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顧和小不點當天晚上在醫院裡住下了。第二天,顧青嵘沒到醫院看他,一來,想着老顧應該沒大事;二來,他得讓飯莊繼續開張。即時招聘廚師是不現實的,隻能從其他的餐廳裡,抽幾個過來,暫時先頂上。這些年,陸陸續續的,餐廳已經有上百家了,但這距離石忍冬的目标還差太大的距離。石忍冬要的是開遍大江南北,甚至海外。他自己設定的目标是一千家門店。可惜,低估了餐廳對廚師的依賴性,而廚師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好的廚師是需要花功夫,才能練出來的。而好的廚師是一個好餐廳不可或缺的價值創造者。顧青嵘的皮凍豆腐,自從端上餐桌,就大受歡迎,直到今時今日,都是很多客人必點的一道菜。它是顧青嵘花心思,花精力琢磨出來的。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沒有一些獨創性的菜肴,怎麼能留住客人?這道菜,顧青嵘做了無數回了,輕車熟路。在上菜高峰期,他看做菜的廚師動作慢,就一時心癢難耐,親自下場了。可不知怎麼的,豆腐全散了,成不了型。試了幾次,都做不出他要的樣子,拎炒勺的時候,還被火苗燎了一下,手上起了個大燎泡。有個廚師給他打開水龍頭,讓他用冷水沖沖。顧青嵘有些愣神,看着流水打到手背上,激起點點的水花,想着,“今兒這是怎麼了?”。餐廳裡,廚師,服務員個個都忙得腳不沾地,外邊的大廳裡,是一片沸騰。這沒給他太多走神的時間。很快,他就忘了這事。半下午,他給老顧打電話,老顧在電話裡頭,跟他說,躺在床上,在放射科,影像科,還有其他的科室裡,被推進推出的。老顧跟他強調,沒什麼事,讓他安心工作。第二天,老顧仍然在醫院裡面做檢查。老顧依然說,沒什麼事。到了第三天,顧青嵘知道,肯定是有什麼事兒了。他去了醫院,病房裡,醫生護士都在,桌子上,還放着拍好的片子。顧青嵘看着老顧,老顧苦笑了一下,“顧總,這次的坎兒不好過。” 老顧得的是癌症,胃癌。說起來,還真是諷刺。本來是走過場的一次體檢,沒想到,誤打誤撞,發現了還在早期,沒什麼症狀的胃癌。老顧說,“我幹了一輩子廚師,到頭來,竟然是胃上出問題。真是報應啊。” 顧青嵘說,“老顧,你想多了。有病治病,别自己個亂尋思。現在,醫療手段這麼發達,早期癌症能治好的。” 沒錯,現在,癌症患者的生存率越來越高,發現的越早,治療的效果越明顯。可是,再好的治療手段都規避不了人的痛苦,尤其是外科手術和化療。身體的一部分被切除,漫長的恢複期,還有後續的跟蹤預防,都會讓人有種挫敗無力的感覺。得了胃癌,飲食上也會多有禁忌,那種大快朵頤的痛快是再不能體會的了。老顧是不幸的,沒有健康,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談;老顧又是幸運的,不用在家破和人亡之間做選擇。有多少人,迫于窘境,而自生自滅;有多少人,本可以活下來,卻被無情的抛棄。錢财和權勢買不來健康,但是在人生病脆弱的時候,卻能左右人的生死。在老顧同意之後,顧青嵘就馬上給他聯系了專家。專家到來之前,他偷空去了外邊的走廊上,給石忍冬去了一個電話。他心裡有點發慌。當年自己被競争對手砸場子,他沒慌張過;老顧被人砍了幾刀,在醫院搶救,他也沒慌張過。因為那時候,他确信,這一切都隻是個短暫的插曲,将來會是燦爛光明的。這次,他卻有股不詳的預感,總是感覺在太平繁華的後面,是迫近而來的暴風雨。二十年前,他和石忍冬一無所有;如今,他們可以說是富甲一方。回想起來,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一切都像是一場夢。二十年前,這個城市的周邊都是農田;二十年後的今天,農田消失不見,換成了高樓大廈。城市擴張了近十倍,吸納了農村裡的青壯勞動力。人多了,吃飯的需求就瘋狂的長,這成就了他和石忍冬的地攤,讓他們拿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金子能生金子,他們一間接着一間的開店。開的店,最初是針對吃苦耐勞的人群,這些人要的是實惠,能果腹,有油水,能讓他們扛磚運沙子。後來,有一部分人開始講究吃穿了,要的是環境好,服務好,感覺好,顧青嵘和石忍冬就順應這個趨勢,開的餐廳裡,就有像德味這樣的了。雖然,外資銀行幫了他們不少,也建議他們上市,但是顧青嵘不想被人推着走,而是照着自己的想法去經營自己的餐廳。石忍冬跟他大吵一架,說他腦筋死,不懂現代管理。上市之後,可以借助市場上的資金,加快餐廳的擴張,個人的财富說不定就能翻倍,最要緊的一點,上市公司裡,什麼資産是公司的,什麼資産是投資方的,什麼資産是個人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萬一有個大的意外,賠,也不至于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賠進去。顧青嵘卻說,“我們怎麼可能讓它倒了?咱們要把這些店,開成百年老店。” 石忍冬不屑的哼了一下,“中國開的公司裡,能排得上号的,你去找找,哪個是百年老店?那些個所謂的百年老店隻能靠賣點假貨,騙騙人,才能活着。” 顧青嵘當時豪氣沖天的說,“那咱們就辦個,能上财富榜的,真正的百年老店。” 這會兒子,他想的,不是百年之後的事情了,他想的是,“這好日子,是不是要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