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因平王獻王入質,而常覺虧欠,是以十分看重寵愛淑貴妃。淑貴妃子女多且于國有功,根基穩固,被人捧着,難免心氣高了些。此次閉宮反思,僅是敲打一下,讓她不要犯糊塗。
太後以壽辰為由召回兒子梁王,太子一母同胞的二皇子德王和三皇子靖王,以及賢貴妃的皇八子齊王,長安城一時熱鬧起來。
為了召回愛子,順道把所有能和皇位沾邊親王都召回來了打掩護,太後一個老太太還挺能折騰,真是有意思。我覺得應該把惠王的兩個親叔叔也召回來,雖然一個身有殘疾,一個放蕩不羁愛自由,但據我所知,那倆老伯伯也是妙人,好玩得緊。
沒幾天,惠王二叔慶王和三叔逍遙王便上書請旨,說要帶着各自的王世子一同入京朝賀,為太後慶生。
一般親王入京,王世子不能相随,但陛下破例準了,說想見見這些子侄。
并非所有親王的封地都是國,有國号的都有兵權,沒有國号的隻有府兵戍衛軍。一般位置太好,離京畿太近,戰略位置太重要,經濟發達非常富庶,為表示恩寵而分封的就不立國号。
這倆老親王就是有封地未立國,一個封地在南陽,一個封地淮陽,兩人是鄰居,離長安比那些人還近些,陛下準奏,他倆帶着兒子就來奔着京城來了。
親王無诏不得私下見面,為了路上不碰頭,老哥倆很默契,逍遙王過武關直奔長安,慶王向南入洛陽再向西過函谷關進長安。
各地親王都在忙着趕路。太後又有了新動作。
這日我們正在上課,太後宮裡來人,擡了好些箱奏折來,全是太祖皇帝批閱的老奏章,有的都發黴了,太後身邊傳話的公公說太後的意思是讓太子要以太祖皇帝為榜樣,好好學學,以後皇帝那邊的奏章就先不要幫着處理了,什麼時候學得和太祖皇帝一樣優秀了,再處理政務不遲。
幾句話就趕在皇帝之前困住了太子。
而我隻覺得這些人玩的把戲有些幼稚,不過也可以理解,他們龇牙咧嘴,其實不過外強中幹,虛張聲勢而已。但凡他們名正言順一點,哪怕有個像樣的師出有名,都不至于像現在一樣,如餓狼一樣盡顯醜态。想發狠下重手,又怕堵不住悠悠衆口,無恥又要臉呗。投鼠忌器,動作變形别扭也是正常。畢竟皇家皆以仁孝治天下,為天下人之表率,一家子血親,他們的較量,要顧及的太多,到底又當又立,需要一塊遮羞布而已。能捂住當然還是盡量捂住,捂不住……捂不住也有捂不住的玩法。
我還挺喜歡,太子應對對手的玩法,對方出招他不慌也不懼,接招回招,不去刻意地赢,輸了被打壓了,也不惱也不氣餒,就去遊馬涉獵,飽覽群書……就當給自己放個長假,休息休息。等對手懈怠了,他滿血複活,繼續與對手周旋,看起來周而複始,沒什麼進展,其實不然,在這個過程中太子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審時度勢,改變策略,容錯試錯……一時間也不知道誰才是那個獵物——猛獸捕食,可以失誤很多次,隻要有一次成功,就可以吃飽,但是獵物失誤一次就再也沒有機會。
也許正因如此,對手才發現,太子文弱外表下,隐藏一個怎樣堅強的心,他們害怕了,膽戰心驚,瑞瑞不安,惶惶不可終日。
不過啊,這表面的和氣怕是也維持不了多久了,小打小鬧也快掩飾不住劍拔弩張了,到時候免不了腥風血雨。惠王一家就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