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三國]太後篡位進行時 > 第37章 官學私學

第37章 官學私學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其實,劉先曾替周不疑擇選過老師,隻是還沒有成功,就被劉表派遣出使許都了。

當時,同郡有學者名叫劉巴,字子初,博學多才,名聞海内。

劉先聞其名聲,心向神往,遂修書一封,遣人緻巴,欲使不疑從之學。

書曰:“吾甥不疑,天資聰穎,骨骼清奇,願子初不棄,收為弟子,共育英才,共圖大業。”

劉巴得書,覽之再三,心中躊躇。

乃召友人共議此事,友人問其故,劉巴歎曰:

“劉子揚欲使周不疑從吾學,然吾自思才疏學淺,恐誤人子弟也。”

友人訝然:“子初才名遠播,何出此言?”

劉巴于是說道:“吾昔遊學荊北,雖記誦詩書,然不足以建立功名。吾如天之南箕,華而不實。”

“今子揚賜書前來,欲使令賢甥舍鸾鳳之才,遊居燕雀之檐下,吾又何以啟明之乎?”

“吾愧對‘有若無,實若虛’之謙遜,何敢為人師哉!”

劉巴的友人聞之,皆歎息說他過于自謙了。

不過劉巴意已決,于是修書回複劉先。

書曰:

“子揚足下:辱承雅意,欲使不疑從吾學。然吾自思才疏學淺,不足以為人師。巴昔遊學荊北,雖記誦詩書,然未能深究其義,實不足以立言。今足下欲使令賢甥從吾學,巴恐誤其前程也。吾愧對足下之厚望,願足下另擇良師,以成不疑之才。巴雖不能為人師,然願與足下共育英才,共圖大業。謹此奉答,伏惟鑒察。”

劉先收到劉巴手書,覽而歎之曰:“吾聞君子之道,以謙為本。今子初如此自謙,真君子也。”

“然吾觀不疑之才,非尋常師資所能教也。吾當更求良師,以成其才。”

劉巴拒絕收周不疑為徒後,劉先并不放棄。

又遍訪荊州之士,欲求一良師以教不疑。

他又拜訪了一名隐士。

龐德公,隐于鹿門山,才學高妙,名重天下。

劉先聞其名聲,乃往訪之。

至其草廬,見龐德公坐于石上,飄然有出世之姿。

劉先上前拜道:“吾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今有一甥,名曰不疑,天資聰穎,骨骼清奇。吾欲為其擇一良師,以成其才。願先生不棄,收為弟子。”

龐德公聞之,微笑而言曰:“子揚之言過矣。吾雖隐居山林,然亦知天下之士。不疑之才,吾亦有所聞。然吾年事已高,恐不能為人師矣。”

“吾有一友,名曰司馬徽,字德操,才學兼優,識人明通。子揚何不往訪之,或可使不疑從之學也。”

龐德公年歲漸高,不欲再收徒,便向劉先舉薦他的好友司馬徽。

遺憾的是,司馬徽遠在襄、漢之間,劉先還未尋到水鏡先生司馬徽,就被劉表派去出使許都。

又因種種原因,曹操将其關在暴室獄數月,周不疑關心舅父安慰,親往許都而尋。

于是,周不疑就這樣被郭婉捷足先登了。

若是沒有郭婉劫胡,郭婉猜測:

周不疑若回荊州,極有可能拜在司馬徽門下,與卧龍、鳳雛同出一門。

日後她再想招攬,就要頗費功夫了。

不過如今,瞥見身側死死望向劉先離開的方向,默默不語的周不疑,郭婉正思索着自己能将他送入太學讀書的可能性。

此前跟劉先信誓旦旦說得輕巧,其實郭婉并沒有門路。

她隻是掖庭女史,又怎能一句話就讓太學博士收周不疑為太學生呢?

東漢之世,太學蔚然,博士授業,學子紛至。

郡縣察舉,世家子弟易入,而貧困子弟難進太學。

依漢制,設五經策試,登科者可補掌故、太子舍人、郎中等職。

中期以降,私學興起,最著名的莫過于馬融。

馬融名重一時,楊厚亦以圖谶、老黃之術聞名,記名學生三千之衆。

蜀中名士任安,嘗入太學,後為楊厚之徒。

馬融之弟子鄭玄,亦先入太學,後随馬融受業。

士家子弟,若有條件又好學,則四處遊學,拜訪名士,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長,并不拘于六經。

例如,管甯、華歆、邴原等人所組成三人小虎隊,遊學四方,敬慕颍川四傑之一的陳寔,也就是陳群的祖父,跟他修習私學。

鄭玄在太學,師從第五元先、張恭祖,學《京氏易》、《公羊春秋》等諸經,又學《律令》,通法律,後于馬融處學天文。

鄭玄兼三家之學,自創一派,是為鄭學。

後來因為黨锢之禍,大批的太學生被捕入獄,太學被廢多時。

如今,曹操在許都迎奉天子,又重新設立許都太學。

等到日後曹丕即位,也會再設洛陽太學,博士十九人。

魏晉的官學,以鄭學、王學為主流。

東漢末年,戰亂頻仍,除了中央設立的太學,地方官府也有建立學府。

劉表在荊州開立學校、設學官,博求儒士,命綦毋闿、宋忠等撰寫《五經章句》,後定之,實為割據政權之太學也。

南陽名士司馬徽,亦被學術氣息所吸引至襄陽。

不過因為劉表對地方學士的言辭不遜,司馬徽對劉表成見甚深,影響南陽名士對劉表的觀感。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