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快被碾碎成塵埃 > 第150章 150 新生,餘生

第150章 150 新生,餘生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播放好PPT的他沒解釋什麼,徑直走下台。他想找個沒人的地方坐下等着下課一起和他久哥回家,卻發現後面坐得滿滿當當,前面四排都是空的。不好意思坐在前面的他挑了後面的一個角落,在倒數第四排的邊緣挨着正看書的同學坐下。

他留意到旁邊的同學戴着耳機正在看《内科學》,邊上還擺着其他的複習資料,顯然并不是為這節課而來的。

正當他打算掏出手機發個消息問問時,謝斯年腳步匆匆地從門外進來,他先向講台方向看了一圈,發現PPT已經準備好了,又向台下掃視一圈暫時沒有發現李凡,看了眼時間匆匆走上講台。拍了拍調試好的麥克風,他清了清嗓子教室裡逐漸安靜下來,僅剩下時有時無的竊竊私語,聊着謝斯年根本聽不清的話。

“不好意思同學們,我遲到了。”謝斯年繼續解釋道:“中午有個危重患者,生命體征剛平穩,耽擱了一會兒。”

“我叫謝斯年,血液内科醫生,碩博都是畢業于我們院,我既是你們老師也是你們學長。”

“本來該給你們上這節課的韓老師臨時有事開會去了,由我來代課。”

為了在這麼遠的距離看清他久哥,李凡特意戴上剛才調試好PPT就摘掉了的眼鏡,不管在哪個角度看,講台中心的謝斯年永遠挺拔、堅韌又耀眼。

台上的謝斯年翻動PPT,正式講解醫學人文的相關理論基礎,伴随時間的推移台下講話的聲音越來越大,謝斯年也不管這些,在台上有來有回地講完理論基礎。

“醫學,作為直接面對人最脆弱一面的科學,它永遠比任何一門學科都更加強調人文關懷。”謝斯年說,“從人類文明誕生開始,人們天然攜帶對死亡、疾病的恐懼,對生命與健康的思考從未停止,對宇宙星河的向往建立在生命的璀璨之上,有關生命長短與質量的問題伴随現代醫學發展得到了進一步的思考。”

說着,他靠在低矮的講台一角,端起肩膀看向階梯教室的學生們,問道:“是不是覺得我們考試的内容很多?書本很厚?”

有幾個學生被他的問題吸引注意力,擡起頭看看周圍人又哭喪着臉看向他點點頭。

謝斯年笑了下,“我也這樣覺得——但已知的再多都是微不足道的,面對醫學發展,未知才是浩瀚無際的。”

“尤其是惡性腫瘤這一方向,我剛開始也覺得為什麼要做那麼多無用功,反正也是治不好的。”

“但當我們換個角度,如果是我呢?”謝斯年将手放在胸口反問出這一問題,像他無數次想過如果他是李凡,他會怎樣看待生命,怎麼對待疾病。“如果我得了一種無法治愈的惡性腫瘤,我會是怎樣的心态。”

“我聽到了,有同學說害怕,絕望。”謝斯年抿抿嘴唇,憋笑地問:“你們倒沒說不想活了哈,挺樂觀的。”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老師講故事,台下傳來三三兩兩的笑聲。

“是我的話我一定很絕望,”說到這兒他垂下頭去,攥成空拳的手擋在嘴巴前認真思考一番,他的視線從階梯教室第一排的正中一直往後,直到最後一排,他深歎口氣:“如果我的家人、朋友舍不得我,我會很想活下去。”說完,他目光向左一掃,突然看見了個戴着眼鏡一直看向他這邊的人。

李凡坐在那裡啊,他找了半天。

“如果沒有朋友和家人支持,我覺得活不活無所謂。”謝斯年說,“人文關懷中系統性的社會支持、家庭支持起到的就是這一作用,面對疾病作為醫生的我們僅僅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他繼續播放PPT,展現出之前項目的研究成果,“這是我之前參與過的一個項目,系統性的心理幹預、加強随訪之後,在經濟條件有限的患者群體中患者總體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平均生存時間得以延長。”

“宏觀上來說這說明我們的人文關懷隻要進步一點,對于患者來說就是帶去希望。”

“我們在随訪時也遇到過很多患者,他們可能從全國各地過來看病,化療間歇期間就住在我們院附近的大雜院、賓館之類的地方,之前——2011年之前吧,他們很多在地下室租個床位,出院就住進這樣的地方等着下次化療再住進醫院。”

