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太後!大事不好!大事不好!”
禦前帶刀侍衛連滾帶爬撲進養心殿,哀恸連連。
伺候在側的太監正要呵斥無禮,卻見侍衛的頂戴上籠着一層白色,心知不妙,小聲對正揮筆練字的皇太後:“老佛爺……”
“本宮的耳朵沒有聾。”
早從風龍處知曉弘宜死訊的武曌擡頭,眼神凝重,冰冷地看着跪地痛哭地侍衛:“出了什麼事?為什麼披麻戴孝?”
“奴才……奴才……皇上……皇上在……在……”
侍衛哽咽,無法言喻。
“皇上怎麼啦!”
“皇上他……他在……出事的那個晚上,外面一直打雷,皇上歇息前還對宮女太監們說怎麼秋天也會打雷下雨……結果……結果……”
“結果發生了什麼!”
武曌追問。
“結果……皇上睡下以後就……就沒有再醒過來……”
“什麼意思!”
武曌扔下手中湖筆,呵斥道:“什麼意思!什麼叫睡下以後就沒有再醒過來!皇上他得的是什麼病!太醫們怎麼說!”
“奴才……”
侍衛擡頭,淚流滿面:“太醫說……皇上已經駕鶴西去……”
“胡說!”
武曌震怒:“他還不滿十六歲怎麼可能……一定是庸醫無能!換太醫!”
“奴才也……可是……所有的太醫都……都……都是這麼說……他們說皇上……皇上……”
侍衛哭得泣不成聲。
“不可能……不可能……”
武曌喃語着強調道:“這種事情絕對不可能!不可能!”
“太後——”
“請太後節哀——”
“皇上已經去了!”
……
“本宮知道……但是本宮不相信……他還不滿十六歲……還那麼年輕……怎麼可能就……”
自言自語間,武曌重新坐下,眼淚順着眼角無聲滴落。
[弘宜,雖然你一再違逆我,試圖與我為敵……但你畢竟是我這一世的孩子……眼見你落得如今的結果,我……我的心……我的心不可能完全沒有感覺……]
【他死于心髒驟停,别說是眼下的十八世紀初,哪怕再過兩百年,醫生遇上心髒驟停這種事也是無能為力。】
鳳龍搖頭晃腦地提醒武曌。
[我知道,我隻是沒想到他真的會……]
傷感之餘,武曌想到一種可能。
[弘宜深夜心髒驟停死亡時,恰逢秋夜打雷暴雨,有心人多半會借此造謠弘宜死于天雷懲戒……最終成為我在天幕曆史直播中曾經看到過的孝莊下嫁多爾衮、順治出家當和尚、雍正被呂四娘殺死、乾隆是海甯陳閣老的兒子的類似野史……]
【野史這種東西,曆朝曆代都不缺乏。】
鳳龍顯然興緻勃勃。
武曌經過短暫的思考後,也露出期待神情。
[誰第一個跳出來編造與此事有關的野史,誰就是我必須立刻打倒的頭号政敵!]
……
……
年輕的皇帝在木蘭圍獵時突然沉睡不醒,英年早逝,噩耗傳來,整個紫禁城都陷入巨大的悲痛,聖母皇太後更是泣不成聲,幾次表示她恨不能随兒子一起去了。
見此情形,朝臣們紛紛上奏安慰,請求聖母皇太後晉升聖母太皇太後,立大阿哥永璋為新君,先帝皇後富察氏為母後皇太後、大阿哥生母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後。
“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這情形,确實也……”
早早将一切把握在手中的武曌故作悲傷地歎了口氣,準朝臣們的奏請:“皇上太過年幼,兩位皇太後又都……唉,哀家原本都已經準備逐步還政……如今卻……這難道就是命中的定數?”
“太皇太後節哀!”
以年羹堯為首的漢臣們齊聲高喊,滿臣們也出于自身利益紛紛擁護。
畢竟——
太皇太後以皇太後身份掌權聽政的那些年雖然提拔漢臣,卻也沒有虧欠滿臣,大清在她的治理下出現了難得的滿漢和睦景象,引進改良的各類西洋技術更是讓百姓過上了前所未有的惬意生活。
有傳言稱,太皇太後有意效仿西洋和俄羅斯建立樞密院,讓大清重回八王議政時代。
[管她将來要做什麼,隻要我們的鐵莊稼不受影響,大清亡了都無所謂。]
入關不到百年已經逐步失去銳氣的八旗子弟們如此想着,對暗潮洶湧的朝政一無所知。
……
……
朝會結束後,武曌命人将富察氏和那拉氏都叫過來。
“媳婦富察氏見過太皇太後。”
“奴才那拉氏見過太皇太後。”
即便已經貴為皇太後,富察氏和那拉氏在太皇太後面前依然畢恭畢敬,不敢有絲毫傲慢懈怠。
“不必多禮。”
武曌擡手,示意宮人們全數退下。
富察氏和那拉氏見此陣仗,意識到接下來要談的内容非比尋常,不由地心跳加速,屏息凝神。
“太皇太後……”
“哀家問你們一件事情。”
武曌頓了一下,舉重若輕道:“如果先帝沒有兒子,你們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