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我們自己開墾一片農田吧,其餘時間找人打理。”
新農具出現不試一下怎麼都說不過去,已經耕好的農田,農務官估計不會讓他們去動,因此他們隻能另辟蹊徑自己動手。也不是沒想過去趙姬邑下的耕地試用,誰想到剛過去那群幹活的奴役便哭天搶地哭爹喊娘的跑過來,讓他們不要糟踐自己剛耕好的農田,還是挨了管事幾鞭子都不停下來的那種。
“公主心善。”
蒙管事也是被逼的沒脾氣了。
曲轅犁一直試用不上這事還真怨不上小公主,主要還是趙姬趙太後在雍城這邊的名聲實在怎麼好,整日帶着個男寵招搖過市醉生夢死,連帶着一衆官員和黔首們對小公主也帶有偏見。雍城宮内的奴仆婢女倒是對小公主很有好感,可是他們在雍城沒有地啊,有好感也沒用!
雍城比較肥沃的土地和荒地都已經被開墾過了,雍月他們也隻能選擇一些土地比較貧瘠的地方開墾農田。反正現在也隻是想試用曲轅犁,至于種不種糧食到時候再說。
選好了一片較為平坦的地面,蒙管事自告奮勇率先上前。蒙直小時候在家幹過農活,自然知道一個人要拉動耕犁需要使多大的力氣。因為将使力點更改,曲轅犁較比直轅犁更容易拉動,因此沒用多少時間蒙直便犁出一大片地,而且耕出的田地照比直轅犁更深更重。
“确實好用,”蒙管事将牽犁的繩索卸下,交給身邊的奴役,“隻可惜咱們選擇的這片地不太好,哪怕犁的更深,下面的土壤還是不行,不适合耕種。”
越覺得可惜,蒙管事就越希望鹹陽那邊陛下能盡早下令将曲轅犁推廣于世。
“我覺得這裡也不是不能種地,”見蒙管事試用完,雍月便開始巴拉剛被犁開地面,“隻是缺營養的土罷了,隻要不是沙子就還有機會。”
“哎!?”
被雍月的話驚了一下,蒙管事下意識的去看雍月的眼睛,又是一陣金光閃過。蒙直頓時心下大定,小公主這是又有什麼新發現了!
“植物生長就像人一樣需要養分供應,肥沃土地糧食産量比貧瘠土地高就是因為這樣的道理。既然知道植物需要養分,那我們就供給它們足夠的養分好了,”雍月拍掉了手中的塵土,鼓着一張小嫩臉對着蒙管事認真道,“世間萬物生老病死後皆會魂歸塵土,此為世間輪回之道,關于輪回之道老子的《道德經》裡也有所記載。也就是說土地裡的養分很大概率就來源于失去生命的萬物,比如枯草落葉或者動物的屍體。”
“小公主的意思是讓我們去弄些枯葉落葉……”
“确實如此,不過土地吸收死去之物的養分是需要時間的,因此單純将枯葉落葉灑在這土裡是肯定不行的,”雍月點着下巴,繼續道,“現在我有兩種方式制作土地需要的養分,也就是所謂的肥料。不過一個速度快效果差,另一個速度慢效果卻很好,你們要選哪一個?”
“如果有效果好的自然是選擇效果好的那種,隻是這是否會被春耕世間影響,畢竟我們現在已經比其他人晚了一旬有餘了。”務實的老秦人當然想要效果更好的方法,不過蒙直心中也有自己的擔憂,所以便問了出來。
“影響肯定是有的,不過相差二十幾天影響并不大,畢竟如果肥料好的話足以彌補這些差距。”小小的奶團子一本正經的對在場的大人作講解,全場衆人竟沒有一人感到好笑,反倒皆是一副認真聽講的樣子。
大秦鼓勵黔首開墾新田,因此第一年并不會收繳賦稅。由于他們現在試用的耕地并不會算在今年雍城的稅收中,所以哪怕耕種失敗也不用擔心觸犯刑法。有了這一層保障,蒙管事直接大刀闊斧的就按照執雍月的命令執行任務。
因為想要做出對比給大家看效果,所以雍月将兩種肥料的制作方法都說了。
第一種極為簡單,就是将枯草落葉放火直接燒成草木灰,放涼後灑在耕地,與土壤拌在一起,然後在進行種植。速度是快,但提供的養料有限。
第二種就比較繁瑣了。因為時間的不充裕,所以普通的漚肥法肯定是不行了,因此雍月隻能選擇更加有效快捷的辦法,比如高溫堆肥法。
首先挖一個一米左右的大坑,長度視需求肥料的數量而定,往裡面堆滿凡是能成為肥料的原材料,再在上面蓋滿葉片讓坑内溫度升高。具體還有很多細節,比如還要挖兩條相交的十字溝,用來放水泡稻草稭稈什麼的……
雍月也不清楚自己怎麼會知道這麼多,但是每當她張嘴的時候這些知識便會不由自主的吐露出來,連她自己也是一臉懵逼,而跟在一旁的蒙直倒是聽的如癡如醉。
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從細枝末節中透露出來的道理,在蒙直看來亦是極為深奧。
“小公主漚肥的方法,直聞所未聞,但受益匪淺。請小公主務必受奴一拜,大秦黔首定會感謝公主今日之貢獻。”
“額,沒必要弄得這麼高大上,咱們現在不是還隻是試用階段嗎,離黔首感謝什麼的還遠着呢!而且也不知這些是不是真的有效,蒙管事你沒必要如此……”面對蒙管事如此鄭重其事的感謝,雍月搔掻臉頰有些尴尬。
話說自己怎麼會知道這麼多這麼詳細的,她怎麼一點印象都沒有,難道說這就是屬于她穿越者的金手指——天授知識!?
那她現在算是啥,知識小百科,十萬個為什麼真人版!?
*
半月之後,高溫堆肥法所出的肥料便被安排用在另一邊耕地中,等着跟之前使用草木灰作為肥料的土地進行對比。
因為對這片農田的在意,蒙直恨不得天天窩在此處觀察田間最新狀态。但奈何他身負要務,尊陛下旨意保護好雍月。所以他隻能将農田委托雍城某位私下交好的農事官看管,千叮咛萬囑咐他要實時記錄田間變化。
起初那位農事官還覺得好友直大驚小怪,他為官多年這田間的大小變化他閉眼都能知曉,一片土壤貧瘠的新田何至于需要他天天盯梢。誰成想隻是因好友所托才在試驗田多待幾天,在某一日愕然發現,這片田裡的幼苗竟然發芽了,整整比其他農田早了近一旬之數,在加上此地秧苗原比其他耕地晚近一月耕種,該農事官的冷汗都驚掉了。
怎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