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穿越]掀翻大宋 > 第57章 陳文昭接召令

第57章 陳文昭接召令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兩小孩纏着父親,張澤端沒法子,隻得又給姐弟兩人一人買了一盒。

出了書坊,幾人又到了東平湖邊,找那無聲詩社的畫師,畫了一家四口在一塊兒的寫生圖,平日裡他在翰林書畫院供職,也沒有機會出京,如今回家探親,又正值青春年少,夫妻兒女一塊出遊,怎能不記下來,留日後回憶?

一直到天色漸晚,夫妻兩個這才攜手領着兒女回了住處。

夜幕低垂,繁星點點。

主簿許宜家裡張燈結彩,熱鬧非凡。

散在門口的糖已經揀了不少,眼見着新娘已被迎回來,小郓哥枯坐許久,終于能吃上席面了。

主簿家宅院大,四周圍了褐布帷幕,上面架上了仰塵,中廳十幾張大桌,桌上擺着插山,此時還是看菜,蓬萊仙山上面,菜一碟一碟的擺上去,隻把桌面從平面變成了疊山,好氣派,小郓哥吸溜吸溜口水,正準備待會兒正菜來了後大吃特吃,此時卻有個小厮拍他肩膀,說是有人叫他。

小郓哥狐疑地出了主簿府,這一走直到五天之後才又回到東平府。

夜色暗沉,潘鄧披了衣裳,拿着燈去開大門。

“郓哥,怎麼這麼晚來?”

小郓哥站在門口看不清臉色,潘鄧伸手一摸,渾身冰涼,“趕緊進屋,這晚上太冷了。”

卻見小郓哥似個柱子似的杵在門口。

潘鄧便也看着他。

小郓哥沒說話,眼淚先流出來了,“潘哥……我爺死了……”

他哭起來,先是小聲哭,又嗚嗚啊啊地嚎着,“我一個親人也沒了,世上孤零零的一個……”潘鄧把小孩抱在懷裡。

小郓哥哭個不停,潘鄧就一直抱着他,直到自己身上也涼透了,街上梆子又響了一回,才說道:“郓哥,以後我們倆就是親兄弟,你跟着我,我家就是你家。”

*

汴京皇城

三月十五轉眼就到了,趙佶卻一直沒等到刊物,輾轉反側想了一宿,想起來正是自己之前金口玉言把這刊物禁了。

這個鄭居中!若不是他,朕怎麼會做這種掃興事!

父皇在世時,民間也有犯禁者,皇宮之内從來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仁宗皇帝時,更是寬宥,這才叫官家的風範,怎麼輪到自己,反倒如此苛刻?

就是這鄭居中挑剔,讓朕背這等罪名。趙佶這天臉色都不太好,蔡京看出來了,問皇帝可有什麼煩心事。

“朕有甚麼煩心事,隻是在這汴京城,看不見蹴鞠賽便罷了,現在連刊物都沒得看。”趙佶抱怨道,說完又找補了句,“那東平府沒了這進項,也不知于府裡有沒有損害,莫要連累他們治府才好。”

蔡京拱手說道:“達夫素來是謹慎性子,現在已經禁了,也不便叫他們再開,不過那東平也不是沒有新書。”

說着他從袖中掏出一本冊子來,正是那本《治平雜錄》,“……這是早些時日家中下人買來的,放在我案頭有些時日了,今日我才得出空閑來翻看一番,發現這竟是陳文昭所作,确是本佳作。”說着将手中書本獻給皇帝。

趙佶看着那封面上的四個字,興緻缺缺,但想到是那“鹦鹉洲”所出,又翻開來。

這一看果真與衆不同,不似那些長篇大論的迂腐文章,通篇大道理,這裡面有陳文昭十幾年來在各處任上的實事,事例繁多,語言平和,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風土人情,治理百姓,應有盡有。

他看着這一本書,就好像也跟着這能臣做了許多屆父母官,親牧他趙家百姓了一樣。

趙佶看的是那第二冊,其中講的是賦稅不擾民、均役防盜和發展經濟,前面是些他在東南做縣令,在西北作府尹時候的實績,書頁往後翻,果然在最後幾頁看見了他在東平任上的事。

他欲看蹴鞠賽一事,就細看起來,隻見本頁寫着:“山東百姓流離失所者日衆,其中不乏淪為草寇,為害鄉裡。上命築福利院,招募兵丁,皆為減少流民之計。然募兵之費甚巨,不如改募兵為募工,以工代兵,既可節财,又可安民。”

以工代兵?趙佶看了起來。

“今東平府之事,可為一例。東平蹴鞠賽事之後,府中資助有識之士,新設紡織坊一所,收容貧民,供食給薪。迄今已雇工匠六百餘人,所制之貨,亦足以付工錢。如此,則無需官府赈濟,貧困流民于一府之内自給自足。此法可推廣于全路全國,廣建工坊,以減少流民之患,後之官吏有欲仿效者,可觀東平府之法。”

趙佶點點頭,又往下看。

“一外地人來蹴鞠賽,見東平府廣袤,遂購地四百畝,建為義莊,自創義學,立孔子廟,收養本族之子及無依幼童,此類鄉紳,宜為一府楷模,當予以褒賞。至于府中廂兵,使其轉為城防,維護治安,人盡其用,免使兵卒終日閑散,唯思領俸而已……”

“當真稱得上是‘能’。”趙佶感慨道,“我之前看他那第六期刊物,他欲建養濟院,慈幼局,就覺得他是個為國為民的好官,今日看此書,才知他默默無聞卻十幾年如一日,我大宋何其有幸,有這種忠心耿耿,勤勉盡責的賢臣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