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太後面上和藹,接過酒,一飲而盡。
蘇蕙菁忙道,“太後娘娘莫急,花簽背面還镌着字呢。”
雲英将簽子翻了過來,果見上頭題了行小字,“自飲一杯,随意命人彈奏《佩蘭》。”
“既如此,遠兒,哀家聽聞你一直醉心撫琴,便由你彈上一曲罷。”
“好。”
魏晗遠命人取了琴來,他手拂七弦,便聽樂聲細而不迫,徐而抑揚,悠悠然吹落風中。
蘇蕙菁以箸擊盞,和聲念道,“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此曲真真雅樂也。”[6]
衆人贊了一回,重新将簽筒放回水中,當樂音将盡時,簽筒在魏晗烨跟前停了下來。
魏晗烨擡手掣簽,他掃了一眼竹簽上頭題着的字,微微一笑,随即将簽子抛給秦川。
“果然是女兒家行的令,也罷。秦川,你來念吧。”
“是。”秦川捧着簽子,說道,“陛下掣的是牡丹花,題曰‘國色天香’。”
話未說完,衆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卻又不敢笑出聲,隻得低頭忍耐着。
秦川清了清嗓子,“咳咳,詩句是‘天下更無花勝此,人間偏得貴相宜’。”[7]
魏太後點了點頭,“皇帝貴為九五至尊,牡丹則是群芳之冠,倒也貼切,注是什麼?”
“回太後娘娘,注雲,‘得此簽者,花中之王,在席共賀一杯,同庚同辰者陪飲一杯’。”
衆人便都舉杯,齊聲道,“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魏晗烨飲盡杯中酒,他盯着竹簽上“同庚同辰”幾個字,默然不語。
樂聲又起,這一回,簽筒停在了英太嫔和裴怡歡中間的位置。
淑太妃道,“這該算誰的呢?”
裴怡歡拿起簽筒,遞與英太嫔,謙讓道,“自然是英姐姐先了。”
英太嫔笑了笑,“這東西一應都是妹妹宮裡的,哪有妹妹不掣反讓我來掣的道理,況且我平日也不喜歡玩這個,還是妹妹掣一根吧。”
裴怡歡依言掣了一根竹簽,隻見簽上描了朵荷花,旁邊題着“霁月清荷”四字,詩雲,“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竹簽背面寫着,“自飲一杯,自左往右,數三七二十一人,令其再掣。”[8]
英太嫔掃了眼簽子上面的荷花,笑道,“這簽合該由你來掣。”
裴怡歡素愛荷花,因此心中也很歡喜,她飲了酒,一面數,一面笑,“這倒是麻煩了,三七二十一人。”
衆人也跟着她數,算出該是席容煙。
席容煙隻得也掣了一根,簽上是一支木芙蓉,旁邊用朱筆镌着一句舊詩,“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席容煙念了一遍,又去看上頭的題詞,目光不覺一頓,呢喃道,“忘川秋水?”[9]
蘇蕙菁正好坐在席容煙旁邊,她見席容煙不往下念,便歪頭去瞧竹簽背面的注,念道,“掣此簽者,不必飲酒,上下兩家各飲一杯。”
坐在席容煙兩側的是平樂和蘇蕙菁,平樂身子不好,不便飲酒,便讓肅安王幫忙喝了。
席容煙隻管拿着那簽發怔,蘇蕙菁飲了酒,笑道,“陳姑娘又沒喝酒,怎麼倒先醉了。”
席容煙這才回過神來,忙将簽筒重新放回水上,自己斟了杯酒,兀自飲了。
這時候,衆人沒那麼拘束了,彼此談笑起來,連樂妓彈琴的聲音結束了都沒察覺。
還是賢太妃反應快,說道,“該平樂掣了。”
平樂搖了一搖竹筒,從中掣出一根竹簽,她瞧見上頭的話,不由得笑了起來。
“‘橦布紅衫來換米,滿頭都插杜鵑花’,這句話寫得倒是有些意思。”[10]
蘇蕙菁湊上去看,“子規啼春,得此簽者,逢春必有喜事,自飲一杯為賀,既是喜事,可命在席之人說個笑話同樂。”
衆人都說,“平樂公主今朝還朝,可不是天大的喜事,我們都來敬公主一杯。”
平樂飲了酒,笑道,“真真是個好簽,你們誰會說笑話,快講一個來聽聽。”
今年剛滿十歲的魏晗知自告奮勇,“我新近得了一個,我來講給大家聽!”
衆人見他一副稚氣未脫的模樣,都十分歡喜,紛紛笑說,“好。”
魏晗知因說道,“艾子有個孫子,不喜讀書,很是貪玩,艾子為了讓他争氣,經常一頓棍棒伺候,可他還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艾子的兒子就這麼一根獨苗,雖然不争氣,可也疼得緊,他看到艾子這麼責打自己的兒子,總忍不住求情,偏生艾子根本不搭理他。有一次,艾子的孫子在外面打雪仗玩,艾子瞧見了,不由分說,剝掉了孫子的衣裳,罰他跪在雪地裡。艾子的兒子不敢說什麼,脫了衣裳跪在兒子旁邊,艾子很吃驚,問他,‘你兒子有過錯,應當受到這樣的懲罰,可你為什麼也跪在這裡?’他兒子哭着說,‘您讓我的兒子受凍,我也讓您的兒子受凍。’”
說畢,衆人笑起來。
肅安王伸手揉着魏晗知的腦袋,笑道,“可知你平素是個不喜歡讀書的了,講的笑話也這樣刁鑽賴皮。”
魏晗知吐吐舌頭,往肅安王身上一歪,“大哥你又說我。”
衆人瞧着他們兩兄弟的模樣,不由得又笑了起來。
一時,又命奏樂,這次簽筒在賢太妃跟前停住了。
賢太妃笑着推辭,“本宮都一大把年紀了,就免了罷,你們玩你們的。”
魏晗遠興緻勃勃地說,“誰說的,依兒臣看,母妃風華正茂。”
肅安王打趣道,“都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今日看見遠兒如此,方知此言不虛。”
魏晗遠臉皮薄,聽了這話,早把頭低下,自顧自斟酒。
賢太妃看見魏晗遠的樣子,笑了笑,“安兒這話說得不錯,平日也沒看你弟弟這麼高興,也罷,本宮便掣上一掣。”
說着,賢太妃随手掣了一根。
隻見竹簽上面畫着一支萱草花,題曰“椿萱并茂”,詩雲“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背面镌了一行小字,“椿萱并茂,此簽上吉,掣者自飲兩杯”。[11]
賢太妃抿了兩口,以作兩杯之數。
這次樂聲才響了兩三下,便戛然而止,小丫鬟趕着來報——
“不好了,福甯宮走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