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過後,我正式接手商業地産,并且進駐集團總部,平日要處理的事務就不如在片區時那麼細緻了。
我說的每一句話、提的每一個決策都有人去落實部署,但這種不親自幹、不現場盯着的感覺讓我很不踏實。
好在我之前打算走品牌經營的路線還是不錯的,雖然實際做起來跟我的預想有偏差,但大差不差,有時候還會有意外的驚喜。
可能這就是所謂的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失真吧。
畢竟公司規模大,同一個信息要經過的人太多了,而中間傳達的人如果領悟力不行,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釋,就很容易造成下面的人誤解上面的人的意思,最後工作量變得巨大不說,還很容易造成反效果。
許耀全看出了我的能力,說我在公關宣傳還有風險管控這方面有先天的優勢,很利于許氏旗下品牌在國民心中形象的經營。
因此并沒有讓我主導公司的大部分決策,而是以一個副總的身份監管,預防高層在決策過程中遇到紅線問題。
我也覺得我在風險管控這方面有些優勢,但涉及到投資、股權架構優化、産品研發跟投入這部分,我卻又是一竅不通的。
簡要來說,我學的偏向于市場營銷版塊,對于公司的金融風險把控,還有資金分配占比這些跟數據有關的東西,我沒有涉獵。
因此除了商業地産版塊,許耀全也會帶我參與集團其他産業版塊的經營,但更多的,是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
在跟着許耀全學習的這段日子裡,他也帶我參加了不少商業酒會,因而不可避免地結交了許多所謂的商業名流。
通常這時候我都表現得十分謙遜,非必要場合不會發表自己的看法,我秉承着多聽、多看、少發表意見跟言論的理念,倒是也在衆多大佬中學到了不少東西。
當然那些大佬們對我的評價也很高,不過他們也不會把我當做商業合作夥伴來對待,隻是問我是否單身,有沒有訂婚,然後就迫不及待地想給我介紹對象。
這對象的範圍,從他們親戚的兒子,到他們朋友的兒子,甚至到他們合作夥伴的兒子。
反正基本都是富二代、官二代之流。
每到這時候,我都不推拒也不拒絕。我自然是對外宣稱我單身的,但我也不是不挑,不是什麼人都可以貼上來的。
就這麼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許耀全試探着問了我的意見,見我态度不是很抗拒,就給我介紹了一個聯姻夥伴。
對方也是某集團公司老總的兒子,聽說還是獨苗。
這個集團是做電子類産品的,規模很大,老總兒子剛從國外留學歸來,讀的商學院,也是要繼承公司的樣子。
許耀全給我從中搭橋牽線,也是為我綜合考慮過,畢竟比起圈子裡其他玩得花的富公子,這富二代顯得根正苗紅,剛出學校還沒經曆過社會的毒打,可能思想上跟我更談得來。
我沒有拒絕。
第一次見面約在周末的下午,畢竟我工作日也是要上班的,沒工夫專門耽誤半天時間出來跟人單獨吃飯。
對方約我在一家米其林餐廳吃下午茶,我們見面之前加過微信,從他朋友圈分享的生活日常可以看出,他是個喜歡戶外的人。在夏威夷沖浪,在極地登山,在阿爾卑斯滑雪,在東非大裂谷蹦極,在太平洋上方跳傘……
總之所有令人羨慕且花費不菲的事情他都做過了,而且從他偶爾po出的自拍照來看,挺會穿衣打扮的,五官也很俊朗,是我會喜歡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