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待要開口,不想柴平幽幽長歎道:“有娘的孩子像個寶。如晉王一般都快當祖父了,在太後眼中依然是孩子。不管犯了何種錯,都是鬧着玩。然,我記得先前太後曾訓斥陛下,提醒陛下既為天下之主,當為天下表率,莫讓天下人覺得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如同虛設?為強者,以強淩弱,此為仁?為臣者,對陛下的貴妃放箭,此為忠?為弟者,對兄長的妾侍放箭,此為義?柴平年幼,不及太後飽讀詩書,請太後明示。”
柴平的态度根本讓人無可指摘,每一個人面對柴平所指出的質問,都靜候杜太後的答案,在杜太後心中,到底誰才是最重要的那一個?
教趙匡胤這個兒子的時候,杜太後說得那叫一個好聽?怎麼,如今的趙光義在幹的什麼事兒?殺人放火的事。
他敢做應該敢當。
杜太後是個怎麼樣的人,對兒子們是怎麼樣的一種心理,自趙匡胤皇袍加身以來,一年年的過去,到了如今這一步,趙匡胤能不知道?
可是,柴平如此不留情面的戳穿杜太後的偏袒,她以後日子還要不要過。
“啪”的一聲響,誰也沒有想到,柴平突然往自己的臉上狠狠的抽了一記耳光。
“柴平多嘴,有挑撥太後與陛下母子情分之嫌,自罰之。太後若是覺得不夠解氣,可以再行責罰。”柴平抽了自己一記耳光,臉在一瞬間都腫了。
本以為柴平是個雷聲打雨點小的主兒,但她在這一刻表現出的狠,誰不驚心。
符太後在一旁心疼得眼淚直流,一聲聲的喚平兒,随後也不再猶豫的沖趙匡胤道:“本是陛下的家事,我們這些外人不該插手,方才平兒隻是說陛下素日待她甚好,她不能眼睜睜看人欺負陛下,方才對晉王不敬。陛下,我們孤兒寡母,唯願此生平安度日,并無意開罪任何人。但陛下對平兒寵愛,平兒也隻是想報答陛下。倘若如此也算錯,就算我們錯了。”
哭泣中的符太後,無一不顯露出對女兒的心疼,以及不忘向趙匡胤表明,卷入眼前似是趙匡胤家事的柴平,她并非無意為之,甚至算得上有意而為。為的是趙匡胤。
方才這些當臣子怎麼樣為難趙匡胤的?
放箭差點殺了花蕊夫人的是趙光義?
死裡逃生的花蕊夫人和趙匡胤甚至連一句質問的話都不曾問出,不過是臉上流露出些許的不悅罷了,多少人出面為趙光義開脫?又有多少人覺得趙匡胤但凡要是責罰于趙光義,該是他重色輕弟。花蕊夫人怕是也将要成為一個紅顔禍水的代表。從此,趙匡胤在天下人的眼裡成了一個什麼樣的人?
符太後作為後周皇帝柴榮的第三位皇後,宮中的争奪她并非不懂,可惜柴榮英年早逝,其柴榮之子盡亡,如今僅剩一個柴平。
然而柴平必須得活,甚至她還得好好的活着,否則天下的唾沫星子都得把趙匡胤淹死。
“此事皆因妾而起。妾亦不知如何開罪晉王,竟然讓晉王對妾生出殺心。陛下對妾有天高地厚之恩,妾絕不願意陛下為了妾擔起殘害兄弟的罪名。”話說到這兒,花蕊夫人突然沖一旁跑去,竟然拔起要侍衛腰間的刀待要自刎。
“夫人,夫人不可,夫人萬萬不能做傻事。”一旁的侍女擅長察言觀色,聽聲不對,在花蕊夫人沖往前方的那一刻,急忙将花蕊夫人攔腰抱住,順勢一旁的宮人也奪過花蕊夫人手中的刀,才不至于讓花蕊夫人自刎于人前。
趙匡胤明顯也驚得不輕,立刻下令道:“快攔住夫人。”
攔,定然是要攔的,這個時候,有人提了一句,“陛下,蜀地多變,若是蜀地的百姓得知花蕊夫人之死,怕是又要再生變故。”
相比于一個皇帝妃子生死的無足輕重,最重要的必須得是關系前朝的穩定。
花蕊夫人本是後蜀後主孟昶之妃,後蜀亡國,孟昶降之,可是孟昶才到汴京七日即暴病而亡,為此原本的後蜀境内都道趙匡胤假仁假義,裝作大度,實則根本不能容人。
後來趙匡胤為表傷心,罷朝五日,并且追封孟昶為楚王,親自為他舉行盛大的葬禮,才稍稍得以平定人心。
此後,趙匡胤納花蕊夫人為妃,這個事隻能算得上一個風.流韻事,如今這世道,誰也不會要求女子守寡不嫁。
況且趙匡胤納花蕊夫人為妃一事,其中更多是因為政治的因素。既如此,趙匡胤能讓花蕊夫人死嗎?
可花蕊夫人哭得那叫一個悲切道:“妾不能有損于陛下聲譽,請陛下讓妾一死,莫讓陛下置身于兩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