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天氣喜怒無常。
自景漣回京那日天降驟雨後,從次日開始,每天烈日高懸。
芳華殿裡,賢妃坐在妝台前,看着鏡中映出的臉。
那張臉依然秀麗,肌膚白膩,長發烏黑。但精心裝飾後,仍然能看出眼角細細的紋路。
賢妃幽幽歎了口氣。
芳華殿是六宮中最好的幾處宮室之一,當年她住進芳華殿時,滿心喜悅,而今年華已逝、恩寵淡薄,這座以芳華為名的宮殿,倒像是一個并不好笑的笑話。
她站起身,朝外殿走去。
外殿鋪着一塊巨大的地毯,觸手溫暖柔軟,是番邦進貢來的珍貴材質,嬌貴至極,等閑不能踩踏。
齊王與永和公主兄妹二人正坐在地毯上,殿内安靜,永和公主嬌蠻的嗓音分外清晰:“不準動我頭發!”
齊王皺眉:“你别動……又挂住了,日日出門戴滿頭钗環,也不嫌麻煩。”
永和公主惱怒,奈何發簪一端仍然勾在齊王衣裳的珍珠上,動彈不得:“你不麻煩,你不麻煩腰上挂那麼多荷包幹什麼,又去哪家青樓妓舫,惡不惡心啊?”
齊王不悅:“你胡說什麼?”
話音剛落,齊王意識到不對,猛地回頭:“母妃?”
賢妃皺眉,看着兒女道:“你們不是小孩了,怎麼還記不住禍從口出的道理?”
她瞪一眼齊王:“公主就是要打扮的花團錦簇出門才好,才是富貴的天家氣象。要不你讓你的王妃布衣荊钗出門,看看丢不丢人?”
見齊王閉嘴,她又斥責女兒:“你是公主,青樓妓舫那些地方,你根本都不該知道,還挂在嘴邊,先不說好不好聽,要是讓有心人聽見,拿着你說的話,參你哥哥一本逛青樓怎麼辦?”
三兩句彈壓住了不省心的兒女,賢妃緩口氣,坐下來:“大雨天進宮做什麼?”
齊王皺眉看看妹妹:“永和硬要拉我進宮來。”
賢妃又去看永和公主,永和公主挺起胸脯理直氣壯:“永樂回來了,我自然要來看看。”
齊王插嘴:“她回來幾天了,你今日才知道?”
永和公主:“閉嘴!”
她轉向賢妃,眼底閃爍着幸災樂禍:“該不是跟定國公世子鬧翻了,回來找父皇哭吧。”
迎着女兒探詢的目光,賢妃難得點了點頭:“不是沒可能。”
永和公主反倒一愣:“母妃你也不确定?”
賢妃伸手,緩緩揉着眉心:“定國公世子遠在宜州,我哪裡能打聽到他們夫妻間出了什麼事?這麼倉促地回來,肯定是有問題,問題出在哪裡,那就不好說了。”
永和公主道:“還真是流水的驸馬,要是再換一個,就有樂子看了。”
賢妃微微皺眉:“不管如何,反正你不準去招惹她,你是姐姐,和她起了矛盾,就是不恤弟妹,又要挨罵。”
永和公主不高興道:“她也沒少和我過不去,怎麼沒人說她不敬兄姐?”
齊王啧了一聲:“旁人怎麼看重要嗎?重要的是父皇怎麼想。你就是學不乖,從小到大吃了多少虧,還要去招惹她,你越是招惹她,父皇就越不高興,下次就越不向着你!”
永和公主被他說得一愣,破天荒沒跳起來和齊王吵,咬着嘴唇,眼眶慢慢紅了。
賢妃有些責備地看了齊王一眼,伸手抱住永和公主,拍着她的脊背:“還是小孩子脾氣。”
永和公主咬着牙不肯哭出來,從母親懷裡探出頭對齊王嚷:“你是我的親哥哥,憑什麼不向着我說話!”
齊王道:“我還不向着你?你以為我和永樂生下來就有仇嗎,當初和她鬧得針尖對麥芒,你說是為了誰?”
賢妃頭痛。
永和脾氣驕縱也就罷了,齊王從小沉穩,偏偏在永和面前嘴不饒人。二人吵起來,她這個母妃也要頭痛。
永和公主本來興沖沖進宮,和齊王話趕話吵了一架,埋藏在心底的委屈突然翻湧而出,再忍不住淚水,哽咽出聲:“……憑什麼啊。”
“從小父皇就偏幫她,和她吵架是我挨罵,珍奇貢品是她先挑,所有人都圍着她轉,就連挑驸馬,我都隻能挑她選剩下的。”
賢妃垂睫。
她知道,永和當年年紀小,心性不定,鄭熙也好、言懷璧也罷,永和并非當真對他們生出情意。或許有些好感,但那更多來自于他們的聲名,不足以讓永和至今念念不忘。
真正梗在永和心底的那根刺,并非那二人本身。
——姐妹二人同時擇婿,皇帝卻将最頂尖的兩個輪番掐走,全都給了永樂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