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女學生原不忍離親而去,無奈她外祖母必欲其往,且兼如海說:“汝父年已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扶持。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正好減我内顧之憂,如何不去?”
黛玉聽了,方灑淚拜别,随了奶娘及榮府中幾個老婦登舟而去。雨村另有船隻,帶了兩個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卻說船行水上,兩岸風景已與南地不同,黛玉無心去看,此時她伏在床榻邊,因着不忍與父親别離,哭得兩個眼睛腫得桃兒一般。
船在江上一晃一搖,她哭得累了,居然昏昏沉沉睡去。
“叮咚”,一聲似鈴铛一般的聲響将她喚醒。
黛玉揉揉眼睛,就見眼前浮現出一片晶瑩透亮的玉簡,上面有縱橫交錯的線條,勾勒出不知意義的線條 。此時那玉簡上清晰浮現出一段文字:
[三環玄女邀請你加入群“天地誇誇群”,是否同意?]
黛玉沉吟片刻,每一個字都認識,可是連起來卻不懂是何釋義。但她自小熟讀百家典籍,因而思索片刻。
三環玄女想必是個名字。邀請二字也明白。這“群”,和“誇誇”又是何意?
同意二字,漢大儒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無二》有文:“其文與天之道有一出一入一休一伏,其度一也;然而不同意。”,意思是相同。
黛玉定睛一看,那段文字下面還有兩個方框,一個裡面寫了“是”,一個上面卻不是寫否,而是寫了一段蝌蚪小文,黛玉無從辨認,聰慧如她自然猜測那是“否”的意思,纖纖玉指在玉簡上一點。
“林黛玉同意加入‘天地誇誇群’”。
瞬間玉簡上密密麻麻一排排文字接踵而至。
龍泉仙長:黛玉這個名字起得好:點靑石謂之點黛,玉,石之美。
三頭白象:這名字讓我如沐春風,有似曾相識之感。贊!
清江女仙:《詩·召南·野有死麕》裡有曰:白茅純束,有女如玉。想必這位小友是名女子?
黛玉倒沒有驚訝太久,除去四書五經,她在父親的書房裡也看過一些志怪筆記,其中也有某地文人在山中遇見仙家談道之事,是以她隻覺得新奇有趣,卻沒有覺得害怕。
此時她見清江女仙問話,不由得出聲回答:“正是。”
那玉簡上立刻浮現“正是”二字,彷佛黛玉提筆書寫一般,聰慧如她,很快明白這玉簡将自己說答話語提筆記錄給他人。
中嶽尊者:“正是”二字用得好。
平心持正,以日為正則曰是,是,正也。正,是也。以日為正則曰是。
言語樸實又與古有征,顯見得這作答女子内心平正,熟讀典籍。
黛玉:?
饒是她此刻在悲傷中,也忍不住有一絲想笑。
再動腦子想一下,這個誇誇群,想必是一群愛好稱贊他人的居士或仙人聚集在一起,不管你回答什麼,對方都能找到新奇的誇獎點。
這時有人發問:“新入群的黛玉小友為何不自報山門?”
黛玉心想,或許是離開父親太過于悲傷。居然讓自己做了這一番荒謬的白日夢。
不過既然是自己的夢,那麼何妨縱情一點。她定了定神,小心作答:
“各位仙家謬贊,小女本貫姑蘇人氏,父親大人姓林,單名諱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欽點為巡鹽禦史,如今小女失恃,還在喪期,外祖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派人來接,如今正是去往榮國府途中。”
她這回答完,群裡卻忽然不再熱鬧,彷佛大家都愣了愣神。
少傾才有文字繼續浮現:
三頭白象:“我就說林黛玉這個名字怎麼這麼熟悉……”
深宮老嬷:“離恨天那幫仙姑,又不做正事,作孽吆。”
三頭白象:“嬷嬷,好嬷嬷,這位黛玉小友文質彬彬,看在她誤入本群跟我們有些緣分的面子上,可否助她一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