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悟活到二十三歲,還是頭一回在氣氛如此凝重怪異的場合吃飯。
在裝修風格極簡的房間中央,擺着一張大到有些不協調的方形餐桌。
靠着窗戶背光的那側,坐着位穿着深棕色西裝三件套、搭配極為考究的約二十七八歲的成年男人。
對方話并不多,也不碰筷子,隻是偶爾擡起頭來觀察幾眼,在簽字闆上夾着的表格中寫寫畫畫。
而與何應悟坐在同一側的中年男人則更為誇張,他戴着一頂足足有30cm高的平頂白色廚師帽,身上那件刺繡精良、質地上乘的斜襟廚師服顯然是量身定制的。
為了表示對這場面試的重視程度,何應悟特地穿上了剛畢業時買的休閑西裝套裝。
但他的長相實在顯小、再加上一頭怎麼也打理不順的棕色自然卷頭發,怎麼看都像個裝成熟的大學生。
不過穿着并不是重點,畢竟今天的重點是——
吃飯。
極具滇省地方特色的菜品在冰冷的不鏽鋼餐桌上羅列開:以各色調料拌開的景頗鬼雞、風味強烈的牛撒撇、烤得焦香冒油的羅非魚、甘甜黏糯的菠蘿米、花裡胡哨的七色糯米飯。
滇省的調料多偏酸辣麻鮮,烹饪方式更是五花八門,一道菜便能品出多種滋味。
若是放在平日裡,何應悟自然吃得沒什麼心理負擔,但今天這頓飯意義重大。
畢竟這是他應聘《四方來食》雜志社的最後一道面試題。
與旁邊對每道菜淺嘗辄止、每次下筆都慎之又慎的大廚不同,何應悟盛了滿滿一碗糯米飯,邊吃邊憑借直覺填着手邊的試菜報告。
溫度、外觀、味道、原料及配料、份量、創造力……評判标準繁瑣至極。
何應悟吃到十二分飽,甚至都有點想打嗝了,這才停下筷子。
而他的試菜報告也差不多填到了結尾。
抽了張紙巾擦幹淨嘴,何應悟将食材報告遞給餐桌對面的西裝男人,随即闆正坐好,等候下一步發落。
冷色的燈光從天花闆往下打,将桌子上的菜肴照得分外明亮,落在背着窗戶坐着的面試官臉上的光線反倒顯得有些吝啬。
上一份工作是專業狗仔的何應悟,平日裡拍得最多的就是俊男美女,畢竟娛樂圈可以說是服美役最為嚴重的行業。
但這位面試官的長相……
說是能用臉罵人也毫不誇張。
對方身材高瘦、肩膀寬闊,濃密的頭發明顯有被打理過的痕迹。
他的眼角、眉尾和嘴角都收得極為銳利,襯得這一幅鋒芒畢露的五官愈發斐然。
挂在對方修長脖頸上的工牌因佩戴者的坐姿正面朝上搭在桌邊,饒是何應悟視力極好,也隻能看清卡面上的幾處關鍵信息:評審員、工号CHN30033。
不等何應悟再繼續觀察,身旁的廚師終于站起身,提交了自己的試菜報告。
在面試官嘩嘩翻閱試菜報告的過程中,何應悟總算有了一絲等待老師提問的緊張感。
“你認為作為美食評審員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面試官望向大廚,問道。
“專業能力、從業年限和鑒賞水平。”
大廚挺起胸膛,似是不經意地展露着脖子上的黑色總廚領帶與獲獎胸章,他頗有些自得:“我擁有在國際品牌五星酒店十年以上工作經驗,現就任于FP酒店,職位是行政總廚……我個人認為,我的職業經曆還是很匹配該崗位的招聘要求的。”
所謂行政總廚,說白了就是餐飲廚房部門的一把手。
從菜單研發、餐具采購、食材安全到食品出品,全由行政總廚說了算。
一般說來,做到了行政總廚這個級别,很少會考慮跨行業跳槽到一家雜志社供職,更别提《四方來食》雜志社招聘的隻是最基礎的助理評審員崗位。
但實際上,該職位公開招聘後,投遞簡曆的高級廚師與餐廳經營者數不勝數。
《四方來食》是國内美食界的風向标雜志,除了每月線上線下同步發行的匿名食評,其每年還會發布一次年度指南。
指南中每一篇稿件,均以匿名評審員們提交的評審意見為基礎,在召開每年一度的讨論會後、由社内的資深主筆們撰寫成特稿,再對外公開發布。
與用營銷、鈔票堆出來的商業榜單的虛假排名不同,以匿名、專業、公正而著稱的《四方來食》在中餐界的影響力,絕不亞于《米其林指南》在世界菜系間的威望。
若要說餐飲方面的資曆,何應悟當然是排不上号的。
畢竟他作為食客,完全稱不上老饕;作為記者,又沒有過從事餐飲方面采編的相關工作經驗。
說他是小白中的小白也不為過。
但能在《四方來食》的面試中闖到最後環節,絕非幸運這麼簡單——
全仰仗何應悟有條金舌頭。
這也是他能從一大堆參與初試的餐飲從業者中殺出重圍的原因。
“不需要再繼續展示你所謂‘輝煌’的從業履曆了,畢竟我們要招的并非廚師。”
大廚的自我介紹實在太長,在對方炫耀性地羅列起自己在各路媒體采訪、網紅營銷視頻中獲得的頭銜時,面試官毫不留情地打斷了他。
“下一位。”
在面試官的視線投過來時,何應悟飛快舔了舔因緊張而抿得發白的嘴唇,坐直身子。
“何應悟……”
對方翻閱着手頭的試菜報告和簡曆,臉上的表情看不出情緒。
過了大約三分鐘,他才擡起那雙黑沉沉的眸子,望向何應悟。
“狗仔也來這裡湊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