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定不是我的世界。
有時候人真的不能知道太多事情,一切恍若大夢一場,多希望失憶一場,與過去就此斷了聯系。
又是一個大劫。經曆這麼多年的大起大落,整日整夜的哭着,而且從不怎麼好好吃飯,身體早就已經垮了。能活到現在也是一種運氣,這麼多年的大運磨身,早已精疲力盡,好不容易熬到現在,卻,還要九死一生。
能不能活到未來,都是個未知數。
有日夜裡,歡歡哭着回來了,她說她不想做FQC,FQC要考試,她不會,她在學校裡要考試,沒想到來上班還要考試。于是半夜,我和歡歡,還有歡歡的男朋友敲開老師的寝室門。
木老師在屋内高喊了聲進來,歡歡就認慫躲到我的身後,我被率先推進寝室中。
我們三個人幹杵着,氣氛一時有點尴尬。
寝室裡的老師都很有默契的離開了。
木老師盤腿坐在床上,恨鐵不成鋼的,像瞪自家女兒似的瞪歡歡:“說,有什麼事就說。”
歡歡不知該說什麼,支支吾吾。我站在她的身後,在心中開始組織語言,有點尴尬又有點想笑。歡歡的男朋友進了寝室之後,立馬站到歡歡對面,和歡歡拉開了距離,一聲不吭,憨憨的看着。
木老師:“有什麼事快說。”
歡歡委屈的說:“我來拿身份證。”
木老師拉開聊天記錄一看,說:“你說人家态度不好,要換崗不給你換,我還說你态度不好!人家跟你說話都算客氣的了!你看看你說的都是些什麼話!我看了都火大!”
前夜,歡歡發給木老師她和領導的聊天記錄,找木老師哭訴,最後被木老師痛罵了一頓。今天來拿身份證,又被當面斥責了一頓。
聊天文字是我編輯給歡歡領導的,我已經很委婉很客氣的和她領導說:“我腦子不好,在學校考試考了倒數第一,沒想到做FQC還要考試,我覺得我肯定考不過,我太笨了,可不可以給我換個崗位。”
歡歡突然就委屈的哭出來了:“我不想做FQC了,我想來拿身份證。”
木老師:“考不過我們會給你想辦法,不可能考不過,如果真的考不過,他們也會安排你去合适的崗位。”
歡歡:“我就是不想呆了,在學校要考試,在這裡還要考試。”
木老師:“你試都沒試,怎麼知道結果。”
歡歡:“我就是不想幹了。”
歡歡考試考了倒數第一,念念嘲笑她是不是人緣不好,問她為什麼她們班的人不給她抄答案。
歡歡不後悔她的決定。
歡歡說,他們抄答案騙的是自己,即便她拿的是倒數第一,她也不後悔她的決定,她不會去抄答案,即便全班人都在抄,她也不會抄,我在她身上看到了三年級時的我那時候全班的人都在抄答案,隻有我沒有去抄。那時候我的道德底線很高。
在期末考試結束那一天,我看着他們班的曆史老師把她叫到辦公室中,問她:“你想知道你的成績嗎。”
歡歡:“他們都是抄答案的。”
曆史老師翻開了試卷,讓她知道了答案。她是曆史課代表,但是她的成績不理想。
試卷并不代表一個人的真實水平,如果老師沒有給我們勾重點,我們僅靠着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填寫完全正确的标準答案。可是考試要的就是标準答案。老師在考試前就給我們答案了,隻是明面上讓我們背。就連監考老師抓到寫小抄的同學,也是恨鐵不成鋼的說:“你們老師都把答案給你了,不下去好好背,還打小抄。到考場來作弊,還被發現了。”
學到的東西本來就和一張試卷沒有關系,學到的是學到的,試卷隻是一種應付手段,教育式洗腦的言辭就是這樣。一張試卷并不能代表我們的水平不行,它隻是一種應付手段,人生本來就不是公平的。為了一紙成績,那些孩子從小就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這和窮孩子比公平麼?有些人天生大運不好,就是學不進去。這個制度漏洞太多,明明隻是一紙試卷,有人為此傾家蕩産,有人為此判罪獲刑,有人為此瘋魔自殺,有的人總是不停複讀,有的人總是不停高考,有的人靠花錢買關系出國留學。砸錢砸人脈,功利心嫉妒心充斥着考場,早已經魔氣滿天飛了。
