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太子妃做來,分外好看。
仿佛冰雪消融,恍若神妃仙子。
即使景漣,也看得微微怔住。
她很快回過神來,意識到自己的失神,雙頰浮現半分绯色,眉心微蹙。
煞是好看。
太子妃執杯的手忽而一頓,旋即神色如常。
.
太子妃并沒有刻意賣關子。
進了福甯殿,她先向皇帝禀報明日乞巧宴的種種籌備,又特意禀報了景漣所做的貢獻。
分明景漣隻是算了一本賬,被太子妃說出來,也沒有刻意誇大其詞,卻像是她撐起了半個乞巧宴。
饒是景漣,都聽得有些心虛羞愧,連忙出言推辭謙虛。
皇帝卻全将景漣的謙虛當做耳旁風,先贊揚太子妃,又誇獎景漣,末了道:“也不要太過勞累,你幫太子妃打個下手就是了。”
然後皇帝命李公公開内庫,挑選珍寶分賞太子妃與景漣,并且說定國公已經入宮請罪,和離旨意召來宗正與禮部尚書很快就下,大力鼓勵她出去玩。
懷貞跟在太子妃身後,聞言不禁悄悄咋舌。
他從前隻聽說皇帝寵愛永樂公主,今日親眼見到,才知道皇帝對永樂公主已經不是寵愛了,而是溺愛。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賞賜太子妃是順便,皇帝還是在變着法的給永樂公主奇珍異寶。更不要說鼓勵她出去玩耍,要知道,天子無家事,永樂公主三次和離着實有些驚人,和離旨意一下,皇帝也免不了要面對禦史無休止的彈劾與勸谏。
這種毫無底線的嬌慣與縱容,永樂公主至今沒有養成飛揚跋扈唯我獨尊的脾氣,真是出乎意料。
太子妃謝恩,話鋒很快一轉,提起東宮二公子景橋、縣主和雅,表示皇孫身份尊貴,想要為他們生母增添臉面,準備以良娣待遇供養兩位良媛。
景漣眉梢微揚。
——太子妃果然不是忍氣吞聲的性格。
提升東宮妃妾待遇,太子妃自己就能辦,卻要禀到天子面前,分明就是另有深意。
果然,皇帝張口便問:“朕聽說景檀還沒回書房讀書?”
太子妃已經為此事來請過罪,聞言再度俯身,四平八穩道:“太醫前日禀報,景檀已經痊愈,需好生照料、避免見風,趙良娣有意使景檀多休養兩日。”
皇帝道:“趙良娣竟越過太子妃來安排皇孫讀書嗎?”
顯然,皇帝對東宮中的情況并非一無所知,趙良娣與太子妃的角力——或者說,趙良娣單方面的角力,根本沒能瞞過皇帝。
太子妃低頭不語。
皇帝話音中隐帶不悅,并未掩飾,但那不悅顯然不是針對太子妃。
殿上珠簾輕響。
帷幔分開,青色道袍下擺映在太子妃與景漣低垂的眼底,越來越近,近到衣擺上繡着的隐雲紋都清晰可辨。
皇帝慢慢撚着一百零八顆的念珠,平聲道:“就依你所言,那二人生育皇孫有功,許以良娣待遇,李進!”
李公公連忙應聲。
皇帝道:“去取一對如意分賞二人。”
李公公連忙應是。
太子妃溫聲:“兒臣代二位良媛謝父皇恩典。”
皇帝又道:“景檀是東宮長子,應該由嫡母教養,往後挪到惟勤殿去,不許趙氏插手。”
太子妃卻道:“兒臣謝父皇體恤,隻是母子親情乃天倫,兒臣不忍強行拆散。況且,兒臣事務繁忙,恐怕不能事必躬親照料景檀,放在惟勤殿似有不妥。”
景漣在心裡給趙良娣打了個叉,然後為皇長孫默哀片刻。
趙良娣急着争奪生母嫡母在皇長孫心中地位,太子妃卻直接來了個釜底抽薪——沒關系,皇長孫是你一個人的兒子,本宮換個孩子扶持也是一樣。
看謝良媛日日帶着孩子前來請安的态度,顯然是個遠勝于趙良娣的聰明人。
——皇帝終究是對長孫有幾分格外特殊,又或者是二公子景橋年紀太小。太子妃提出提高兩位良媛待遇,想要轉而扶持二公子,皇帝卻終究不忍直接放棄景檀,想将皇長孫放到太子妃膝下。
但太子妃顯然不願。
皇帝沉吟更久,再開口時,居然罕見地退讓了:“既如此,景檀先在會甯閣繼續住着,隻是趙氏不足以撫育皇孫,為免她言行不當教壞了孩子,讓她遷居别宮。”
這是怕趙良娣心生怨怼,教壞皇長孫還在其次,若是對其他兩個孩子下手就不好了。
太子妃自然不會再度拂逆皇帝,低頭領命。
說完這些家事,内侍入殿來報,在皇帝耳畔低語,難免洩露進太子妃與景漣耳中隻字片語。
皇帝轉向二人:“宗正與禮部尚書來了,永樂你……”
‘永樂’二字尚未說完,隻見景漣一震,驟然告退,速度快的像背後有鬼在追。
太子妃:?
景漣幾乎是拽着太子妃登上了轎辇。
直到坐定,太子妃才來得及問出口:“怎麼了?”
景漣心情複雜地看了太子妃一眼:“禮部尚書來了。”
太子妃自然接口:“聖上大約是召他來下旨的,和離要……”
說到這裡,太子妃的聲音戛然而止。
公主和離要通過宗正寺,同時知會禮部。
現任禮部尚書位高權重,在政事堂衆宰相中排行第二,風評不錯,裴含繹還與其打過數次交道。
不過不巧的是,禮部尚書姓言,他的嫡長子當年譽滿京城,叫做言懷璧。
——沒錯,他就是永樂公主第二任驸馬的父親。
景漣曾經的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