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夫家門口豬尿泡像一串透明氣球一樣飄滿半個天空,風一吹便随風飄動。
葉盞這小小的攤位也免不了要做些營銷手段。
大哥提筆幫忙在幌子上寫字:“葉二姐炒面”。
再請葉璃畫了一張碩大的畫,共有三碗面,
面上分别鋪陳臊子、紅燒肉、和魚排,
各種鮮豔顔色五彩缤紛,吸引眼球。
宓鳳娘還特意幫女兒用明礬漂洗一遍,防止褪色。
葉璃跟着巫醫學畫符學得不錯,這招牌畫下來栩栩如生,讓人口中饞蟲大生。
即使家人處處幫自己省錢,全套擺攤用品準備下來也足足花了五百文。
還好當初娘給葉盞留了一貫錢的私房錢,不然葉盞還真支付不起。
葉大富想要拿家裡的錢給女兒花,卻被宓鳳娘攔住:“兄弟姐妹幾個,誰也不偏幫。”
葉盞覺得娘親這法子好,不然家裡就那點錢,給誰呢?
倒是葉璃和玉姐兒翻出私房錢給葉盞:“處處要花錢,你先拿去使。”
銀哥兒掏掏衣袖不好意思舔嘴唇,他賺的每一分錢都交給家裡了。
金哥兒掏出扇子:“我沒錢,可這扇子能抵不少錢呢。”
卻被葉盞攔住了:“我如今自己有錢,若是不夠再跟兄弟姐妹們開口。”
購置食材倒不太花錢,葉盞采購了許多再加上肉魚也不過一百多文。
“怎的買了這許多?”宓鳳娘看着那些備菜啧啧稱奇。
除去炒菜用的蔥姜,還買了薄荷葉、荊芥、香菜、小蔥、紫蘇、茱萸、花椒、黃姜等各色蘸料。
葉盞買這些味道濃厚的調料,為的就是滿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葉大富看得一陣肉痛:“這也忒貴了些!居然還有胡椒粉?你可知道這一指甲蓋胡椒有多貴嗎?”
“京中飲食各有心機,有的拿銀器盛放,有的放入羊骨熬湯,還有的拿糟海蟹做澆頭。”葉盞跟爹娘解釋,“我要脫穎而出就須得有自己新意。”
葉家爹娘雖然節儉,卻也知道做飯省料就不會好吃的道理,便悻悻然不再反對。
準備好菜式便是給各色菜品定價。
葉盞決定,魚肉臊子澆頭是八文錢,紅燒肉澆頭七文錢,素面澆頭五文錢。
城中百姓日賺一百文到三百文左右,當然更高的上不封頂,隻不過葉盞所住這片平民區平日裡消費不高,葉盞定價便也往經濟實惠裡定。
定好價又請大哥幫她在幌子上每副畫下面标注了價格。
一切收拾停當,葉璃便用所學翻閱黃曆,挑了明天開張的上好時辰,單等着開張。
玉姐兒感慨:“先前聽說書先生講古說開店隻輕描淡寫一句,可妹妹這置辦個小攤都用了足足兩天,可見盡信書不如無書。”
第二天開張。
葉家人早早起床,哥哥們幫葉盞将太平車推過去,姐妹們則特意繞路送她過去,爹娘更是左右幫忙拎着各色盆盆罐罐。
這倒不是偏疼葉盞,而是葉家每個孩子第一天做工都有這待遇,聽說二哥第一天在軍巡鋪上工葉家人就擋了個嚴實,還被他上司勸了回來呢。
等擺好東西,爹娘更是提出今天不做旁的就給女兒作伴,被葉盞趕走才作罷。
不過家人過來一趟還是有好處,葉盞餘光瞥見對面也有個賣面的攤子,老闆白了她好幾眼,看見家人衆多這才沒過來找茬。
她定的攤位在朱雀門外龍津橋,這裡晚上就是汴京城鼎鼎有名的州橋夜市,白天行人也不少,小攤小販更是多如牛毛。
等家人走了,葉盞便起鍋燒火,煮好面條放入早盛滿涼水的大木桶,
随後将一口大鐵鍋洗涮幹淨,開始爆炒澆頭,想散發香味吸引路過百姓。
小砂鍋上煨着的魚湯咕嘟咕嘟,漸漸變得奶白。
鐵鍋裡肉臊子混合着各種香料的香味也随着東風散開,惹得路人頻頻矚目。
果然就有人站住,問葉盞:“這炒面是怎回事?是将面粉加入澆頭麼?”
“不是。”葉盞趕緊指着幌子上的圖畫給他解釋,“炒面将索餅煮完後翻炒,沒有汁水更利落些。”
“有趣。”那人看了看布畫,“那給我來一碗魚排臊子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