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的白天更長,到傍晚七點多鐘的時候,晚霞還沒有從天空徹底褪去,夜幕垂在天際線,暮色向外暈染出灰蒙蒙的墨色,我們從曼聽公園出來,先去就近的江邊夜市。
星光夜市名氣大,口碑卻參差不齊,江邊夜市是天真朋友推薦的地方,他告訴我們,星光夜市和其他旅遊城市的網紅景點差不多,專門招待外地遊客,因為攤位費更貴,衍生出來的物價當然不會便宜,他們在西雙版納待慣的居民幾乎不去告莊消費。
我以前長居廈門,天真是杭州人,都是不折不扣的旅遊城市出身,我們倆深表贊同,杭州的河坊街和廈門的曾厝垵都非常典型,本地人不愛去,卻受到遊客們的追捧,唯有中山路是大商圈,有各種品牌店,我和同學偶爾還會去逛一逛。
不過話是如此,實施起來又是另一番道理,星光夜市的規模和名聲确實大,放着不去怪可惜的,我和天真一合計,覺得出來旅遊哪能不挨宰,隻要玩得開心,宰的不過分,幾十一百的小錢就随他去吧。
白天在曼聽公園時蹭老年團的導遊講解,我得知傣族結婚有一種“從妻居”的風俗,意思是結婚以後男方要去妻子家裡居住三年,期間要在嶽家做農活照顧嶽父嶽母,又因聘禮隆重,常常被戲稱為“女娶男嫁”。
其實在傣族夫妻地位相對平等,并且夫妻雙方經濟獨立,可以自由支配财産和收入,而傣族姑娘婚後并不會歸隐家庭相夫教子,越是勤勞能幹的妻子要承擔更多責任,甚至于會遠遠超過男子,成為真正的“一家之主”。
在江邊夜市,我們就看到民俗最直觀的體現,大部分傣味燒烤攤都是女人在招攬生意,皮膚黑亮,嗓音更是中氣十足,一嗓子能從街頭吼到街尾,十分幹練,男人則在爐旁默默地烤着串,低眉順眼又悶不吭聲。
我喝着椰汁路過攤子時,她們會熱情的招呼我,喊我“哨哆哩”,還會調侃我身旁的“貓哆哩”長得好看。
在藏族男子稱“紮西”女子稱“卓瑪”,而傣族稱女子為“哨哆哩”,男子為“貓哆哩”,音調拐着念出來,和漢語的調子完全不一樣。
我喜歡市井氣息撲面而來的感覺,開殼的椰子被浸泡在冰水裡,燒烤攤冒出滋滋的油爆聲,有賣碟片的攤子在放老歌,仔細一聽才知道是張國榮,嘈雜裡混雜着傣語與漢語的交談聲,最多的還是吆喝,香噴噴的烤豬蹄、酸酸辣辣的涼拌菜、手搖的泰式奶茶,我能見到最熱鬧色彩都彙集于耳邊,
行走在城市瑣碎的車水馬龍中間,我得以暫時擺脫掉外來客的身份,短暫的融入他們,隐沒在喧嚣的人群裡,輕松自在。
燒烤的風味大同小異,我們沒怎麼精挑細選,靠着胖子狗一般的鼻子,找一家食材新鮮的攤位坐下來。
我以為江邊夜市是開在瀾滄江上,可以對着江景撸串喝啤酒,結果不是,左邊是普普通通的現代民居,右邊是車流量密集的大馬路,和杭州的大排檔沒什麼區别。
談不上多失望,隻是胖子的嘲笑讓我特不爽。點完單後等上菜,香茅草烤魚端上來平平無奇,看着和胖子做的煎魚差别不大,夾一筷子入口我發現小東西居然有兩幅面孔。
魚皮酥韌,魚肉鮮甜,兩者交合的口感簡直奇妙,獨特的香料味尤為一絕。
你不是我認識的羅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