我之前一直很努力學習,但是沒過幾天又忘了,我被自己氣哭過好幾次,總覺得自己太笨了,但其實,看開就好了。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人的大腦每天都要裝那麼多東西,每天都會定期清理掉一些沒用的記憶。記憶力很短暫,誰能那麼确定一定能把書上的知識全記到腦子裡?人生那麼長,大量時間都用來記一堆有用沒用的垃圾知識,人這輩子又不是隻為錢而活。到頭來,回顧這一生,不是哭就是哭,多痛苦的人生。
學到的知識是學到的知識,和一張試卷沒關系,該應付還是應付一下。對自己問心無愧就好。就算考完試,也不一定代表你真的學會了。過不了多久,人總會忘掉的,真正學到的東西全在腦子裡,是不會忘記的,這才是真正的學到了。
一堆亂七八糟的知識學來就忘,有些還未必有用,就像垃圾一樣堆積在大腦裡面,占據硬盤。又多又雜又瑣碎,除了擡高自尊心和加強自卑心還有什麼用,又是罵架又是自殺,又是嫉妒殺人又是崩潰跳樓。
反正我是承認了自己很笨這個事實,我是真的不喜歡學習,我才不要自欺欺人被洗腦違背本心說什麼我愛學習。
木老師:“你看看你說的什麼話。”
歡歡在寝室裡可勁兒哭着,委屈的說不出來,又被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頓。我這一次又看到了她的号啕大哭,已經不顧及形象的哭了出來。上一次号啕大哭還是她去年跟着學校勤工儉學,因為分手了忍不住号啕大哭,我口幹舌燥勸了她半宿。木老師也因為這件事罵了她兩個小時,問她如果她要這個男人轉賬2000塊錢,他會轉嗎?肯定不會。木老師用最現實的話想把她罵清醒一點。
我杵在這裡總不能不說話,琢磨了好久好久,平息有些虛的聲線,盡量發聲:“都說能者勝任,這是她的弱項,她的強項是上線工作,她的速度很快,一定可以的。而FQC,要會操作電腦,算數還要好,記憶力還要好,還有一大堆資料要填。她的速度肯定會慢,慢下來肯定要被罵,這種東西錯了一點都不行。還不如現在就提出換崗,到合适的崗位上,發揮最大的能力。”
木老師:“适不适合都要有個過程,考了才知道行不行。如果這一點考驗都不能過,那誰都要換崗。實在考不上,就算我們不說,領導也會給她安排換個崗位。”
我:“前兩天,她線上的人還刁難她,還陰陽她,現在都已經得罪領導了,反正也彌補不了了,比起日日受人排擠,還不如現在就換了。都已經知道會是什麼結果了,這個結果都已經注定好了,鐵闆釘釘的事了。比起被辭退,還是提前和領導說清楚,換崗離職。”
木老師:“考不上我們會給她想辦法。就她和領導說話的态度,領導對她都算客氣的了。也不看清楚自己的身份,在學校我們包容她一點,但現在是在社會上,是出來給别人打工的,哪能什麼事都能讓她随心所欲。”
我:“領導隻是管理人員,不合适的當然要提出來,都是來打工的,沒什麼比誰更高一級,恰好領導的工作是管理而已,人人都是平等的。”
木老師:“像你們還沒有什麼經濟壓力,等你們大了,有家庭了。社會就是這個樣子的,隻要你是來打工的,就沒什麼公平不公平的。說白了,人家罵你說你,你都要挨着。社會從來都不是什麼公平的,你有錢你就橫。”
我:“是有公平存在的,如果沒有公平,那‘公平’這個詞語就不會被創造出來,更不會有法律的存在。群衆是需要公平的,上位者也會迫于群衆的壓力而低頭,不管是有錢有權,還是什麼位高權重的人,人人都是平等的。”
我和木老師争論了大半宿,争到最後話題都脫了軌,歡歡已經不哭了,和她的男朋友坐在床邊啃着雞腿看我們。
我們從公平聊到商,聊到鴉片戰争又聊到學曆,聊到學曆又聊到知識,又從知識聊到這個社會的病态問題。
木老師:“我們也隻是我們,平民老百姓,難道能改變美國改變那些國家嗎?”
我笑了笑:“怎麼不能?”
