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沒有琴。”
吳青霜走進教室指着講台上那架古琴:“你去試試那張。”
那正是周海燕之前感興趣的那一台,也不扭捏走過去放下書包,盤起頭發就坐在了椅子上,先用手指撥了幾個音符,笑容立刻顯在了臉上,轉過去看向衆人:“老師,這琴誰的?賣嗎?我想買!”
“……”
見沒人回應,周海燕扭了扭脖子彈出了第一個音,真是一把好琴!
微笑很快斂去,她眉目之間似乎凝結出了一種煞氣,指尖飛舞撞擊在琴弦上,帶出了類似利刃破空的虛空聲。
音樂漸急漸緩,周海燕身體跟随着胳膊扭動,摸、挑、勾、踢!戰鼓聲和馬蹄聲、千裡戰場、萬裡浮屍、天子泣血、将軍殒命,似乎一個人演奏出了千軍萬馬的壯烈。
她的表情如此決然又堅硬,手下的動作慢了起來,食指挑着琴弦,随後一個轉音,越來越密集的彈指,像是風聲、像是雨聲、像戰鼓咚咚的敲擊聲。
最後一個音符落下,目呲欲裂。
門口吃瓜的同學們情緒複雜的看向周海燕:我去,本來以為她要彈個《陽關三疊》沒想到這貨直接來了一首《秦王破陣曲》,現在古琴愛好者曲譜來源這麼廣泛嗎?這《秦王破陣曲》不是才整理出來沒多久嗎?
“你學琴學了多久?”吳青霜問。
“小時候跟家裡人學了一兩年,今年才開始重新跟着老師學,學了兩個月。”身後學生們嘴張得和燈泡一樣大:“你隻學了兩個月?”
“對啊,不然我怎麼會這麼菜!”
“哈哈哈哈!”吳教授笑出聲來,“你老師是誰啊?”
“唐清輝。”
“是她啊。”吳教授以前也帶過唐清輝的樂理課,不過她畢業後沒有繼續深造,他還為她感到有點可惜,“你為什麼把曲子中間那一段做了加快處理?而且……”
吳教授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找合适的形容詞,“毫無歡騰慶祝之氣,隻有殺伐之心。”
“因為,我彈的不是太宗大宴軍士的破陣曲,是黃巢之後為唐續命的破陣曲。”
吳教授來了興趣:“何以這樣說?”
周海燕:“我沒有見過書中萬邦來朝的盛唐,隻見過列強還環伺的華夏。我一直在想若我早生四十年,亦該為國而戰!”
“你今年多大?”
“18。”
“今年考大學嗎?準備考哪兒?”
“我今年高二,準備考首都外語大學。”
“你不是首都人?”
“不是,我是A市的,來這邊參加‘牛津杯’英語比賽。”
這下不僅是同學們震驚,就連吳教授都有着驚訝!感覺有點丢人,自己的學生居然和一個高中生較勁!!人家甚至都不是音樂特長生!人家是來參加英語比賽的!
吳教授有些遺憾,這是一個學古琴的好苗子啊!他剛才看了周海燕的演奏,雖然搖頭晃腦基本儀态很差,但看得出這孩子對這首曲子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學生雖然各個拿出來技術都吊打她,但真摯的情感和領悟力并非每個人都有。
“你叫什麼名字?”
“周海燕。”
吳教授把周海燕叫到辦公室指出她一些基本功的問題,送了她一本琴譜還督促她多加練習,讓她以後無論什麼原因都不要放棄古琴。
周海燕收了琴譜很高興,掏出大哥大出記下吳教授的電話号碼。
“……”
“吳老師,剛才我彈得那把琴是誰的?賣嗎?”她真的難得遇見這種好看彈起來又順手的古琴。雖然知道對方割愛的可能性很小,還是想鼓起勇氣問一問。
“你想買聽雪?”
哦,原來她喜歡的樂器不僅長得好看名字也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