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油這麼受歡迎是江雲沒想到的,蒸天的委屈都在見了家人後消散,他想了想點頭道:“可、可以,菌油還多。”
他也能給家裡賺錢了,雖然不知道該賣多少,但總歸是筆進項,賺不賺的也是一種成就。
張翠蘭也高興,轉而又愁起來:“就是這價錢該怎麼定,鄉裡鄉親,也不好賣太貴。”
大曆朝一斤菜油三十文,這是本金,更别說做菌油還要添加其它調味料,人工又是一筆錢。張翠蘭不懂這個,将目光看向幹兒子。
顧承武常在鎮上,比他們有所了解,略一思索道:“或可按半斤起賣,鎮上尋常菌油半斤也要二十五文。”
油是個金貴東西,村裡不是人人都舍得,有那貧困的三五天才敢吃一點。
江雲看了看張翠蘭,才試探道:“那賣、賣四十文一斤?”
張翠蘭拍闆定下:“成,就按雲哥兒說的來。鄉裡鄉親的,咱賺個辛苦錢就是。”
賣菌子也不是長久生意,菌子隻有每年春秋雨後才有,過了季便吃不上了。倒不如少賺些錢,在村裡還能積攢些人緣,往後遇見事了也好有人幫忙。
江雲喜歡被接納被認可的感覺,他淺淺一笑,下意識看向顧承武,才發覺他也正看着自己,兩人蓦然對視,江雲不好意思收回目光。
顧家賣菌油的消息一夜間傳出,有人隻聽過沒吃過,也有人聽都沒聽過。
“那能有花椒油好吃?”
“我年輕時倒是在鎮上吃過,和花椒油是不一樣的味道,用來下面涼拌最是鮮香了。”
兩婦人結伴同行,也是聽說了顧家賣菌油的消息,買不買都想去瞧瞧熱鬧。
“不就是菌子下鍋炸,誰家不會做似的。”也有人不屑。
也沒幾個人聽這種酸話,都知道菌油不似花椒油制作簡單,不同的方子做出來的味道是不一樣的。
還有那心思不正的,到處打聽顧家菌油的配方。好在江雲的配方是記在腦子裡的,沒有用文字記下。
“别擠别擠,大家都能買到,”張翠蘭一大早就在門口擺起攤,沒想到會來這麼多人,和江雲忙的腳不沾地。
徐大娘和張秀蘭自然是第一個支持好姐妹生意的,跑來搶着買,也是趕上開門紅。
罐子打開一瞬間,撲鼻的菌香傳來,幾步外都能聞見。
“我聞着是挺香,比鎮上賣的還好吃哩,反正也不貴,買些回去給家裡娃娃嘗嘗。”
原本持懷疑态度的人也沒話說了,多多少少也買了些。
張翠蘭昨夜就定好了價格,等人多了便揚起嗓子喊:“素油半斤二十文,葷油半斤二十五文。”
江雲各打開一壇子給衆人瞧,有人一眼就看出葷油加了雞肉丁。
“給我來半斤葷油,”一老夫郎擠到前面,從荷包裡拿出銅闆,喘口氣道:“我家那老的小的成天嚷嚷吃肉,哪有那錢給他們買肉?買點菌油回去,嘗嘗肉味也是可以。”
顧家是獵戶,不缺肉吃,菌油裡加的肉丁也都是指甲蓋那麼大一顆,也能吃個香味出來。排的人不少,江雲手上沒停,拿了杆稱稱油,一點不缺斤少兩。
正忙的時候,一個黃鹂般的姑娘聲在面前響起,“麻煩給我裝兩斤葷油。”
這聲音很熟悉,江雲擡起頭才發現,是昨天在河邊幫他說話的姑娘。
周芝芝也是才知道江雲是顧家夫郎,兩人再次見面時都笑了,彼此有種相知相交的感覺。
江雲匆忙擦了擦手,看了眼後面的人群,小聲對周芝芝道:“葷油沒、沒有了,你跟我去院裡打。”
周芝芝頓住,她分明看見罐子裡還有,怎的雲哥兒卻說沒有?不過她也沒多問,跟着江雲就進去了。
院裡沒人看見,江雲才吐口氣緩解緊張,解釋道:“昨天多、多謝你幫我,這兩斤油你給十五文、就好。”
十五是本金的價,況且裡面還加了很多肉,江雲是虧的。但是周芝芝幫了他,他記着人家的好。油是顧承武花錢買的,他不好直接送人,隻能給降到最低價。
周芝芝一愣,也有些觸動。她原是上陽村村長的女兒,嫁給青苗村村長的二兒子王山也才數日,在這裡不認識什麼人,昨日也就是路見不平,沒想過會被回報。
兩斤三十文,可算是便宜了不少。周芝芝也沒推拒,給了錢拿了油道:“改日我得空了,來找你做針線玩。”
江雲點點頭,把人送出去。外面排隊的人自然不知道這一幕,都捏着銅闆等着買。
将近中午,顧家炸的油已賣出去一小半。娘倆賣完坐在桌子前,開開心心數銅闆。
“一個、兩個……”張翠蘭數了半天,最後有些不可置信:“賣了二十斤素油,十一斤葷油,還賺了四百一十文。”
僅僅一日就賺了半兩,可算是不小的收入了。江雲也沒料想到,看到桌子上滿滿的銅闆,眼底都是欣然。
他将錢推到張翠蘭面前,“娘,您、您存着。”
張翠蘭一擡手,把錢推回去:“方子是你出的,錢就留着你和武小子用,娘還不缺錢花。”
顧承武一賣了狐狸,就還了三十兩,眼下房子也有了,吃的也不愁,她不貪這幾百文。
但見江雲執意的眼神,張翠蘭拗不動,從中拿了五十文:“這樣,娘就收五十文辛苦錢。”從頭到尾她最多就是打打雜燒燒火,辛苦的事也沒怎麼做。
見張翠蘭收了些,江雲心裡才過意的去,小心謹慎把三百六十文和之前賣菜的幾十文放在荷包裡。看見鼓鼓囊囊快裝不下的荷包,心裡是十足的安全感。
菌油開賣的時候,顧承武早早出了門打算趕早食,卻在路上遇見村長,被叫到村長家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