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生命的本質就是愛。
人,家庭,教育,社會,宗教,婚姻,兒女,新的家庭,每一個元素都是情感的基礎,一條鎖鍊牽引着世界,秩序與規則将它們穩固好,但是不能讓秩序與規則去滲透它們,秩序與規則是為了守護愛,任何一個元素被滲透了,都會導緻悲慘事件的發生,都會導緻世界錯亂。
或者,因為沒有學會“愛”這個課題,男女雙方持對立,所以男性會仇視女性,女性會仇視男性,所以會有性别歧視。一旦性别歧視走向極端,一個缺失“愛”的社會必然會出現覆滅的傾向,就比如殺害異性這種過激的行為。
我這一晚上在靜靜思考着,忽然間,明白了Ela老師所說的各種道理。
在考試時,我的位置被安排在倒數第二桌,桌後的燦燦頻頻提醒着我哪道題我做錯了,我舉起手中的卷子,把它攤開,我把我會做的答案告訴她。她悄聲告訴我哪道題怎麼做,我在考試前打了小抄,把它扔給了和我隔着一條過道的班長。
我們之間互相作弊,我知道教室裡有監控器,也知道監考老師在看着。或許,分數對于現在的我們沒有任何意義,但是,我們還是作弊了。
作弊的同學多的數不勝數,如果要調監控來看,一抓一大把。老師裝作不知情,我們偷偷傳遞小紙條。以前小學時,老師明令禁止作弊,那時我們每個人膽戰心驚,後來,我明白了作弊的樂趣。
沒必要一闆一眼的死守規則。
就像上課時,當被老師提問的同學回答不出答案時,會有人刻意去悄聲說出正确答案,同桌之間相互合作,感情也得到了提升。
沒必要為了分數而劃定界限,沒必要為了分數而敗壞人緣。分數就隻是個虛的東西而已,我們掌握的知識不一定會考,會考的知識不一定運用到現實中。
在考試前,老師就已經把正确答案都寫在了黑闆上,老師已經把考點和重點都給我們講清楚了。
——————
當前的教育環境以競争為主,教育是把雙刃劍,有好的一方面自然也有壞的一方面。根據大環境變更,如果世界大規模爆發災難,我們也要學會居安思危。
當前的制度隻适合在安全環境下的我們,隻适應于過去的時代,一旦危機到來,當前教育的弊端也會顯現出來。我們要做的不是怎麼适應城市生活,而是怎麼維持世界運轉,怎麼去确保每一個生命存活下來。
《烏合之衆》:“這種教育會帶來極大的危險——它讓接受這種教育的人,對自己的生存環境産生強烈的厭惡之情,并且竭力想要擺脫它。工人的子女不願意再做工人,農民的子女不願意再當農民,而最典型的中産階級卻認為自己的子女除了做國家公務員,其他任何的職業都不适合。學校的學習,不再是為人們提高在未來的生活能力,而是為國家培養公務員。因此,人們也就不用學習如何為人處世,也不需要具備任何的創造力。在階級的下層,這種教育培養了一大批的無産階級,他們不滿自己的命運,随時準備起來反抗。”
“借助教科書,國家制造了大批有文憑的畢業生,但國家又隻能雇傭其中的很小一部分人,于是其他人一畢業就失業了。最終的結果就是,國家養活了前一類人,卻讓後一類人成為自己的敵人。”
“他循規蹈矩地生活,結婚生子,滿足于兜圈子。而且總是在一個圈子裡兜,把自己封閉在有很多限制的狹隘的辦公室裡。他在工作中十分本分。但僅此而已。這就是當前教育的最通常的回報。”
“隻要看一個國家提供給年輕人的教育體系,就能夠知道這個國家将來會變成什麼樣子。教育具有讓群體的頭腦部分改善或惡化的方面。”
世上的人多,雖有破除枷鎖以平常心面對生活的人,但也不缺上述所說的人群,此類人群都在傳統教育的規則之下,已經淪為傳統教育之下的信徒。
比起讓人們日複一日坐在教室中死記硬背,比起整年整年的重複着此類教育模式,倒不如從小時候就教他們各種生存技能和職業技能,以便未來危機爆發時,還能讓他們從就學的技能維持世界的運轉。不至于淪到等死的地步,一旦危機爆發,規則之下的産物也将被規則而反噬。
不管是哪類人群,都要對世界的規則和制度應對自如,而不是淪為規則之下的奴隸和犧牲品。
隻有将生命保全下來,才能讓教育生根發芽。有嘴才能吃飯,空有飯而無嘴,就算飯再重要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