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時間遠比想象中的長,等到下午一點周海燕緊張勁兒早已經過了,吃了一包幹脆面就輪到了她的場次。
抽到的題目是“傲慢與偏見”,任意發揮準備時間十分鐘。
周海燕拿道題:嘿嘿這個題我喜歡!
心裡過了一遍腹稿就舉手示意,在老師的示意下站到了評委面前。大大方方報了學号和名字後,引用了埃德加愛倫坡的詩句:“Believe noting you hear and half of what you see。”對你耳聞的一概不信,對你所目睹的也隻信一半。
她說了從七十年代開始海外人民對華夏的刻闆印象,他們受媒體影響至今認為華夏人都是眯眯眼,女性裹腳男性留辮子,他們對華夏帶着傲慢與偏見。
他們既不相信華夏的發展速度,亦是害怕華夏的發展速度,因為華夏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僅存的碩果,且從不靠侵占他國來獲取财富。華夏人骨子裡熱愛和平,人和土地是華夏人的根。西方列強無法同化華夏,在他們的觀念裡無法馴服的東西就該毀滅,但他們惹不起這樣血性而執着的民族,隻能站在自己所謂的道德感上批判華夏。
周海燕洋洋灑灑的說了一通,估計時間差不多了開始收尾:But we are a phoenix rising from the ashes。但我們是灰燼中涅槃的鳳凰,我們華夏民族永遠無視傲慢與偏見,無論認同或否認,我們終将滿載榮譽站在世界之巅。
最後一個單詞從嘴中蹦出,考室中有片刻的沉靜,随即主考官帶頭開始鼓掌。李主任踩在考場外面的椅子上透過玻璃看考場内的情況,心裡樂開了花!看來兩名學生都考得不錯!
從考場出來周海燕覺得自己穩了,嘿!誰說她拍祖國媽媽馬屁她和誰急!她是發自内心的真情實感有木有!
李主任和徐磊約了其他學校的師生一起去爬長城,周海燕雖然也很想去但她得去火車站接奶奶。走到火車站的出站口,發現一個頂着将軍肚的大叔在鐵栅欄旁來回踱着步子,周海燕還沒說什麼呢,對方就看到了她:“你是國斌哥家的海燕吧?”
“堂叔?”她不确定的喊了一聲,對方馬上沖過來和她握手,身後還跟着一個斯斯文文非常英俊的年輕人。
“海洋,這是你小堂妹周海燕!”
周海燕其實完全不記得有這樣一位堂叔,可能小時候見過但時隔太多年早就忘記了。她和堂哥按親戚來算的話隻能說是同一位高祖父,是一棵大樹下分出來小枝芽,離出五服隻有臨門一腳。也就是當年周家子弟集體參軍,爸爸和堂叔分到了一個部隊,這才比别人顯得親厚。
不過,是不是首都的夥食格外好?堂叔怎麼都快胖成一顆肉丸子了?堂哥倒是高高瘦瘦的很有他們周家的精氣神。
周海洋比周海燕大三歲,如今是首都工業大學建築系大三學生,但凡周家的同輩人就沒有不知道周海洋的,從小就是超級學霸,現在照片還貼在A市七中的榮譽欄裡,不僅如此長得還特别英俊,标準顔帥個高長腿。
周海燕自從高二下學期又長了一公分,如今已經是一米七六的身高了,看到周海洋卻要仰頭去看。不禁開口:“大堂哥,你到底多高啊?”
“一九零。”
“!!!!”一九零學神!
學神不僅長得好還特别通人情世故,見唐德鳳來了老遠跑過去幫她提行李,堂叔周國棟牽着唐德鳳的手一嘴一個嬸娘,引得唐德鳳兩眼汪汪。
周國棟退伍以後就一直在A市的沙場做一些零工,兒子考上首都的大學後夫妻兩都跟來了首都,承包了燕郊外某個廠子的水泥方,機緣巧合接到古城改造項目。他幹活實心實意人也長袖善舞,不到兩年時間就在這個行業站穩了腳。稍微有了點能力就回頭拉扯其他周家人來幹活,在老家的名聲恐怕和宿遷那個大東兄差不多了。
周國棟做事向來親力親為,接到唐德鳳的電話就風風火火帶着兒子來接人。如今年輕一輩走動的次數遠不如他們那一代,他更是很久沒見過周海燕,不知道她最近過得好不好,作為長輩想在生活上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在得知周海燕買房的錢是自己賺的後,周國棟差點車子沒撞路邊樹上。
周海燕:“叔,我在鼓巷還買了一套四合院,也要裝修!”
周國棟:“……”
周海洋同樣是大寫的震驚,來之前聽了一嘴老爹憶苦思甜說老家人過的多慘多慘,尤其是今天接的這個妹妹,堂伯早早人就沒了,她們孤兒寡奶過的很不容易。
這叫很不容易?首都兩套房了!他們家在首都也才一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