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跪了,剩下的都怕又慢一步,也跪下表心意。至此,黨争狀态正式解除了,以後的事不過是政見不同罷了,私底下還能玩到一起。
不過,因為不黨争了,大臣們的口齒都不清晰了。因為原先參的事,說辭都得改一遍,笏闆上記的不管用了。
秦曉清也不怪罪他們,不過下朝前,她把大臣們炸得七葷八素。
她說:“宋仁宗慶曆新政,宋神宗熙甯變法,朕也要改革,朕明年要改元慶曆,搞慶曆變法,由蘇轼主持。”
宋哲宗一直有變法的決心,這是可以看出來的。但皇帝讓蘇轼主持變法,這是讓人驚訝的,這對君臣之間,怎麼突然就這麼親密無間了?
蘇轼也不知道皇帝為什麼這麼信任他,他更不知道皇帝打算如何變法。“請問陛下的慶曆變法何時開始何時結束,要解決什麼問題?”
“明年開始,十年後結束。朕要解決大宋積貧積弱的問題,朕要富國強兵。這幾年,你們屢遭貶谪,反而是好事,了解了民間情況。
這半年就留給剩下的人,以後誰更了解民間誰能提出更好地對策,誰就可以升官,得到朕的獎賞。蘇轼,前人沒有皇帝的信任所以很快失敗了,朕信你,希望你能成功。”
皇帝的信任,這是關鍵。要變法成功,非動皇帝的利益不可,蘇轼在這些年的貶谪中明白了這點,可皇帝是不可能主動出讓利益的,那是與虎謀皮!
可是,蘇轼老淚縱橫。陛下竟然看到了這一點,承認了這一點,并且要改變這一點,真是老天有眼啊!
最難的部分,竟然自己解決了,這以後遇到什麼困難都是小事了。他下場不好也沒什麼,隻要能真正改變大宋。
蘇轼感覺自己還能再活十幾年,直到變法成功,大宋富強。
蘇轼開始辦公的時候,百官也開始自己的工作。但蔡京回家了,他要治頭上的傷。其實主要是換身衣服,換個心情。
蔡京沒想到,官家竟然找到他家裡來了。他隻好迎接,“陛下怎麼光臨寒舍了?招待不周,招待不周。”
蔡京給皇帝奉茶,秦曉清接了。“現在你弟弟是右丞相,你是翰林學士兼侍讀、修國史。你們兄弟倆都身居高位啊!福建人,不容易啊。”
蔡京不知道皇帝到底想說什麼,隻能道:“是啊,不容易。”
“我更喜歡你弟弟,他不但更有才,而且有自己的政治主張,還有點格局。這些你都不如他,你隻在乎利益,沒有底線。”
蔡京覺得再不說點什麼,挽回一點在皇帝心中的印象,他的前途估計就止步翰林學士,别想做宰相了。
“陛下,冤枉啊,一定是有小人進了讒言。臣對天發誓,臣絕不是那等小人。”
“好吧。”秦曉清比蔡京都了解他自己。“你别着急,朕還沒說完。你這樣的人,如果遇到了爛皇帝,你們就可以一起遺臭萬年了。
但如果遇到明君,你就有救了。你會順着明君,成為帝黨,做出許多利國利民的事,最後名聲不錯。就像現在。”
秦曉清指了指蔡京和自己。
“那是,那是,陛下自然是明君聖主,堪比堯舜。”蔡京恭維道。
“哼,哪個皇帝不是堪比堯舜。你沒底線,有時候挺好用的。朕就有一件事要用你,衍聖公你知道嗎?”秦曉清非常看不慣衍聖公。
衍聖公是給孔子後裔的爵位,蔡京當然知道。但他不知道官家提起衍聖公是什麼意思,便一邊說一邊觀察官家的臉色。
“孔子後代以爵号褒顯,世世不絕,其來遠矣。漢高祖十二年,就封了孔子的八世孫。之後曆朝曆代都有加封,我朝加封為衍生公。
衍”寓意聖裔持續衍展、世代繁衍無止境,代表了尊孔崇聖的至高境界。如今衍聖公就在朝為官,陛下這是要…?”
“孔子後代,哼,曆朝曆代是不是他們跪得最快,骨頭最軟?哪裡配得上衍聖公的名号。再說了,現在道德風氣一天天敗壞,他們是不是孔家嫡系還難說。”
官家這麼說,蔡京就懂了,這事确實也隻有他能做。
“陛下說的有理,再說了,如今孔家仗着官家恩寵,在曲阜作威作福,兼并田地,造成流民無數,這是丢了陛下的面子啊。
若孔家真是聖人後裔就不該如此,丢了祖宗臉面。降等襲爵,以後是平民也是聖人後代,祖宗積德也一定過得好。不是,就更該如此了。”
“好,你做的很好。但你容易沒原則,好好幹吧,不要犯法。隻要不犯法,朕保你,不讓你一個人挨罵。”
除了蔡京等極少數人,大多人都贊同繼續尊敬衍聖公。罵不過,就指望曲阜百姓反抗,然而令他們意外的事,曲阜百姓非常高興,敲鑼打鼓地慶祝。
因為這個,對皇帝和蔡京的攻擊也減少了,誰也沒想到會是這個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