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知遠是個很有經驗殺人無數的殺手,他殺人之所以成功率這麼高,其中一個原因便是他殺得快。
殺人絕不能拖。
凡是在殺人前磨磨唧唧跟對方說話的,往往都會失敗。
甯知遠一絲猶豫也沒有,沒給謝予臻聊天恢複力氣的機會,直刺謝予臻心髒。
劍氣刺開迷霧,在霧氣中劃出一條路,謝予臻來不及躲避,忙擡起右掌,借力打力,以柔克剛,撥開淩厲的一擊。
劍尖被帶偏,劃出一道銀色的弧線,刺向空處。沒想到甯知遠将手腕一轉,第二劍再次如影随形般攻至,動作自然得好像這一劍本來就準備故意刺偏以發出第二招似的,招式沒有絲毫凝滞。
他從小到大和謝予臻不知對打喂招多少回,兩人對彼此的武功都很了解,他早知道自己這一劍會被謝予臻撥開。
小時候甯知遠穩穩壓謝予臻一頭,後來他為了救謝予臻受傷後武功再無寸進,謝予臻反而練成掇月功最高層,成為天下第一。到甯知遠戰場重傷昏迷不醒,躺了一年多之後,如今謝予臻的武功遠遠高過甯知遠。
不過此刻謝予臻受了傷,又被晏青雲喂了一年多忘憂散搞垮了身體,而甯知遠則以逸待勞休息許久。
勝負仍未可知。
甯知遠或有一戰之力。
甯知遠犧牲了好幾個兄弟才創造出的機會,錯過這次,若是等以後謝予臻恢複過來,甯知遠再想殺他難如登天。
所以甯知遠下手毫不留情,一劍緊似一劍,一劍強過一劍,步步相逼,不給謝予臻喘口氣的時間。
謝予臻手裡沒有兵器,靠一雙肉掌對敵,這就難免落了下乘。
高手過招,一絲劣勢也能成為扭轉局面的關鍵。
在甯知遠步步緊逼下,謝予臻呼吸急促,冒出汗水,傷口得不到包紮,滴滴答答一直淌血,很快氣喘籲籲。
謝予臻雙掌推開甯知遠的攻擊,往後退步,不巧受傷的那隻腿立地未穩,被一塊石頭絆住,步伐亂了一瞬。
這一瞬被甯知遠果斷抓住,挺劍刺來。
謝予臻隻來得及擡頭,便見劍光璀璨,耀目生花,淩厲的劍氣迎面而來,伴随着龐大的殺氣,直撲胸膛。
甯知遠看出來謝予臻這次是必躲不過了,劍尖眼看着就要刺入謝予臻心髒,淩冽的劍氣劃破衣襟,碰到他胸口的肌膚。
隻需要再往前一點,就能刺穿他的心髒,将他殺死。
便在這時,異變突起。
甯知遠隻覺背後一陣劇痛襲來,猛地回頭,見宋帝王不知何時接近了自己,正手持長劍,刺入自己後背。
“你是……”
甯知遠有些震驚。
“他的人?”
他終于明白為什麼這次行動會死那麼多人,都市王死了還在他意料之内,畢竟都市王是引發爆炸抱着同歸于盡的心态,而泰山王和仵官王卻是在宋帝王主動撲向空轎子後,不得不面對謝予臻的轎子。
謝予臻仿佛未蔔先知一樣,在轎子裡早有防備,兩名刺客連轎簾都刺不透,最後被謝予殺死。
從一開始謝予臻叫停隊伍,甯知遠就感覺很不對勁,謝予臻好像知道這個地方會發生什麼似的,主動叫停,之後面對送嫁隊伍阻路沒感到一點意外。
原來是宋帝王做了内鬼,事先通風報信。
他是什麼時候成為謝予臻暗子的?
或許早在兩年前他解散地獄門的時候,宋帝王就投靠了謝予臻。宋帝王好賭,久賭必輸,謝予臻肯定是用錢來收買他。
如此看來,當甯知遠相邀刺殺的信送到宋帝王手上時,也就意味着謝予臻知道了一切。
今天謝予臻一大清早趁着迷霧天氣,選擇離開重重守衛的千秋城,故意走這條适于埋伏的官道,或許正是為了引自己出來。
甯知遠腦袋飛轉,刹那間想明白前因後果,伸手抓住後背的劍,宋帝王發現自己的劍動不了,面色猙獰地喊道:
“門主,你别怪我,要怪就怪你為什麼偏要和王爺作對!”
宋帝王惡狠狠地說:“跟着你有什麼前途,跟着王爺才能吃香喝辣,我沒得選,到了陰曹地府,你要報複去找王爺,别找我!”
甯知遠的真氣在體内亂竄,正在飛速流失,他知道自己再無勝理,奮力提氣,将還能調動的真氣全部彙聚在手上,把宋帝王的劍捏得寸寸斷裂,緊接着轉過身體,一劍刺向宋帝王咽喉。
宋帝王大驚失色,想要躲避,又哪裡躲得過甯知遠盛怒之下的雷霆一擊?
甯知遠拼死反擊下,劍速之快,超乎任何人想象,劍光閃過,猶如劃破夜空的閃電,轉瞬便至,長劍帶着刺骨的寒意,狠狠釘進宋帝王咽喉。
宋帝王眼中現出不可置信之色,直到死都沒看清楚甯知遠的劍怎麼刺過來的。
甯知遠的劍拔出,鮮血成股從宋帝王咽喉飙出,他的咽喉處出現一個大大的血洞,雙手捂住汩汩冒血的喉管,說不出一個字來,滿眼驚懼,往後倒了下去,氣絕身亡。
此時,謝予臻的攻擊到了。
謝予臻抓住機會,趁甯知遠去殺宋帝王,身形暴起,一掌蘊含排山倒海之力,狠狠拍在甯知遠後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