“我由衷希望各位同學能夠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是渺小的,不管處于醫生角色還是患者角色。”

“生命是一個有盡頭而且脆弱的東西,安慰與關愛是彌補醫學無法解決所有病痛的補丁。”

或許是真情實感,或許是謝斯年課堂風格比較吸引人,絕大多數學生都放下了手中的書本、摘掉耳機,教室裡徹底安靜下來隻剩下謝斯年一個人的聲音。

PPT很短,沒講多大一會兒被謝斯年翻到頭,可時間還剩下半個小時,他将投影儀停留在最後一張“謝謝”的幻燈片界面,扶着講台繼續說:

“你們關心某個藥怎麼用,某個病如何診斷——這些是最基礎的東西,雖然已經很難了。”

“等着你們的終身命題是,如何看待疾病。”

他話鋒一轉問:“最近新上映個電影叫做《我不是藥神》你們看了沒?”台下有人點頭有人搖頭,有人小聲問電影講什麼的,謝斯年歎了口氣低頭撓撓臉:“了解的同學應該知道,講的就是我們熟知的一種血液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我沒敢去看,”他自嘲說,“可能我怕拍得太好了。”電影裡的一幕幕真實在謝斯年的生活中上演,他們是從那個時期走過來的人,說到這兒的他眼神不自覺地看向角落的李凡。

李凡則笑笑回應他。

隻有一路走來作為親曆者的他們知道中間經曆了多少的曲折,有多少次想放棄又有多少次為了彼此堅強地挨過一次又一次骨穿,他們成為彼此的希望;盡管沒有活得如何偉大、如何了不起,但他們比所有人幸運,在被碾碎成塵埃之前撞在了對方懷裡。

出現在他生活中的李凡如霎時而過的天光一瞬,對于謝斯年來說,擁有他生命中的美好才足以擁抱整個盛大璀璨的世界。

趁二人對視的間隙,靠前坐的一個女生猶豫了下提問說:“老師,您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感觸?”。

沒料到一個不考試的課堂居然會有人提問,謝斯年下意識尋聲看去注意到了提問的女孩子,剛才他問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時她最先點頭。

沒等皺起眉頭的謝斯年措辭回答,她又繼續說:“而且您展示出的研究成果和您主要的研究領域是不完全重疊的。”

接二連三的話語徹底讓謝斯年懶得編造些什麼理由,也不算編造,他想說些模棱兩可的話,比如之前遇到祝他健康的老爺子、主動安慰母親的少年……他看向窗外逐漸轉黃的大片樹葉,想起大概是十年前現在,李凡确診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突然一陣風将它們吹得搖搖晃晃、沙沙作響,不敲門闖進教室迅速路過又從對面窗子出去的風掀起謝斯年前額劉海的碎發,幾根泛白的頭發反射出細碎的光,從李凡的角度看像是他久哥在發光。

從年少走到現在,信仰唯物主義的謝斯年懷疑世界上有沒有緣分這個東西?是不是他們的爸媽真的一直保佑着他們。

“我的……”謝斯年剛剛開口自覺聲音沙啞,又清了清嗓子:“我的學業畢業于我的老師,大概是你們入學的前幾年,在我即将博士畢業時我的老師去世了,指導我畢業的是我們的方院長。”

“我從導師身上學到了學術的嚴謹以及對醫學的熱忱,他們身體力行告訴我們醫乃仁術好自為之的道理。”

“我的醫術畢業于導師,但醫學人文有多重要是我的愛人教會我的。”他突然話鋒一轉,眼神不自覺地看向李凡,“我的愛人也是一名慢粒患者,是他一開始不顧一切想推開我時我才明白,原來疾病離我們這麼近——他需要的也不單單是活着,而是被人愛。”

台下霎時寂靜,大家充滿八卦的眼神逐漸變得神情複雜,對謝斯年投射的目光除了尊敬外有了幾分憐憫。

他望向窗外,微微勾起嘴角笑了起來:“直到他收獲了足夠的愛,不用我勸他治療,他開始……主動的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

“化療很難受,期間突然出現DIC被他頑強地挺了過去,康複階段不管嗓子多疼他都賣力地吃飯,從卧床到床邊活動,兩三天的功夫他就能從病房走到醫生辦公室來看我了……”

“作為一名醫生,他得的是我所研究領域中罕見的一種疾病,得知這一消息的瞬間我比任何人都難過。”

