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聽得迷糊,好學加入讨論:“那是要我們找什麼譜子嗎,還是要做翻譯題?”
工作人員下去很久了,6人研究得熱火朝天,一點頭緒沒有。編導承認這個關節點設計有些偏門,終于又在全員頻道提醒:“各位老師,其實和樂理沒關系...”
聲樂科班的陣容占了全員2/3,聽到提示,全部陷入沉默,首先把思路往中西樂理上拐的柳竹忞最尴尬,用帽子擋臉,蹲下找地縫要往裡鑽。
然後真找到地縫了。
一大塊方形木地闆被大家齊心協力搬開,出現通往下方的地道台階。老規矩,王哲打頭陣,倒是沒搞黑暗吓人那一套,兩側的牆壁凹凸不平,模拟用粗糙的石頭堆砌而成的效果,牆壁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盞昏暗的油燈,勉強照亮前方的路。
估計場地受限,通道比想象的要淺短,很快走到盡頭,一扇石門攔住他們,門上雕刻着一些奇怪圖案。将之前搜集到一直未派上用場的道具卡進凹槽,果然嚴絲合縫。
一陣沉悶的機括聲響起,石門緩緩向一側移動。他們随之看到一片全新的空間,往前幾步停在場地中心,周身12扇小門包圍住他們。
每扇門上都是兩個字,相當有規律,分春夏秋冬,每季三扇門,再分别以“孟、仲、季”的順序排列。
小花把十二扇門上的字都念一遍,完全不懂:“什麼意思呢,和紙條上的古樂理有關嗎?”
監控室裡并非所有人都能看到屏幕畫面,但收錄的聲音始終同步外放,靠近監控室門口位置、待機在最遠處的急救人員裡,有個高個子此時低語:“135689。”
旁邊的同事個子不高,工作服下僅露出的眼睛上了年紀,掩不住好奇,微聲追問:“你說什麼呢?”
高個子态度恭順,稍稍彎背低了點身高,三言兩語解釋得快速精煉。
上古以律為萬事之本,音律也恰好能與一年裡的月份一樣定成十二個,人們便将其一一對應起來。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三月為一季,即為孟仲季。
先才紙上給出的六個信息,太簇對應孟春,也就是農曆正月;姑冼對應季春,即二月...以此類推,六個人應該分别打開的六扇門自然就是一、三、五、六、八、九月所對應的農曆名。
同事聽完悄聲問:“你為什麼要記這些東西?”
“書裡看到而已。”
同事想到昨天也是待機閑聊,這年輕人滔滔不絕講陶瓷器;前天在戶外場地看黃昏的雲,就大談一通大氣光學。“專業書還不夠你看是不是?科研項目和思路有了嗎?進度沒問題?”
年輕人眼裡是輕松自信的笑意:“感謝關心,目前都沒問題。”
“如有閑暇,可以看些專業延伸的書籍。多向導師、學長學姐探尋交流,他們會給你有效建議。你們必讀的書單在學校APP裡有貼子整理過,你博聞強記是好事,但首先要專注學業。”
年輕人絲毫沒有不耐煩,雙手背在身後乖乖聽完年長者的訓話,回答得朝氣又陽光:“明白。所有書單前兩年看完了,我又跟貼推薦了幾本Omega心理學、信息素社會學研究類的書,切入視角小衆但見解獨到,值得讀一讀。”
“怎麼,在将我的軍呐?”倒沒有責怪,語氣是對年輕人的欣賞。
“不敢。”他不卑不亢,也要坦然表達意見,“我認為,讀書沒有正閑的分别。好比古樂律,能承載并衍生古代文化、哲學、數學、信仰、曆法、王制、典章...”他娓娓而談,越說越生出種令人折服的吸引力,“科學和神學竟能做到根源同一,上古的智慧裡有現代人想不到的浪漫,很有意思啊。”
“...”年長的同事一時語塞,隻好結束這場該讀什麼書的探讨。
他們開小差的時間裡,研究十二扇門的6個人已經破解出答案,同年輕人的判斷一樣。年輕的救護員缺失了剛才的進度條,随機向某個場館工作人員打聽,問得不鹹不淡:“怎麼想出來的。”
“嘿,他們有人想到去查幾個音律名和季節的關系。”
“誰?”
那工作人員勉強能看到一部分監控屏畫面:“就那個...有個挺漂亮的Omega,最矮的那個...”還想說下去,突然被這救護員露出的眼睛瞪視威脅,淩厲目光中帶有不滿的警告。欲挑釁回擊,卻感到對方明顯的氣場威懾,饒是Beta也能看出,這年輕人是個高等級Alpha。
罷了罷了,别給自己找麻煩。工作人員悻悻挪遠一點,卻想不通自己剛才哪句話說出問題了。
他漂亮關你屁事,還敢說他矮。年輕的Alpha下意識暴露出不悅,又很快換上隐隐的、自傲的笑意。
不管,是他想到了謎題的關竅,他果然是最好的。
“各位老師,趕緊進門,這是最後的關卡了。”編導在全員頻道裡推進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