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石,做成這個樣子是為什麼?”劉徹用手撚了撚,他不太确定,因為他也隻是知道涅石,沒自己摸過,但看這樣子感覺摻了别的東西。
李世民不懂就問陸星星:“這是什麼?”
盡管怪腔怪調,但他已經開始努力學着陸星星說話了,他知道學話一定要敢開口。
果然陸星星聽懂了,笑得露出小虎牙鄙視他們:“蜂窩煤你們都不知道,我同桌從王溝村來的,她都知道。”
她同桌就是陸根水心裡原本的山裡人,住籬笆屋沒通電的貧困村,上學要走的路比他們村還要多。這幾個果然是爺爺說的真正的山裡人,蜂窩煤都不認得。
“煤?蜂窩煤?嗡嗡嗡,蜂?”李世民連問了幾句确定自己沒有理解錯,拿火鉗夾起一個蜂窩煤打量着樂了,“真的像蜂窩。”
他們都沒問為什麼要把煤做成這個形狀,陸星星肯定不知道,而做成這個形狀也肯定有其用意,回去之後找工匠來試一試就知道了。
學會生火之後,燒水的問題總算能解決了,想痛快沐浴不太行,但簡單擦洗不成問題。這邊雖然已經入秋,但天氣還是很熱,多摻點涼水問題不大。
周一早上,三個人早早起床,到陸家吃過飯,看陸星星三人背起了書包,他們也跟着走出了梨村。
這是這兩天從陸星星那問到的,原來這兩天村裡的小孩子多,是因為放假在家。而今天他們都要上學去了。
三人便決定跟着去看看,他們去哪裡上學,怎麼上學。
這兩日盡顧着讀書沒有出門,走出來他們才發現,村裡回來了不少孩子,還有些年紀挺大的少年男女。跟着走出村外不久,他們就看見兩邊的稻田。白天裡看得更清楚,果然是極為高産。
他們将稻種帶回去,其實還沒有安排人去種。因為匆匆一趟,很多事情還沒弄明白。回去之後知道這來回一趟,時間并不流逝,自然就不急了。且先待一段時間,看看這高産的稻種可有什麼說法,最好多買些回去當種子。畢竟光靠他們帶回去的那一點,想推廣種植就得等了。
“朕要是有這樣的種子,一年積累就有數年之功,也不用聽那些人羅嗦什麼國用不足了!”看着這樣的稻田,劉徹若不是身邊有秦始皇杵在那,依他本性就要大笑大叫宴飲歡慶一番了。
就這樣他也實在深沉不起來,狠狠揮了一下拳頭。
李世民比他們看得還多些,在田裡比劃了一下,出來同樣比劃着說:“這稻好像矮一些,又壯一些。晚上看不清,倒是沒注意。”
“矮?”嬴政看他手往下比劃,聽懂了他的意思,不過不太明白他提到水稻矮是為什麼。
“風大的時候矮一點不容易倒。”李世民作出風過倒伏的樣子,還配合着用嘴呼呼吹風,認真地說。
他原也不懂,還是跟母親去自家莊子時聽下仆們講的。是誰說的他都忘了,說的也不是水稻,而是小麥。就聽對方說家裡種地,往往小麥要熟時起了大風,就全倒了,幾乎絕收,那樣的年景可不好過。然後對方随口說了一句,就剩了幾株矮杆的還挺着,要是都生得這麼矮就好了。
這回看了比他印象裡矮一截的水稻,他立刻想起來這話了,水稻和小麥的道理應該差不多吧。
“咦,那麥矮一些是不是也不容易倒?”
李世民說的話另兩人不完全能懂,隻猜出他在說水稻矮一點不易倒伏,卻不想他這個經驗本來就是從小麥來的。
劉徹興奮地說,“這裡也沒見人種粟麥,若也是這麼高的收成,我定是要帶種子回去的。”
當然,現在稻種也要帶。嬴政同樣點了點頭,他那時氣候比劉徹時更溫暖一些,能種水稻的地方更多。這麼高的收成,他都考慮把有些地方的粟給改成種稻了。再挖一條鄭國渠引水都可以,真能大面積引種的話,實是太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