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宗教隻是利用了世界的規則而去制造規則,如果說,因為冒犯神就該落得個下地獄的下場,那他們也不能稱得上多慈悲。他們将威嚴與不可侵犯立于黃土之上,讓人們雙膝跪地,虔誠叩拜。若是人們得了什麼好運,信徒們便說是神顯靈,若是人們遇到什麼厄運,信徒們就說是人們自己的報應。
可能從來沒有人想過這好運和報應并不是來源于神,而是來源于愛。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規律的,所以,網上才會流傳這麼多關于末法時代的流言。曾經記載的故事可能有部分是真實的故事,或許在當下來看有點不可思議,甚至解釋不通,但在過去,可能都是真實存在的。
如果愛的能量在世界大範圍開啟,如果人能夠克服人生中的曆練和磨難,無畏嘲笑與惡意,堅守内心的善良,保持友愛和誠信。當世界規則正常運轉,精神世界将會和物質世界合二為一,能量就會顯現,很多事情就并不會隻存在于幻想之中。
物質世界的冰冷規則将會被精神世界的能量打破。
為什麼能量得不到顯現,或許是因為精神世界滿是痛苦,人們當下的思想過于偏激,過于負面,目光隻重視物質世界的規則,所以物質世界的規則一點一點的去腐蝕愛意,物質世界的規則能量就越來越強大。精神世界的約束力量就越來越弱。很多生命都受到了精神世界的懲罰,人為金錢而忙碌,人為利益而讀書,隻為利益而結婚,稍不順心就怒火沖天,偏激一點的就去殺人放火。
他們已經沒有了愛,他們丢失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使命。他們已經被物質世界的規則架空,他們隻為他們的肉身而活着,所以,在規則的作用下,出現了這麼多的犯罪分子。他們的心,都在物質世界的規則下扭曲變形。
《烏合之衆》:“某個神僅僅因為他自己創造出來的動物不聽話,就懲罰他的兒子,對他施以可怕的酷刑。好幾百年的時間裡,如此荒誕的神話竟然沒有受到任何人的質疑。就連那些最偉大的天才,比如伽利略、牛頓、萊布尼茲,都沒有對這種說教有過一絲的懷疑。可以說,這個例子最好地說明了普遍信念的催眠作用有多麼強大。同時,它也清楚地告訴了我們——我們的思想局限有多麼可怕。”
曾有預言說,末法時代,佛門出現諸多魔子魔孫,這并不一定是壞人紮根佛門,而是舊有的規則激發了愛的負面,導緻一些人控制不好愛的負面,反倒被愛的負面吞噬。
當舊有的規則被破壞,自然而然的,就什麼人都能進入佛門了。如果善意的一方樹立許多規則,同于無形之中,讓惡的一方永遠隻站在惡的一方,他們成了仁慈正義的象征,而不遵守規則的就成了惡的一方。當一個人投入佛門,學會利用規則,但是,愛反噬的能量是強大的,如果本身心性不穩,再加上斷絕七情六欲,那也意味着把愛斷開了。
為了控制愛的負面,而把愛的來源切斷,如果控制不好,會被愛的負面反噬。越克制越容易被反噬,因為愛本身是存在于我們體内的東西,我們本身就是愛。
如果人死後會成鬼,那現世的人不應該排斥鬼,那些鬼曾經也存在于這個世界上,人不必惡意去驅趕,鬼的負面能量的确強大,那是生前的怨氣,他們生氣自己生前所遇到的不公,他們怨恨來自世界的惡意,但他們也是愛的一份子。隻不過從正面的能量轉化為負面的能量,但其實他們的來源也是愛。
如果不斷向他們投以世界的惡意,他們的怨氣将會無限放大,或許,日子久了,受到的惡意多了,他們就變得畏手畏腳,再難感受到溫暖和愛意,他們将永遠受限于世界規則,可能哪天就真的灰飛煙滅了。其實他們是可憐的,他們吸取了世界太多的惡意,對世界散發惡意也不是他們願意的,死亡也不是他們願意的,他們是無辜的。
因為死亡是世界樹立的規則,是限制愛負面的規則,如果沒有死亡,這個世界就沒有平衡點,善就沒有辦法戰勝惡,這個世界沒辦法限制惡,任意一地都會是碎屍。
死亡的意義是為了保護善良,隻有樹立死亡的規則,正義才能消滅惡,善良才能得到保護,這個世界才會充滿溫暖的愛。
我打了個哈欠,繼續整理思緒,埋首于桌前,慢慢推理,執筆輕寫着——
小氣、虛僞、霸道、冷酷、殘暴、血腥……
永遠不要觸發愛負面的能量。
《烏合之衆》:“群衆的心理是矛盾的,理性永遠戰勝不了感性,群衆是富有道德感但卻又極其殘忍的。”
如果是大衆所認可的砍人事件,絕對會有人毫不猶豫的去做,他們并不認為這是犯罪,他們将其殘忍的一面暴露。但矛盾的是——他們都擁有很強的道德感,很容易被暗示,很容易被控制。
所以這也間接證明了生命是愛的産物,愛是什麼樣的,生命就是什麼樣的,愛本身是精神能量,凡是受感情支配的都是愛的産物。
愛的正面——無私奉獻,有道德感,善。
愛的負面——小氣殘暴,虛僞褊狹,惡。
二者糅合,一善一惡,所以,它很虛僞,真實當中又帶着虛僞。
沒有絕對的善良也沒有絕對的邪惡,隻有隐藏和弱化,但如果啟動了觸發條件,就算是再善良的人也會變成愛的負面。
