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打算另立太子了。”
康熙緩慢而笃定地說道:“胤礽又一次讓朕失望,朕決定廢了他,從朕的其他兒子裡選出更合适的太子人選。”
“孝莊太後留下規矩,後宮不得幹政,廢立太子乃是國家大事,奴才不敢有半句議論。”
德妃低着頭,不敢接康熙的話。
“廢太子這種事情,你作為後宮婦人确實沒有資格插嘴議論,但你作為老四和十四的母親,有資格評判你的兩個兒子。”
康熙的話有些微妙。
德妃一時不知如何回答,隻能低着頭:“奴才——”
“關于你的兩個兒子,你隻管說你知道的瑣碎事即可,不必擔心你的言論可能左右太子廢立之事。”
康熙鼓勵德妃發言。
德妃想了一下,擡起頭,苦悶地說道:“老四自小被皇上交孝懿皇後鞠養,雖是奴才的親骨肉,終究難免有幾分疏遠,不及十四承歡膝下更得奴才的喜歡。奴才恐怕奴才對他們的評價有失偏頗——”
“偏頗也無妨,朕就想聽聽你作為母親對你的兩個兒子的看法。”
“嗻。”
德妃歎了口氣,略有些無奈地說道:“奴才與老四本就有些隔膜,偏生老四性格内斂沉穩,平日裡喜怒不形于色,以至于奴才每次與他見面,事前想着此番定要與他親昵,可真到了見面的時候……看着他的眼睛,心裡就會湧起莫名地害怕……預先準備好的話竟是一個字都說不出口……”
“老四有時确實嚴肅得讓人不喜歡。”
康熙喝了口奶茶,繼續道:“十四呢?十四在你看來如何?”
“十四從小就是個聰明乖巧懂事又熱情活潑的孩子。”
說起十四阿哥胤禵,德妃嘴角不自覺溢出笑容:“他非常懂事體貼,笑起來眼睛裡有星星,小時候成天圍着奴才,成年分出去以後也是每次來探望奴才都會給永和宮帶來歡聲笑語……聽宮女太監們說,胤禵在宮外也是個非常受歡迎的阿哥,朝中大臣喜歡她,滿洲勳貴信服他……尤其是他的騎射功夫——比老四簡直一個天一個地。”
“十四的騎射功夫确實比老四強些。”
康熙淡淡說道。
雖然德妃堅持胤禵比胤禛優秀,但在康熙看來,胤禛和胤禵的能力相差并不大,何況胤禛早在十年前就為他辦差、幫他處理朝堂内外的棘手事,立下不少功勳,遠比年輕又喜歡誇口的胤禵更值得信任,更有可能在新君登基後成為朝堂的中流砥柱。
然而,正因為他對除胤礽以外的皇子們的培養方向都是新君的輔佐大臣,一旦被寄以厚望的儲君胤礽發生意外,事情就變得異常棘手!
胤礽不中用了。
剩下的阿哥裡沒有一個人曾經接受過儲君教育,可以無縫接替。
倘若胤禵晚出生三年或是日常表現得更加謙虛好學不那麼年少輕狂,他或許可以——
偏偏……
“年少輕狂是好事,但生為皇家人太過輕狂終究不是一件好事。”
如此無緣故地歎了一句,康熙走出永和宮。
德妃握緊宮扇,滿面疑窦。
皇上這話究竟什麼意思?
年少輕狂是好事?皇家人輕狂終究不是好事?
……
因為珍惜小兒子,德妃最終還是違背了後宮不得幹政的祖訓,派心腹嬷嬷領腰牌出宮,将康熙的評語帶給胤禵。
胤禵收到額涅的話,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得知這句話是皇阿瑪與德妃額涅談論四哥和自己的優劣時所處的評語,于是帶着這句話找上八哥胤禩、九哥胤禟。
“八哥、九哥,你們幫我參謀一下,皇阿瑪這話究竟有幾個意思?”
“這句話聽起來……有些微妙……”
胤禩眯眼。
胤禟則是眼珠轉動,狡詐暗示道:“很顯然皇阿瑪對你寄以厚望,希望你能夠像四哥那樣變得沉穩一些,将來或許可以繼承大統。”
“哦?此話當真?”
胤禵大喜。
胤禟道:“年少輕狂指的是你現在的姿态,輕狂是好事,說明皇阿瑪喜歡你現在的樣子,皇家人輕狂不是好事指的則是如果按儲君的标準,你不能太過輕狂,要像四哥那樣穩重内斂才是做皇帝的材料。”
“既然四哥的沉重内斂是做皇帝的材料,皇阿瑪為何不——”
“皇阿瑪不可能立老四做儲君。”
胤禩突然開口,打斷胤禵的擔憂:“皇阿瑪近來常在公開場合嫌棄二哥作為儲君年紀太大,若是廢了老二立隻比老二小四歲的老四做太子,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哪怕隻是為了顔面,皇阿瑪也要選個年輕阿哥做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