和歡歡回寝室後,我在朋友圈記錄下我的文字——
2023年12月2日
這個社會上的潛規則好像就是……
許多人認為,知識可以獲得金錢,于是當前的教育模式越來越亂套,金錢的能量滲入教育體制中。教育制度越來越亂套,已經與最原始的“教育”脫離了軌道,教育不再是教育。
而“責任”也成了一種負擔,商人的階級思維運用到了整個社會中。不管是什麼,都向“錢”看齊,不管哪一個階層的人,都是為了錢,但其實最有錢的人還是商人自己。
知識越多,聰明人越多,聰明人越多,心越亂,規則越亂。但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思想”亂了。
明明很多事情可以簡單化,就是因為“金錢”的能量太重了,所以很多事越來越複雜,導緻普通人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不快樂。因為許多事物的本質變了,很多事物都已經失去了意義。
事物都有自己的本質,但現在所有事物的本質都是錢,現代社會說白了就像商業社會。所有一字在于“錢”,所有一切都已經偏離了最初的軌道。
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是現實世界,是制度導緻了社會規則的變化。人喜歡用“現實”去定義這個世界,這樣定義隻會固步自封,思想永遠受困于制度所帶來的“現實”之中。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是用“現實”去定義的,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多元化,多樣性的。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不同的宗教文化,因為思想不同,思想所帶來的文化不同,思想帶來的物質不同,思想所帶來的衍生物不同。
當下的任何一個文化、宗教、政治、軍事……都是由思想演變而來,總的來說,這就是一個思想的世界,所有起源點都是思想,這個世界從來不是用“物質”和“現實”去定義。
是商人給你的思維模式固定了框架,所以導緻許多人怎麼想都跳脫不出來,所以當下的任何一項東西都用金錢來衡量,人們覺得這個世界越來越辛苦。而個人和家庭所帶來的責任感已經失去了最原本的意義,責任源自于内心的道德力量,這些由幸福感所産生的道德力量逐漸成為每個人的負擔,負擔過重,導緻人們逐漸對愛和家失去了興趣,因為這需要的實在是太多了。
明明一切都可以簡單,但這些卻淪為制度中的犧牲品,即便愛再有再大的能力和作用,生命終會有走到終結的那一天。孩子的學費,還不清的車貸房貸,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生命最本質的愛逐漸散去,如果世界失去了愛,何為大同?正因為這個世界是多元化的,所以才需要大同,大同,是容納不同。讓生命回歸本源,讓希望與愛在這個世界肆意綻放。
知識越泛濫越混亂,聰明人越多社會越複雜,當知識泛濫的負面作用呈現出來,能走向的隻有滅亡。當下任何一種假設都有可能成為現實,比如末日喪屍、機器人屠殺人類、科技戰争……這些都是知識的負面性所帶來的災難,當下所需要面對的隻是金錢戰争,人性之惡,隻是法律上的一些事情。現在的世界傾向于2.0版本,如果世界進化到喪屍、變異、機器人異變等,即便是神來了都救不了世。
是這個世界出錯了,規則和制度在影響人,從來都不怪每一個人,要怪隻能怪思想錯誤,制度出現錯誤。
人人都在争,拼知識,拼能力,拼社會地位。在國際上,拼文化,拼科技,拼軍事。事物的本質已經變了味。或許千年前的預言早已經注定好這一切。
————————
我的咳嗽一連半個月都沒好,換崗的事折騰了好幾天,最終歡歡是換了崗,但是領導還是原來的領導,她仍然是FQC。線上機械運作,機械聲吵鬧不停,我顫着聲去問我們線的拉長還要不要人。
杜開發高燒來不了,要找一個人頂崗,拉長聯系了老師,老師回應事情有點棘手,所以導緻歡歡沒能來我們線上。但是期間産生了誤會,我和木老師回應了今早上拉長和我說:“你們帶隊老師說你同學的問題有點嚴重。”
于是木老師就開始指責歡歡了,就像家長教育子女一樣,關心則亂,木老師也是太擔心歡歡了。木老師對每個同學都很好,對我也很好,我羨慕木老師對待歡歡就像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歡歡總是會有數不清的麻煩事,木老師總是會幫她去處理一大堆麻煩事。木老師是我迄今為止見過最好的老師了。
2024年1月随筆一記——
