦别無所求,想要為他所用,很難。
嬴政想到六國都大一統了,招攬“漢初三傑”之事,總歸不可能比這更難。思及此,嬴政輕輕笑了。
漢初三傑,他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