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聞言心中轟隆一聲響雷:他的确未曾親眼見熒惑守心。在長安時,因天子懶政不朝,他作為丞相,自是百般政務盈門、千種煩惱繞心,他整日埋頭苦幹,何來工夫夜觀星象?更何況太史令連日上報,他有何必要親自觀瞧?
不巧是夜層雲密布,未能觀星;次日便天降暴雪,更是星月不見。祖孫兩在山頂耽擱了幾日,終于在雪霁天青的下山前夜,見到了繁星爍爍的晴朗夜空。
熒惑與心宿遙遙相望,各安其位,何來熒惑守心?
匡衡在滿天星鬥下震驚失語,而後氣憤填膺。太史令竟敢編造災象、危言聳聽?!
他想起天子大呼荒謬、王莽百口莫辯的情景,自己卻一葉障目、偏聽盲從,竟帶頭以此彌天大謊為據“直言面谏天子”,簡直愚蠢至極!
身為一國之相,身旁竟無人向他說出實情。難道文武百官,盡被别有用心之人收買封口?還有那個病弱糊塗的大司馬王音,這人也與他一樣耳聾眼瞎,這麼大的纰漏竟視而不見!
王莽究竟是否為妖異,那些天災是否果真因他而起;民間傳唱的天啟歌謠,是否也與“熒惑守心”一樣,是由歹人操弄傳播?諸般疑惑,匡衡思想一夜,再不敢妄下結論。
可如今他已被免官,這些事情他再無插手查實的餘地,恐怕到死也難得到真相了。正當他心灰意冷之際,下山途中,豐兒竟在冰天雪地中向他指出一個人形。
世間真有這樣的巧合?匡衡笃信天命,卻仍被天意之詭秘深深震驚。黃天竟把半死不活的王莽送至他面前,抑或是他被黃天選中,來解救劫後餘生的王莽?
“熒惑守心為假。有人收買靈台待诏、乃至太史令官,僞造天象,煽動人心。”匡衡說出結論,似大松一口氣。忽又起身向王莽深深作揖:“老夫閉目塞聽、愚昧不察,以流言妄語攻讦侯爺,又在朝堂之上出言不遜,令侯爺聲名受辱,實乃愚蠢至極。待老夫查明真相,自會設法向天下發聲、為侯爺正名。望侯爺海量……”
話未說完,王莽已淚如雨下,勉力坐起,連聲說“夫子言重”。
匡衡亦動容道:“昔日你在太學諸生中頗為出挑,老夫曾對你寄予厚望。後來見你竟自甘堕落、與佞臣為伍,老夫着實痛心失望,故而對你格外苛責嚴厲。事已至此,老夫妄為人師,隻盼作為舊日同僚,能有始有終、與你一同問個水落石出,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兩人對視重重點頭,自此都覺柳暗花明。
轉眼王莽已在終南山腳下修養半月有餘,這日匡衡與他傾談後,提議動身上路。兩人多番推敲辨析,認為極有可能是劉姓宗室忌憚王莽得寵,擔心天子聽從王莽主張、大肆削減劉姓王侯封土,這才一心置王莽于死地。
眼下王莽遇刺生還,卻一無實權、二無兵馬,隻能先依天子旨意,前往新都就國,待休養生息、站穩腳跟,再圖往後。
匡衡打發女兒女婿率家眷先行回鄉,自己則帶着心愛的小外孫,以遊曆名山大川為名,随王莽往新都安頓。
車馬齊備,良辰吉日動身之時,卻聽縣中傳來消息,說天子竟火燒長陵,屠戮為高祖皇帝守陵的河間王,舉世震驚。
“天子”二字,宛如一柄利刃,又一次直刺王莽胸懷。這些日子他拼命不去想那個騙他、毀他、險些令他步阿兄後塵的狠心之人,可匡老夫子卻總将這兩字挂在嘴邊。
他身上各處關節因風濕落下病根,稍見涼氣便刺痛難忍,可這疼痛遠比不上那人在風雪中沖他輕佻一笑。
輕飄飄一句“巨君,我們好聚好散吧”,他便從山崖墜落,死去活來的身骨,再無法回到往昔。
“放火燒陵,逆天而行……高祖皇帝宗廟……我漢室百年基業……”匡衡瞪圓了眼,怔怔念叨。
王莽艱難上馬,沖仍處在震驚中的匡老夫子道:“引發災異的妖邪,非得是臣子嗎,為何不能是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