“我是一個他無法宣之于口的家屬,我承受着雙份的痛苦。”

“可我知道即便再大的痛苦也難以和他的病痛相提并論,他正在生命的轉瞬即逝間苦苦掙紮、猶豫徘徊。”

回憶起這些的謝斯年眼眶微微泛紅,即便不去看他也知道,李凡要抹眼淚兒了。

之前李凡隔壁座位戴着耳機看書的學生不知何時摘掉了耳機聽得津津有味,時不時皺皺眉頭跟着思考,聽見身邊的啜泣聲後他看了眼李凡,低頭在地上的書包裡翻找,“給你,”遞給潸然淚下的李凡一包面巾紙。

李凡接過後抽出一張擦擦眼淚,說:“謝謝。”

他是老師,不能在講台上抹眼淚;像送走患者時強忍不甘與無奈時一樣,他是一名在人前不能落淚的醫生。

“這麼多年我逐漸理解,如果現有醫療條件無法解決患者的痛苦,我們用專業知識幫不了他們什麼的時候,對于患者來說醫生能做的僅剩下哪怕面對死亡的危險也應以康複的希望安慰病人。”謝斯年連連眨眼控制住眼淚,盡可能用客觀、中立的态度闡述:“人文,是絕望下隐藏的另一場新生。”

把握住剩餘的生命,不管是健康還是疾病。

“您愛人現在怎麼樣了?”她關切地問。

“哦,他挺好的,”謝斯年笑笑說,“前兩年他換上了國産的仿制藥,效果還不錯。”

看時間差不多了,謝斯年準備收拾收拾東西,台下的學生們整理各自的物品等待下課,剛才那個一直問問題的女孩子卻欲言又止,坐在那裡傻愣愣着也不收拾東西。

謝斯年想了想,說:“今天我愛人也來了,他等我下課回家吃飯。”

大家收拾東西的動作戛然而止,黯淡的眼神被再次點亮。

“她在哪兒?”

剛剛遞給李凡面巾紙的男同學突然愣了一下,緩緩扭過頭盯着李凡,李凡則笑了笑說:“謝謝你的面巾紙。”

“就在那兒。”謝斯年指向李凡所在的角落,隔空對他說:“來吧,樂樂,要下課了,我們回家。”

男同學眼珠子瞪得老大幾乎快掉出來,李凡從容地站起身和他揮揮手。當目光齊齊指向站起身往講台方向一蹦一跳的李凡時,剛才遞給他面巾紙的男同學首先帶頭鼓掌。

先是一個人,再是幾個,再是整個教室持續不斷的掌聲,李凡蹦蹦跶跶地走向講台拉起他久哥的手,他久哥在所有人面前露出兩個小時以來第二次也是最燦爛的一次笑臉。

兩次微笑裡,第一次是提到李凡,

第二次是拉起李凡的手。

牆上的時鐘距離下課僅剩兩分鐘,投影儀上播放“謝謝”兩個大字,他們挺得筆直,雖然不再是二十幾歲的年紀卻依舊充滿青春的活力,謝斯年拉着李凡的手在熱烈的掌聲中向講台下學生們鞠躬,“謝謝大家,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像是婚禮答謝時一對新人共同鞠躬。

稀稀拉拉的掌聲變得再度熱烈,坐在李凡身邊一節課的男同學高聲大喊:“謝老師百年好合!”

他們的愛情不再是無法宣之于口的秘密。

滿臉寫着驕傲的謝斯年緊緊拉住李凡的手片刻不放松,說好了無論是五分鐘還是五年、五十年他都要陪着樂樂。

“謝謝你們——走樂樂,回科室換衣服,媽跟雪子她們做好飯等我們呢。”謝斯年說完激動地攬着李凡的肩膀往外走。

李凡卻依依不舍地回頭沖他們一屋子人賣力揮揮手,笑容燦爛地說:“再見啦!回家吃飯咯!”

人生既沒有想象中那麼糟糕,也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它沒有預想中的天長地久、夜闌風靜,也沒有人們常感慨的一般轉瞬即逝、波瀾壯闊。原以為總在前面的一生,實際上已經在歲月悄然偏擦之間留下了些白發作為路過的證據。

等待與希望這輕飄飄的四個字是人類全部智慧的梗概,如果人生也要挂上标簽的話請一定要優先考慮它們。

被命運碾碎成塵埃的他們也将這一生度過,一樣把永恒經曆。

(正文完)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