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蘭提着籃子出門,籃子裡是泡過幾天草木灰鹽水的三張兔皮(還有在泡着的兔皮),準備去河邊清洗,就見政兒送趙姬離開,臉上沒有之前的難過,心裡微歎氣。
不身在其中不知人難處,她沒法說趙姬把孩子單獨藏在這裡不對。
徐蘭在河裡洗兔皮時很多人挑着蘆葦經過岸上,蘆葦能修房頂,能編席子,能做蘆花鞋,能燒火,蘆葦比山上的樹枝和竹子容易砍斷,力氣大的人能用手折,所以大家更喜歡弄蘆葦。
天上久不久能看到往南飛的鳥群。
徐蘭把兔皮洗幹淨後提回家,攢去去水後攤在竹篩裡,用細竹釘固定住,再用木梳梳順兔毛,拿到屋後,把篩子靠着牆斜立住,底下用兩石頭擋着,不讓篩子溜下。
忙完後去挖野菜,然後去起魚籠,為晚飯忙活,一天又過去。
隔天徐蘭早上把姜挖起放在屋檐下,先放些天晾去一些水分,再挖坑埋在土裡,随後去砍竹子扛回來放在河邊,來回幾次。
唐啟陽又請人來踩泥繼續做泥磚和泥闆。
又一天早飯後,徐蘭拿刀和一捆麻繩到河邊麻利幹活,用麻繩紮竹排,這裡竹子沒有南方的竹子大,她用十五根竹紮,經過的人問她便說紮竹排。
下午兩點多,徐蘭把竹排紮好系了麻繩,在岸邊立兩個竹樁子,把竹排推下河,把岸上的背簍放到竹排上,用撐杆撐着竹排離開淺水區,到河中間後向上遊撐去。
經過岸上的人驚訝看徐蘭撐着竹排向上,回去告訴唐啟陽,唐啟陽自然知道,四個孩子和李先生好奇,剛好也下課,都去河邊看。
但他們到河邊時已經看不到人和竹排。
徐蘭劃竹排向上一會就經過河邊長蘆葦的地方,北玖裡離水泊七八裡,她撐竹排約二十多分鐘到達水泊,這個地方幾千年後變成公園,水域變小,現在的水域很廣。
滄海桑田,曆史長河中大河流尚能改道,一些河流消失,何況一個小地方,
徐蘭撐着竹排靠近一個不小的水渚,渚上長着不算密的蘆葦,她拿出砍刀砍掉蘆葦,蘆葦從水裡長出來,還不是陸地,她砍一點撐竹排進一點,在看到陸地時看到一條不小的水蛇。
她手裡出現一根筷子大小的竹釘,一揚手,竹釘釘入水蛇的七寸穿透,水蛇稍稍掙紮便沒有動靜。
她用撐杆把水蛇挑到陸地上,拿砍刀繼續砍蘆葦,然後用撐杆立起來固定竹排,提着背簍踏上水渚。
平時水渚上生活着綠頭野鴨群,現在已經南飛,更北的鳥類和綠頭野鴨往南飛經過這裡時會停留覓食,會留下蛋。
現在的生态環境特别好。
徐蘭走兩步就撿到幾枚野鴨蛋和大雁的蛋,雁蛋比野鴨蛋小一點,兩者區别不大,她輕松撿到一簍蛋,在一個地方立十幾個竹樁,結十來個套子,期間又殺一條肥水蛇,把兩條水蛇的頭斬去扔水裡,用繩綁放在竹排上,撐着竹排返回。
離開水泊向河裡時徐蘭聽到天空有動靜回頭看,隻見從北邊飛來一群綠頭野鴨,飛向水泊的蘆葦裡,她看這群綠頭野鴨都落下後繼續撐竹排。
天上太陽的位置在四點多,順水的竹排走得很快。
她遠遠就看見唐啟陽幾個還有七八個小孩站在岸邊。
徐蘭撐着竹排靠近竹樁,唐啟陽幾個向她走來,徐蘭笑問他們:“你們怎麼來了?”
唐啟陽笑說:“我們好奇你做的船。”
李先生看着竹排構造說:“居然可以這樣做船。”他心裡疑惑,蘭是個農婦,不僅在做飯上有巧思,現在還會紮竹船,這個竹船看着不複雜,不過能想到用竹子來紮船說明有智慧。
徐蘭說:“不算船吧,隻能說是竹排。”現在已經有戰船,竹排很簡單,東南地區肯定有。
政兒的眼神黏在竹排上,山和石、芹驚訝看向滿滿的一筐蛋,好多蛋!他們去蘆葦裡找蛋最多找到十幾個。
姑厲害!
竹排很形象,李先生說:“行在水中便是船。”
你說是就是吧,徐蘭轉和石說:“石,你回去拿兩個小籃子來。”
“好。”石應聲轉身就跑。
徐蘭把竹排繩系在竹樁上,提背簍給唐啟陽,跟眼神熱切的政兒山芹說:“你們可以上竹排,但不能在上面跳。”
“好。”政兒響亮應。
山和芹也相繼興奮應:“好。”
徐蘭拿刀提着兩條水蛇下竹排,蹲下殺蛇。
三個孩子小心走上竹排,在竹排上走動,臉上露出大笑容,好新奇!
唐啟陽和李先生說:“李老師有興趣可上去。”
李先生看搖晃的竹排說:“等孩子們下來。”
石跑回去拿來兩個小竹籃給姑姑,也上竹排走一走,過個瘾。
徐蘭把殺好的蛇肉清洗幹淨放進籃子,李先生和孩子們都上了竹排過個瘾,唐啟陽把竹排拉一半上岸邊,大家一起回去。
還有人在仔細看竹排他們也不在意。
回到家,徐蘭砍一條蛇肉給石三兄妹帶回家,還帶一籃鴨蛋雁蛋,随後和唐啟陽忙活做晚飯。
晚上吃鮮美的蛇羹和薤炒鴨蛋,三人吃得滿足。
徐蘭紮的竹排在北玖裡引起轟動,她一早提兩個竹簍到河邊又有不少人在看竹排,大家見她紛紛問怎麼做,徐蘭和他們細說一遍後把簍子竹筐放上竹排,解開麻繩推竹排下水撐去水泊。
她到達水渚先去看昨晚下的套子,十幾個套子套到七隻綠頭野鴨,她拿出剪刀把鴨翅毛剪去後再解套子,綁住腿。
徐蘭水渚忙活一個多小時後滿載而歸,兩個簍子裝滿鴨蛋,她到岸邊便有唐啟陽接應,兩人背鴨蛋提野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