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委屈太大了!畢竟昨天他還理所當然的以為阿耶傳位給了自己,今天就看到他确實立下無人可比的軍功,但阿耶卻幫着大哥打壓他,根本不想傳位給他。
呵,這家子兄弟争位也挺兇殘的,太子聯合了四弟要毒死老二。
劉徹想了想,問:“你們家老三呢?其他兄弟站誰?”
“三弟身體不好。”李世民眼淚掉得更厲害了,“書上說他在母親去年後的第二年就沒了。五弟在阿耶起兵後沒跑出來被害,他是庶生,就是活着也不相幹。其他兄弟……我還沒看到後面,現在我沒有其他兄弟。”
嬴政看着他,搖了搖頭。
就這麼幾個兄弟,死了兩個就他們三個年長嫡子,他打下半個天下顯然軍權在握又有大功,這還搞不過他大哥。
“你不行。”他言簡意赅的總結。
還有他那個父親,這麼能幹出色的兒子不用,立平庸的長子,放他們戰國就是找死。又不是立太子之後廢長立幼會惹出風波,顯然在取天下過程中就是次子更出色。這樣硬要立長子,跟趙王靈王廢長立幼看似不同,實則相似,都是給自己找麻煩,平白在朝中立出兩派勢力,還自以為自己能壓制。
哈,既然李世民當了皇帝,那他父親應該跟趙武靈王一樣,被自己兒子掀翻了吧,太子必然也完了。
“你父親也不行。”他繼續總結。
劉徹總算看到了别人的樂子,幸災樂禍的大笑:“你看看後面,你怎麼奪位的?”
他跟嬴政一樣,很肯定最後是李世民奪位了,不然怎麼會是李世民在這裡,而不是他那太子兄長與他們同行。他可真的是很好奇呢,這個看起來快快樂樂卻又說哭就哭的孩子,究竟是怎麼奪位的。奪位之後,又是憑什麼“受命于天”,和他們一起得到承認的。
是的,盡管昨天李世民吞吞吐吐地跟他們說了後世的評價,頗有些不敬之辭,但劉徹還是認為,他在史書上留下了足夠深的印記,必然是得到上天承認的英主。
李世民自己也想知道,他低頭看了一會,表情像是僵住了一樣,不哭了,也不說話,劉徹問也不說。
劉徹不耐煩了,從他手上把書奪去,他反射性的一縮,随即又破罐子破摔的放手,往桌上一趴,頭藏在臂彎裡不肯露面了。
劉徹看得很快,沒一會就順手遞給了嬴政,湊過去驚奇地拍李世民的腦袋,一邊拍一邊忍不住笑說:“别藏了,又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不就是兵變奪位?我就是沒想到你也能做到這步,擡頭,讓我看看這殺伐果斷的小子是誰啊?是這個哭哭啼啼的小郎君嗎?”
嬴政也看完了,不深入研究的話其實就是幾頁紙,前面都是準備和鋪墊,還有作者的評論,不看完他就知道會發生什麼,看完也不過證實了所想。唯一令他有一點驚訝的事,李世民竟然對朝堂控制到了那種程度,兵變前明言詢問了一圈人是否願意從他,居然都沒人去給李淵和李建成通風報信。
太子信任并安排在緊要位置的人,一個兩個都暗中成了李世民的人。
号稱中立不願意相幫的人也隻是躲遠了點,一點風聲沒透給李建成。
跟他想的不太一樣啊,李世民還挺行的——也挺能忍。
你都控制成這樣了,你現在這個性子能等到那時候才兵變?看不出來啊,他一直覺得李世民是個急性子呢。
聽劉徹說話,他淡淡道:“他既然打下半個天下,也是戰場上一路殺出來的,玄武門兵變之時,你當他還是如今模樣?”
現在的他,還會相信父親因為功大甚至因愛他而立他做太子。到未來那個時刻,他經曆過希望和失望,又怎麼會像現在一樣天真。
嬴政真的是一點也不奇怪。
哼,他在趙國的時候,就沒有一定相信父親會接他回國。他那時甚至思考過怎麼找個像呂不韋一樣的人投注在他身上,送他回國争位。甚至一度琢磨過趙武靈王送曾大父回來繼位的事情,考慮在趙國表現得像個膽小無用的王孫,讓趙王主動送他去争位——不過這個念頭很快放棄了,趙國國勢已衰,沒這個插手秦國内政,幹涉秦王人選的能力了。
雖然現在看來當時想得都太幼稚了,但被父親抛下的他,從來沒有完全寄希望于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