所以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風順,所以世界的規則也是矛盾的,真實當中又帶着一點虛僞。
愛将仁慈和殘忍劃分,一個以神的名義劃分到天上,一個以魔的名義劃分到地下,它控制人的思想,借以神的虛名自稱。
所以才有了這麼多的宗教和流傳故事。
使人以為兩者不同,隐藏于幕後,但其實這兩者都是愛自己,正如陰陽不可分割。
所以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一面,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
肉是軟的,生命本身是愛的産物,愛也是軟的,我們心髒的形狀就是愛的形狀,心髒是我們身體的本源。食肉動物需要吞食□□,需要吞食愛,以借此維持精神世界的穩定和物質世界的穩定。
吞食□□類似于食肉者(類似于愛的負面的能量)愛的負面在吞食(□□)愛的正面才能維持平衡。
食肉動物是愛的負面,需要吃掉愛(物質世界的愛)才得以生存。
愛與愛之間也有相殘,尤其是當愛受到世界的惡意時(時間與空間限制才能存活的惡意)愛的正面能量被消耗掉,愛的負面的能量散發出來,就需要吞食其他愛來緩和。
所以,凡受情感支配的都是愛的産物。
為了限制愛的負面,所以世界建立了一條規則,如《烏合之衆》所說——“如果不是日常生活所需在背後悄悄進行調節,民主根本持續不了多久。”
所以,生命需要進食喝水,利用這條規則來限制大惡,用來削弱大惡的力量。借以産生一個平衡點,如果生命聚集到一起,如果他們意識到他們擁有這種強大的力量,他們可能就會聚集在一起。如果沒有“進食”這條規則限制,他們就沒有弱點,他們的能量将會一直占據上風,世界就會出現無續的鬥争,沒有平衡點來弱化這股能量,他們就會一直破壞,最終導緻世界滅亡。
這條規則的産生并不是限制個體,而是限制集體。
每個人都有欲望,欲望是愛的分支體,欲望的作用是引導人回歸愛,回歸本源。如果這股能量運用錯了,就會觸發愛的負面能量,就會導緻一系列禍事發生。如果沒有欲望,人就不會被愛吸引,人就不會想着去生育繁殖,人就隻能看到生育帶來的巨大的痛苦。
關于古時候的浸豬籠、割禮等等一類的,源自于群衆不自知的對愛的掌控欲,對愛的不可控力,因此所以一旦觸及愛,就嚴重侵犯了群衆的底線。
那是群衆從潛意識中的對“愛”的不可亵渎感,隻是他們并不知道,因為愛就是生命的本源。一旦觸及與愛和道德相關的東西,他們就會釋放負面的能量盡量去保護愛的能量。
封建迷信并不是單隻針對一件事物,而是指人的思想受到了禁锢,思想沒有包容性,不願去接納一切事物,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凡是符合這一特點的都能被歸納為“封建迷信”中,封建迷信指的從來都不是一個事物,而是指思想。并不是指一個人單獨相信什麼就是封建迷信,而是不願去相信的人,才是真正的封建迷信,将思想去禁锢在原地,一直在錯誤的思想中打轉。
因為沒有一個正确的引領者把他們帶向正确的思想中,當進入錯誤的思想,人的行為就會偏激,整個世界的規則和制度就會一闆一眼,封閉混亂。不管是教育、宗教、文化還是戰争,以前總說愛護環境減少工廠,從古至今,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存在思想錯誤的地方。一旦錯誤的思想形成,就會帶來許多負面因素,比如古時的裹小腳,非洲的割禮,還有戰争爆發,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思想錯誤的地方。
而且,任何一個觀點都不可能是無可挑剔的,人們總能找出無數個理由去反駁這個觀點。當能創造出一個造福世界的觀點時,那它将是所有人都不可反駁的。
執筆寫在興頭上時,藥物學老師吊兒郎當的走到講台前,把我吓了大跳,他一臉懵逼的看着我:“怎麼隻有你一個人?”
我推了推圓框眼鏡,說:“他們都去練啦啦操了。”
他環視着黑漆漆的教室,一邊把窗簾拉開,一邊說:“你怎麼不去旁邊喊加油?”
我忍不住想笑,把眼鏡取下來,收起來。
他問:“上節課也沒老師來上?”
我:“沒有。”
他問:“早自習都沒上?”
我:“上了早自習之後就去練啦啦操了。”
一時之間,他倒也不知道說什麼。
他說:“如果有什麼事的話,來辦公室找我,我辦公室在三樓。”
我:“嗯好。”
自從老師走後,我翻着書,再沒怎麼推理,直到下課鈴聲響起,我就沒在教室中推理了。我回到寝室中洗了個澡,打算睡一覺。
午時,老師給我批了請假條,我就到小米姐身邊去打兼職,公交車上冷冷清清,車窗外的風景悄悄掠過我的視線,我沉浸在思緒中,等着時間分分秒秒過去。
小米姐對我很好,我身無分文,她總買吃的給我,也帶着我去住旅館,她本想帶我去她的家中,可是,與她合租的姐姐不同意。
于是,她就隻能帶着我去旅社中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