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斜陽·陳罪書 > 第174章 解戶

第174章 解戶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巫銘在窯爐旁燒了一天火,夜裡回到住處,趁着旁人熟睡,悄悄離開院落。

他循着臨歸留下的标記,一路來到山腳下,他正疑惑着,臨歸便從不知道哪個犄角旮旯裡冒了出來。

“師弟……我在這……”

“你不是去查金長庚了嗎?怎麼出城了?”巫銘湊上前。

“我去時,金長庚不在家中,但是這裡與金長庚的狀子有直接關系。”說着,他便拉着巫銘往一處狹窄的洞口走去:“你看地上。”

巫銘打着燈籠,往地上一照,能瞧見地上散落着許多稻谷殼:“這山洞裡怎麼會有稻谷殼呢?”

“這裡是雲州的密庫。”臨歸與巫銘繼續往山洞裡走,走了約有十丈後,一道生鏽的鐵門赫然出現。

二人對視一眼,打開大門,大門一開,豁然開朗。

山洞中有石柱支撐,又被木闆隔成了小間,前面許多間的地上,散落着許多碎稻谷,因為此處幹燥,故而谷粒保存算完好,再往裡走,走到最後一間屋子時,地上出現了許多白色的碎屑。

臨歸蹲身,拿燈一照,瞳孔縮了縮:“銀屑……這裡放過銀子。”

“這就是雲州的密庫,非遇天災,輕易不得開,雖然可以先斬後奏,但是每次動用必須記錄上報,要确定這裡的東西是被調用還是被竊取,我們需去州府的案牍庫一探。”巫銘道。

“不是竊取,此處如此隐秘,而且外圍還有軍屯看守。”臨歸肯定。

“四年前玄蕭未離朝時,一手遮天,能管密庫的,都是他的親信,那時候不可能有人動得了密庫,這四年間發生什麼不得而知,但看樣子這裡的東西是近段時間才被搬空的。”

臨歸回答:“關于密庫守衛這事我有些頭緒,我今日發現這裡之後,就去找了金長庚,我沒找到他,但是找到了兩個他的同鄉。”

巫銘一喜,連忙追問:“有找到什麼線索嗎?”

“還真有。設于州府的巡察監,一直管着密庫,庫中存兩年備糧,照慣例,每一年都會将密庫裡兩年前的舊稻米運走,根據清單返還至各農戶,然後再将新收上來的稻谷充入谷倉。密庫糧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過了期限則返還于民,與各地繳納給官府的賦稅錢糧不同。但問題就出在密庫與賦稅這兩者在雲州百姓心中區别模糊不清的問題上。”

“怎麼說?”

“密庫設立初衷是好的,而且最初是隻收餘糧,但是我今日問了幾圈後發現,雲州百姓不知有密庫,卻以為是朝廷要收兩份糧,一份上交中央,一份歸于州府,想來這就是各縣腐蛀的漏洞。”臨歸咬着後槽牙,被氣的發抖。

“未必是官員,你我來前是探過巡察監的,官員年年考核,這麼一大筆錢糧,他們或許有收受,但絕不可能是大頭。”巫銘想起與玄蕭走過的地方,他跟着玄蕭一年多,多少還是學到不少:“你還記得鶴大人說的,狀紙上告的人嗎?并無威源縣令與縣丞,而是在告縣衙小吏。”

“嗯,我今天還了解到,無論是密庫還是收稅,官府都不會挨家挨戶去敲門,收糧運糧,都是由解戶完成的。”臨歸對巫銘說:“去年威源收糧七千五百石,由七十五個解戶負責運送,金長庚就是解戶之一。”

“這是稅糧還是密庫?”巫銘心想,這麼重的稅,收這麼多糧食,未免太離譜。

“不知,鄉親們隻知道要交這麼多,具體送哪,他們沒人清楚。”

“那究竟是出了什麼事,金長庚才要告威源縣衙?”

臨歸道:“七千五百石糧食,平均下來,每個解戶運一百石糧,雖說這麼算,但實際分配份額下來,都是縣衙小吏說了算的,誰運多誰運少,就看你給分配份額的小吏多少銀子。”

“這還能撈油水?”巫銘一驚,自己果然是沒見識過人心貪婪。

“是啊,不光如此,當解戶,是沒有銀子拿的,屬于白幹,然後就這些人送糧到官府,後來聽說解戶收上來的糧食數量不對,追責下去,查到了四個人頭上,金長庚便是被追責的其中一個。糧食沒了不是小事,巡察監的太監肯定要查,衙門裡說,是這四個解戶私吞了那一百石糧食。”

巫銘又接着問:“一百石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縣令縣丞那邊查了麼?”

“查了,縣令一問三不知,這事經辦是永安府衙那邊的人交接的,沒有經過縣令,威源縣丞的位置一直空缺,再往下,就是主簿文謙,巡察監的人問文謙,文謙從頭到尾都說自己就是個文書,啥都不知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