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曆史上袁尚投曹這件事是該現在發生嗎?
上官婉兒仔細回想了一下。
并沒有!
并不是!
難道是曆史上沒記載?
她不是很懂。
袁熙現在也很混亂。
他不相信袁尚竟然能去投曹操,袁尚是誰啊,可以說是最得袁紹寵愛的兒子!日後袁紹的家業說不定都是他的!
現在袁紹雖露敗象,但是誰也不信袁氏四世三公能迅速敗給曹操,輸的一幹二淨。現在的輿論,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曹操起兵艱難,家業甚小,根基薄弱,便是慢慢拖下去,曹操必敗。這樣來說,袁尚根本不可能舍得舍棄袁氏,而轉投曹操。
難不成袁尚是被曹操虜去了不成?袁熙回去的這一路上隻能得出這樣一個答案。
照他這麼想,似乎也隻有這個答案合情合理。
袁熙回到他自己的屋中,時間已經快到進飧食的時刻,但有這樣一個消息傳來,袁熙卻是無法安眠吃飯和睡覺了。
袁尚投曹,形勢變得更加雲谲波詭。
怕是這個府中,現在也沒有誰能夠真正做到到心止如水。
不得不說袁紹那邊。
袁紹讓那個小兵進去彙報情況,緊跟袁熙之後,袁紹也得知袁尚投曹這個消息。袁紹起初不敢相信,問那小斥候一遍又一遍。
不知是傷病未愈,還是驚怒至極,袁紹在得到那個小兵一遍又一遍的肯定回答之後,如雷轟頂,竟然指着那個小兵站立的方向,大口吐血,連喊“曹阿瞞”數聲,又徑直向後倒去。
一日兩次。
可真是驚極,氣極,悲極。
話說自從袁紹回府,那醫者一直侍奉在袁紹那裡,這下又被拖拽進來,衣衫頭巾都沒來得及整理。
袁尚投曹,袁紹再次吐血這個消息如風暴般響徹袁氏府中。
袁譚留在府裡的人,高幹留在府中的人,甚至是曹操遣在邺城的人,劉表的人和剛剛接手江東不到一年的孫權的人,都紛紛望風而動,倒出打探消息,傳出城去。
一時間,多方勢力暗流湧動。
後話暫且不提。
——
一開始袁熙帶着郭婉和張南回到他的正房,卻也知道時間過去的很快。再加上甄宓派婢子阿好來問袁熙,回不回去用膳。
袁熙皺了皺眉頭,随之打發郭婉他們去用飯,自己卻讓阿好回去告訴甄宓,不必等他,他今晚也不回去休息了。
袁熙對女色看的一向不重,對他的結發之妻甄宓也隻是相敬之。
更何況現在形勢混亂,袁熙心緒如亂麻般理不清,自然也沒什麼心情去想去做那般夫妻間的幸福之事。
這樣一來,袁熙哪也不去,作為奴客的上官婉兒也自然不好說什麼。
阿好又跑了一趟,給袁熙、郭婉和張南捎了飯,郭婉和張南隻是草草食了些菽飯。
飯罷,郭婉、張南回到袁熙那裡,隻見袁熙還坐在案桌前,阿好先前送來的飧食基本未動,還放在那裡。
上官婉兒擡頭看向袁熙。
袁熙老僧入定般坐在席子上,雙手插入袖中。不用想也知道他在想着他自己的事情。
袁熙下午一直皺着的眉頭暗示着主人此時的心情并不是太愉快。跟着袁熙回邺城的人不多,按官銜親疏關系來看,算得上心腹的,好像隻有張南一人。
張南的官位跟袁譚手下的辛長史、郭治中,袁尚手下的審别駕、逄司馬相比,不算大甚至有些不起眼,隻能勉強稱得上是一個中層武官。
但這也是袁熙手下能拿得出手的一人了。
大家都知道庶子袁熙的人手心腹是不多的。袁熙之前也沒有想過要争什麼,在幽州也很安守本分。不做那些招收心腹的“破事”。導緻袁熙現在能相信的人,隻有張南和遠在幽州鎮守的焦觸。
焦觸其人,上官婉兒不太熟悉。
隻是知道焦觸的性格比張南沉穩一些。所以袁熙把焦觸留在幽州。
即使袁熙沒什麼想法,但他知道,如果他還想而且日後還要回幽州去的話,還是要派人在一旁看守着幽州。
張南性格急躁,相比之下,隻能是把焦觸留下來了沒有别的辦法。
人手少,袁熙現在就遇到問題了。
他有好多疑問,但是不知道該問誰。
張南?算了吧。
劇情不該是這樣玩的。
現在按道理應該走出來一個人為袁熙指點江山。袁熙如果來自後世,那他一定會抱怨:“噩夢難度!這遊戲讓我怎麼玩!”
隻可惜,袁熙不是主角。
主角的光環隻會屬于上官婉兒。
婉兒默默地擡起了頭,好像有所感悟一般,目光望着前方,像是看透了其中奧秘。
其實誰也不知道她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