當帶有強烈批判性的目光和話語去對待一件事情,事中人和旁觀者的思想就有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導緻思想出錯。它會讓人的自主判斷力和理解力喪失,讓情感主導事情發展,很容易讓人的思緒打結,從而産生錯誤的思想。所以在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要讓帶有主觀情緒的人主導一件事本身,不然會出現思想不斷出錯的事情發生。
往往當事人帶有主觀的去批評一個人的時候,是最容易影響任何人思維的時候。不管是當事人的思想還是事外人的思想,都很容易被情緒所誤導。就像父母和老師不明事情真相就批評孩子一樣,又或者明白了事情,但因為個人情緒影響導緻思想錯誤,就不分青紅皂白的怪罪孩子一樣。
關心則亂,這個“問題”可能指的是“歡歡離職這件事處理麻煩”,針對的是事情本身,并不是歡歡這個人。畢竟拉長從沒見過歡歡,怎麼可能會覺得是歡歡這個人問題有點嚴重。而當我成為當事人的時候,當被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和怪罪,我被對方的情緒感染,就很容易思緒打結,但如果把事情捋順了,我就知道這不是我的錯。
如果想用理智去分析和看待一件事情,就不要用感性的思維去對待一件事情,不然很可能會産生錯誤的思想。不管這件事給當事人帶來多大的情緒,如果讓情緒穿透了事物本身,就會出現思想不斷出錯的事情發生。
錯誤的消息也會導緻錯誤的思想誕生,思想與思想之間容易感染,當錯誤的思想誕生了,就很容易接連不斷的出現錯誤的思想。有些人在和别人争論一件事的時候,毫無自己的立場,是哪裡有理就往哪邊站,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觀點,隻想着用盡理由去批評和怪罪對方。往往在面對這種事情的時候,也是最容易混淆思維的時候。因為對方毫無立場,你說的有理也成了對方的理,他們的立場和道理前後順序邏輯混亂,根本很難去捋清,也很難用理智去帶領這件事回到正軌上,但很明确的事情就是——他們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批評和怪罪對方。
從古至今,産生錯誤的思想基本上是因為負面的感情因子太重,帶有主觀性的感情意味太強,基本上這些感情因子都是憤怒和悲傷所帶來的。如果要帶來事情的真相,就一定不能讓一件事情沾染太多的情緒能量。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勒龐說:“當一件事情被成千上萬的人看到了,那麼就與真相背道而馳了。”
有的時候好像真的不能太聽信别人的片面之詞,不管别人怎麼談論另一個人,對他們的看法始終不變就好。因為這樣才能讓理智占據上風,許多冤案都是這樣來的,因為這件事的情緒渲染太重,替罪羔羊的說辭雖然漏洞百出,但已經激起了每個人的怒火,不管這人是不是無辜,都要被拖出去立即執行死刑。如果讓感性占據上風,隻會迎來錯誤的判斷。不要批判他人,也不要指責他人,如果一件事經曆了太多人的情緒感染,那麼這件事一定變味了,事情早就與真相背道而馳了。
事件中的當事人,往往隻會說對自己有利的說辭,而事外的旁觀者,隻會根據自己的認知和理解,還有感受去描述一件事。
有的時候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的确很難了解事情真相,單聽當事人說也沒用,這件事的情緒渲染太重,當事人對這件事的個人主觀太強,各有說辭。
如果他們的情緒感染影響到了自己,如果理性一旦站不住腳,就會迎來錯誤的判斷,隻有足夠冷靜才能挖掘真相。
如果一件事經曆了太多人的情緒渲染,那麼這件事就變了味,被情緒渲染過的事情已經脫離了本質,當事人隻會依據個人主觀感受去描述這件事情。這件事在每個人心中感受都不一樣,描述出來的也會不一樣,自然而然的,真相也就背道而馳了。因為真相隻有一個,而要了解真相就要像電視機前的觀衆一樣,了解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動機,還有整件事的發展過程,但是我們是這個世界的體驗者,不是電視機前的觀衆。如果角色一旦移位了,從旁觀者的視角轉換成了參與者的視角,就從局外者成為當局者,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就像勒龐在書中說:“大人總認為孩子不會說謊,但往往孩子是最會說謊的人,即便那不是說謊,那也是說謊。”
孩子的認知不足,所以也會導緻真相被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