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刺激心髒的部分都看過了,接下來,嬴政與劉徹就強行抽離了自己作為秦漢天子的身份,當作局外人一樣去看史事。
劉徹要看的漢史太多,他沒有一味地往下看,而是把自己那一朝的先抄了下來,準備往後抄到曾孫那輩,然後先簡單的過一遍,再去找找有沒有後世對大漢之亡的總結與評價。
嬴政看秦二世而亡倒是簡單,他要看的是後世的制度,首當其沖就是漢。因為李世民不經意間說過漢承秦制,他要看看離他不久的漢,到底是怎麼把一個從未有過的大帝國給維持下來的。
然後也要看看别的朝代。每一朝都有吸取前朝教訓而導緻的制度變化,也都有自己亡國的教訓,他得看看有什麼制度能為他所用。
除此之外,統一天下至沙丘密謀的那段曆史,他還要細細地重新看一遍,将相關人等的傳記都看了。史書或許不能完全還原全貌,但總能留下一些線索。他也想知道,為什麼他一直沒有立太子。
時間還挺緊的,手腕上除他三人看不見的玉玺之影在逐漸凝實,三人心頭都有明悟,玉玺有自己的規則,不是讓他們在這裡度假的。
這次穿越,到玉玺凝實時就會結束,将他們送回來處。以後如何,大概要看他們從這裡學到了什麼,回去後做了什麼。
要是沒得到認可,穿越的機會未必會再來。而得到認可,下次或許就會少一些限制。
所以一邊讀史,一邊還要把東西準備上,免得突然回去來不及拿。
玉玺中有一個不大不小的空間能存物,來時三人隻将錢财放入那裡,肉幹等物都是自己背着,免得突然拿出來不好解釋。回去時就方便了。不過他們都打算帶糧種,想盡快推廣種植的話很占地方,所以其他東西隻畫了圖抄了文字,沒打算将實物帶回去。
最寶貴的的史料,除了抄一部分,就要記在腦子裡,化為自己的知識往回帶了。而李世民也最終決定在這裡上學。
隻是……嬴政有點煩惱地推開窗,又看見李世民拖凳子坐外面看書,看着看着就嗚咽起來。
他還沒說話,劉徹也探出了腦袋,吼李家二郎:“你又哭什麼?上次是死了舅舅,上上次是死了杜如晦,這次又誰死了?”
那還不是他親舅父,是他皇後的舅父而已!
“我阿耶,我夫人,都沒了。阿耶年老,觀音婢還年輕啊!”
呯,劉徹關上窗。等哭聲小了一點,嬴政繼續讀書,他正在推敲劉徹的推恩令。如果統一天下之後,偌大的疆土不用分封制難以維持統治,那麼他是不是也試行這樣的分封制,将自己的兒子分封出去,再用推恩令削弱他們呢?
推恩令他猶嫌不夠,還要削得狠些。
到時提出來,讓李斯再完善一二。
李斯現在還在呂不韋門下,等他除了呂不韋,就可以用了。至于怎麼用,他自然會考慮。
不過漢朝建立時,天下又重新大戰了一場,六國之後都洗了一遍,已經不成氣候,推恩令削的是自家的藩王。他滅六國,六國的恨意都在大秦,情況有所不同,這兩日讀書他也看出來了,分封制的擁護者不僅是六國貴族,還有他自己的功臣集團。
光是封子弟為王還不足以消除矛盾,但他不可能讓步。
正想着,外面哭聲又大了。
劉徹又開窗吼李世民了:“你又哭什麼!”
“我的兒啊!”李世民雙手捂着臉痛哭,“我的麗質,我的兕子,怎麼都早早沒了!”
劉徹簡直無語,從房裡出來,奪過他的書來看。
這本書分很多部分,這部分是講李世民的感情生活。劉徹也算明白了,李世民包括他的父親李淵,可能是受當時風氣影響,特别重視嫡生子女,他這哭的肯定是嫡生。他這子女什麼毛病,一個個死他前頭。
不是,你一個十歲的小孩,老婆還沒娶,你在這哭沒生出來的兒女,你哭得着嗎!
看了一會,劉徹沒好氣地一摔書,“行了行了,這些孩子都還沒生,你哪來這麼深的感情,哭得跟真的似的。”
李世民擡起了淚眼,抽泣未止:“還沒有出世,我就知道她們命不長久,這怎麼能不難過呢?你大漢方盛,就知道要亡國,難道就不生氣了嗎?”
劉徹:……
劉徹想學父親,一棋盤砸死他。
不過看看這個毛還沒長齊的小男孩,真打他未免以大欺小,聖天子不為也。劉徹默默地咽下一口氣,不哄他了,由着他哭一會。他自己拿起書到嬴政屋裡,翻給嬴政看。
“你看書上寫的,他的大臣死了孩子傷心,他說人家無剛氣。他自己死了女兒一天就着三餐哭個不住,一個月都難止。啧,也好意思笑别人。”
又翻,“還有,心腹親信死了想起來哭就算了,謀反的大臣他還向别的大臣求情不想殺,還為這謀反的哭。要不是看他哭得多我都得以為他是裝的!他怎麼當上皇帝的?啧啧啧,還想封功臣世襲刺史,朕費盡心思削藩,他好啊,還想回頭搞世襲!我現在相信他确實有白起與韓信的武略了,不然憑他這個性子,早叫人篡位了!”
嬴政沒聽他叭叭,自己看了看,看到李世民在皇後死後将幼子幼女放在身邊親自撫育,不由一默。
親自帶大的孩子沒了,那自然是不一樣的。
然而這也是各人天性不同,這李世民雖說戰場上錘煉出鐵血心腸,弑兄逼父的事情也做了出來。然而到底天性多情,吃瓜時想起早逝的心腹親信,還會哭一場将瓜送到對方靈前。
旁人做這個事,嬴政很懷疑這人太愛演,畢竟反差大得有點離譜。但是眼前這個愛哭的毛頭小子,代入想象一下,好像也不奇怪。
因為這樣的天性,才會為子女如此傷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