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愛華的話說完,天幕之下所有人已經都懂了水太涼的含義了。
文征明不由怒斥:“不忠不義!豎子!”
崇祯先是呵呵笑出聲,而後笑聲越來越大,直吓得周邊的宦官侍衛都以為皇帝瘋了。
聽到伍愛華科普的柳如是和錢謙益還坐在一起,但是柳如是已經起了退婚的心思了。
伍愛華這時候還在繼續說道:“所以大家也知道這清朝、特别是清初的文人風骨究竟如何了。”
“不過這也不能完全怪人家錢謙益,畢竟孔老夫子的後人都号召大家剃頭了,他一個孔老夫子幾百代後的學生何必硬抗呢?”伍愛華這話說出來,古人也不知道她是真心的還是反諷,隻聽着她說:“清初頒布了法令,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所以有風骨的文人都被砍了頭,留下來不想死的那些跪得快也正常,就是孔老夫子要是知道自己後代提倡被發左衽,也不知道作何感想?”
作何感想?孔子在天幕下暴跳如雷:“若如此,吾不如無孫!”
孔鯉再次接受到孔子的死亡射線,不由抿嘴:我也不想有這種孫子好不好?
真是祖宗幾百代的臉都被丢光了!
“人怕死是正常的,就是你怕死歸怕死,你不要轉頭就去舔人家滿清啊!”伍愛華搖搖頭:“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錢謙益還是江浙地區的人呢,你怎麼不想想你的父老鄉親?”
“有人說,就是清軍的屠殺讓很多文人吓破了膽,才會跪得迅猛,那我隻能說這和屠殺沒有必然聯系,隻和人品與理想信念才有必然聯系,而且清軍當時砍頭也砍得幹淨利落,死去前的痛苦就一霎那,還沒搞出滿清十大酷刑呢!這些人要是擱在近代,豈不也是賣國賊?”
說起滿清十大酷刑,伍愛華有很多話想要說:“大家聽說過的滿清十大酷刑,大概就是淩遲了?”
“淩遲處死确實很殘忍,割了幾百刀最後才能死去,在死前會遭受非常多的折磨,”伍愛華感慨道:“這個刑罰在漢朝之前出現過,唐朝所有曆史記載中都未曾見,唐朝常見的酷烈死刑就是腰斬之類的,比如和高陽公主通奸的和尚辯機就被判了腰斬,而在宋朝之後文獻中又出現過淩遲的記載,史學家普遍認為是五代時期将它确立為死刑的一種方式。”
聽到伍愛華的話,中老年唐太宗忍不住和身邊人确認:“她剛剛說誰?朕的高陽和辯機和尚通奸了?”
衆人:陛下你沒聽說嗎,就是說……老房在地底下估計也忍得很辛苦啊。
唐太宗非常能夠理解自己想要腰斬辯機的原因:你拱了我女兒,還讓我和老兄弟的兒子沒辦法交代!不砍你我都對不起我自己!而且你可是個和尚!
不過……等等,唐太宗又反應過來:如果自己因為這個原因砍了辯機,那麼肯定會把這事捂住,找其他理由殺了辯機,那麼高陽和辯機的私情又是怎麼傳到後世的?
高陽公主本身也很迷茫:“我未來會喜歡上一個和尚?”雖然高陽公主對房遺愛可有可無,但是自認為自己也不會和和尚有私情啊?
天幕之下,還在整理《資治通鑒》的司馬光筆觸不停,毫不受觸動地寫着“太宗怒,腰斬辯機,殺奴婢十餘人……”
伍愛華這時候在高高在上的天幕上說着:“淩遲這個刑罰隻是滿清十大酷刑之一,還有很多其他跌破眼球讓人不适的刑罰,比如讓我完全不能理解的剝皮。”
“剝皮這個刑罰算是由朱元璋帶火的?據說他最喜歡給人剝皮充草,特别是貪污受賄犯罪,出于小農階級的正義感,朱元璋那是甯可錯殺,絕不放過,貪污的錢隻要達到标準,那就是剝皮預定,算是不忘自己當初起義的初心了。”
“我時常懷疑朱元璋雖然恨蒙古人,但是更恨蒙古的漢人官員,因為蒙古人管理是非常粗放的,他們不做人,是明面上不做人,但是當時的漢人官員是幫着蒙古人盤剝百姓,甚至漢人官員從百姓身上收了十兩,可能隻孝敬了不太聰明的蒙古人三兩,其他的都收到自己的腰包裡了。”
“也是因為這麼嚴重的盤剝,才導緻朱元璋一家餓死地七七八八,父母死時連一塊下葬的地都沒有,所以朱元璋恨貪污受賄的官員,是非常有理由的。”
朱元璋聽着伍愛華的話,連連點頭:“咱最恨那些見錢眼開上下其手的人!”
元朝的蒙古人則是反應過來:“等等!這些漢人居然昧下了大頭?!”
兩晉的王謝世家子弟則是皺眉:“這朱元璋家中連安葬的地都沒有,也成了皇帝?後世是如何禮崩樂壞?”
“看他名字三個字,就知道不是氏族出身了。”有子弟嘲諷道。
在魏晉這年代,世家哪裡會起三個字的名字?
伍愛華還在說着:“說起來滿清十大酷刑之一,就是在頭頂劃十字,然後灌水銀,水銀順着皮膚讓人皮肉分離,活生生痛死,也不知道朱元璋剝皮用的是不是這種手法,不能多說了,多說博主都要受不了了,這些就是反人類的行為!”
伍愛華說到這裡,突然看到一個彈幕【我們不是說典妾嘛?】
伍愛華頓時反應過來:自己又偏題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