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是幾毛錢一塊錢地修改縫補衣裳,後面有人想着省錢,問了淩一能不能做衣裳,淩一說可以,那人就買了布來淩一這兒做。做衣裳比縫補修改貴了一點,但也比直接買成衣便宜。
尤其是快過年了,大山村的人家雖說不富裕,還是貧困村,但到了年關,總想着給家裡孩子做身新衣裳,去去一年的晦氣,才好迎接第二年的福氣,過年沒有新衣裳,這年怎麼過?所以最近幾天,來找淩一做衣裳的人不少,她幾天接好幾個人的生意,賺的錢不多,但她沒有花錢的地方,攢下不少。
将近半個多月,淩一總共攢下二十六塊八毛五分,淩一對貨币的認知源于系統裡儲備的知識,而這些知識來源于主世界的相關曆史記載,和小世界的曆史并不相同。
此時的小世界D國是否還在發行流通的分币,淩一無從得知,但她知道,至少在偏遠的茶水鎮、大山村,分币還是能用的。不過茶水鎮的商鋪大多不愛收分币,嫌找零麻煩,大山村裡倒是還在用。
淩一賺來的錢,趁某天天氣不錯,跟趙小小一起去鎮上,給趙小小買了些紙筆,還買了習題。書包在落水第四天就撈起來,洗幹淨晾幹了還能用,但是裡面那些破舊的書本和紙筆确實沒法用了。
趙小小從未用過這麼嶄新的本子,她的作業本大多是同學用舊了扔掉,她自己撿來或别人給她,用又髒又小的橡皮擦掉筆迹繼續用。
這樣嶄新的紙筆,趙小小拿着都不敢往上寫字。
鎮上的作業本還分很多種類,什麼田字本什麼英文本什麼數學本,紙張都是一樣的劣質,但是分類後好像就是比普通的白本子貴上許多。
淩一賺到的二十多塊錢,光是給趙小小買紙筆就花去了五塊錢。想到鎮上的高物價,淩一又回頭想了想自己在村裡的收費。
像那種改大小改尺碼的,淩一就視情況而定收個幾毛錢一塊錢,這都算貴了。那種縫補個小洞又或者是衣服開線了,她給縫上,就收個五分。
茶水鎮已經算距離大山村最近的鄉鎮了,但依舊要走上好幾個小時才能抵達。茶水鎮人民的生活和大山村人的生活相差甚遠,鎮上的學生們吃的都是幾毛錢的零食辣條,賣到村裡來,隻有趙大娘那些溺愛孩子的家長才舍得買。而大山村的普通人咬咬牙,才花幾分錢把一件穿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衣服拿來淩一這裡補。
淩一收費相比鎮上的裁縫已經便宜很多了,而且她離得近,大家走幾步路就過來了,甚至還能講價。隻是,和淩一講價要看她那張冷臉,好多人講到一半,看淩一沒有表情也不說話,以為她生氣了,趕緊找補,說五毛也行,大過年的,也不計較那些了。
淩一剛把做好的一身新衣裳給村口的老劉家媳婦,收了三塊五,正數着錢呢,就聽王嬸從外面回來,隔着池塘笑着喊道:“耀兒他娘,你家男人回來了,就在村口呢。”
聽到這話,淩一還沒什麼反應,屋裡的趙大娘蹭地一下從闆凳上起來,沖到院壩裡:“什麼?家偉回來啦?”
王嬸笑着點頭:“哎,對,就在村口給廖娃子幾個散煙呢。”
趙大娘穩不住歡喜,高興得直拍手,狠狠地瞪了一眼淩一:“你看着,家偉回來了,看他怎麼收拾你!”
淩一面無表情,正好,趙家偉回來了,她就得拉着這人去鎮上把婚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