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處,弘宜心急如焚。
要知道,大清入關至今已接近百年,大部分漢人依然搞不懂漢軍旗和漢人的區别,認為漢軍旗的旗人也是漢人,卻在滿漢問題上态度堅決:漢人是漢人,滿人是滿人,漢人和滿人既不同族也不同類。
[如果年羹堯打出漢人的旗幟……愛新覺羅家可就……不行!朕必須盡快行動!不能讓年家的權力繼續膨脹下去!]
……
……
【你剛才是真準備和弘宜撕破臉還是故意打壓他、威脅他、試探他的态度?】
[你說呢?]
回宮的路上,武曌姿态悠然,臉上完全找不到方才在養心殿的憤怒。
[作為兒子,他越來越不聽話了。]
【所以你——】
[繼承人已經出生,留着這個不忠不孝的東西也沒太大的意義。可惜他現在還年輕,身體也健康,兩年前成功出痘,不能用尋常手段倉促送他上路……]
【這個世界上,隻要你下定決心讓他上路,自然會找到無數個讓人快速上路的辦法。】
鳳龍興緻盎然地蠱惑武曌。
【或者,你心裡依舊存着母子情,不忍對他下毒手?】
[你說對了。]
武曌罕見地歎了口氣。
[雖然他是個不忠不孝的東西,但他也确實是這具軀體孕育并生下的骨肉,心中對他難免産生一些感情……但如果他堅持與我為敵,我也絕不會受感情牽制,對他百般寬容!]
【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說這話時,鳳龍眼神略顯微妙,即便是武曌也無從猜測ta口中的“放心”指的是自己“對弘宜依舊有感情”還是“絕不會被感情牽制”。
或許兩者兼有。
……
看完尹無歸從廣州送來的令人心曠神怡的喜報,武曌露出笑容:“如此下去,不出十年,大清就可以組建天下最強的船隊打擊海盜!讓所有往來大清的商船都能平安順利,高枕無憂。”
“皇太後英明。”
“皇太後聰慧無雙,簡直是上古聖人轉世。”
“如果世上能再多幾個皇太後這麼聰明的人,大清必定能成為古往今來最強大的國家!”
“……”
張廷玉為首的漢臣們圍着武曌瘋狂恭維。
武曌笑了笑,将信件放在一旁,道:“皇上大婚所需的物品,準備得怎麼樣?”
“回皇太後的話,禮部早已準備完善,隻等欽天監選定的吉日吉時。”
“嗯。”
武曌點點頭,又問:“工部恩科的事情,現在進行到哪一步?”
“回太後,第一批通過鄉試取得入京參加工部恩科資格的士子們将在三月後陸續抵達京城,參加工部舉行的會試。”
“題目準備好了?”
“都已經準備妥當,全是和西洋機械技術有關的考題。”
“嗯。”
武曌點點頭:“此次是大清第一次舉行工部恩科,必須謹慎對待,不可節外生枝,更不能發生纰漏。”
“嗻……”
……
朝政的事情讨論完畢,武曌讓他們退下,張廷玉此時突然神色閃爍,欲言又止。
武曌見他有話要說,便招呼他留下,并屏退左右。
“這裡現在沒有旁人,想說什麼,但說無妨。”
“臣——”
張廷玉擡頭,深吸一口氣:“臣有诤言要上谏皇太後。”
“诤言?”
“臣以為,皇上需要更長時間的學習才能擔起大清重任,臣鬥膽請皇太後繼續垂簾聽政,庇護大清江山。”
“你這話……”
武曌用護甲輕敲扶手:“你可知道你這番話傳到皇上耳邊會引起多大的風波?”
“臣知道,皇上若聽聞此言,必定龍顔大怒,斥責微臣不知好歹。但微臣對大清江山一片赤誠真心,縱然因此得罪皇上惹來殺身之禍,臣也要懇請皇太後為大清江山繼續垂簾聽政!”
“為大清江山繼續垂簾聽政……可本宮是女人,若非皇上年幼擔不起江山,依着祖宗規矩,本宮是不能幹涉政事的……”
“但事到如今皇上确實需要皇太後的指導庇護……隻有皇太後的教誨才能讓大清江山穩妥安全,不至于因為皇上的年幼莽撞發生意外……”
張廷玉低下頭,哀求道:“微臣在此長跪不起,懇請太後答應微臣的請求!垂簾訓政,庇佑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