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孟瑞君沒想到陛下對那麼多人都不滿意,反而中意她。
“當然,就是你。我是李治,你就是武則天。”秦曉清靠近孟瑞君小聲說。本來她隻是随口一說,卻越想越覺得妙!
孟瑞君很有韌性,被兩廢兩立也沒有自暴自棄,活了很久。也有政治才華,南宋初年的穩定有她的功勞。而且可靠,秦曉清不擔心被她殺害。
劉婕妤帶着一個剛滿周歲的女嬰,秦曉清卻一定要她出宮,就是因為知道後來的事,怕她害了自己。
“妾不敢。”孟瑞君小聲拒絕。
但秦曉清已經确定了,孟瑞君就是最合适的人選。
“你有政治才華,看起來命又很長,當女皇帝能力如何還不太重要,命長真的重要。
我估計要和李治一樣短命了,所以明天我們就二聖臨朝,一起參與變法。到時候你就能順利登基了,中國又多了一位女皇帝了。”
孟瑞君沒有再拒絕,而是輕輕點頭。
“太好了!對了,我肯定死在你前面,或者二十來歲就死了。我死了,我的異母弟端王趙佶和蔡京蔡學士,你一定要殺了。”
“他們死了,我就好登基了?”孟瑞君擡起臉問。
“不止。你上位其實也沒那麼難,昔日王莽謙恭,國都百姓還想換他當天子呢。五代時又說,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當女帝難也不難。
趙佶無能,蔡京卻很有本事。他現在忠于我,将來一定會為了從龍之功捧趙佶上位,然後一起禍國殃民。這樣的人必須死。”
“端王趙佶和蔡京必須死,我明白了。”孟瑞君說,“咱們去酒肆喝酒吃肉去?”
“走吧。”秦曉清不愛喝酒吃肉,但願意陪孟瑞君去。
第二天,在秦曉清的幫助下,孟瑞君開始臨朝聽政。
在秦曉清的擔憂中,西夏,遼國暫時都還沒有起兵。宋朝以防禦為主,暫時擱置争議地區,集中力量建設堡壘。在西夏和遼國與宋朝交界的地區,數千個堡壘在動工,邊境百姓像勤勞的螞蟻一樣搬運磚塊和泥土。
戰火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燒起來!
二聖臨朝後,秦曉清和孟瑞君沒有收稅打仗,她們用歲币支付打仗費用。同時,為了以後變法,蘇轍利用官員考核,不分黨派破格提拔了一大批人才。
轉眼間,就過了年。
正月五日,秦曉清在景德門觀燈,改元慶曆,宣布開始變法,開封百姓無不歡欣鼓舞。
次日,宮裡又傳出大赦天下的消息。在一定時間内犯下特定罪行的百姓被無罪釋放,無論犯了什麼罪的罪臣家屬都獲得平民身份,禁軍邊軍都按照等級給予不同獎勵,文武百官按照功勞得到封賞,十五日内執行到位。
于是,三天後,因為父親犯罪充為官妓的小梁紅玉得到赦免,跟着族裡其他人,到了北方邊境生活。
慶曆元年正月十七日,各地都執行到位,北宋民間的不滿情緒有所緩解。而他們都期待的變法也已經開始了,第一個解決的就是三冗問題。
三冗,指的是冗兵冗官冗費,這三個問題互相成就,成為北宋的巨大負擔。為了解決軍隊、官員的激增帶來的花費,蘇轼等人決定從解決皇帝和皇族的花費開始,從上到下改革。
秦曉清不是大興土木,修建寺廟道觀的皇帝,又提前算好花費,因此往日最難的一步,輕松走完。皇帝的花費大大減少,大臣們看向了皇族。
因為皇帝愛兒女,拉攏宗室,公主皇子王爺郡主等的封地賜田标準一加再加,這次終于降到最低水平。
想到靖康恥,秦曉清就很難對趙宋宗室這幫蛀蟲尊重。但她還是讓蘇轍據理力争說服了他們,而不是不顧他們的情緒直接削田削祿。
由此冗費一項在最上層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端王趙佶這時不過十七歲,他非常不滿,但沒有辦法。皇帝哥哥賜給他的封地田産,能給也能拿回。
他帶着王府的家丁,滿肚子不高興地在街上亂逛。走到了熟悉的樓裡,他看中了一把古扇,偏偏有不長眼的敢和他搶。
“這是我家老爺,官家的親弟弟,端王,你是什麼人,敢和我家老爺搶?”童貫一臉不屑。
對面的人聽到是端王也不怕。“端王怎麼樣?這是天子腳下,我先要的,就是我的。不服去找官家說,看他幫誰?”
“你…給我打!”趙佶惱羞成怒。
但他是狄青的孫女婿,也帶了家丁,都是老兵,根本不怕。“你敢打人,哼,我告你去,讓你當不成端王!“
“端王?”秦曉清捧着火爐進來,“你們在說什麼,什麼當不成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