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尹默,以當地學術單一,故至荊州追随司馬徽、宋忠學古學。皆通諸經史,又專精于《左氏春秋》。王肅随宋忠學《太玄經》。
交趾士燮,跟随颍川劉陶學《左氏春秋》,醉心于春秋之學。
士燮在交趾廣泛招攬學者,集結劉熙、袁徽、許靖、劉巴、許慈、程秉、桓晔、薛綜、牟子等學士。
不過,由于交州地方偏遠落後,很難留下有名之士。
天竺僧人康僧會,在士燮領交州牧時期,至交趾居住,後避居于吳,被孫權拜為博士。
河東太守杜畿,見百姓勤農,家家豐實,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
于是冬月修戎講武,又開學宮,親自執經教授,郡中化之。
益州學術,多是楊厚和巫道傳下之風氣,圖谶之說興盛。董扶、任安、周舒等,皆雜經學、谶緯之說。
總之,官學和私學齊頭并進的漢末,郭婉攬周不疑于手中,将其強留許都隻能讓他在官學修習。
因為教授私學的學者,她都不認識。
沒有門路,很難拜入私學學者門下。
思來想去,還是去太學碰碰運氣容易一些。
實在不行,就自己親授周不疑學問,她又不是不通文墨。郭婉嘀咕道。
郭婉以替司空辦事為由,暫離掖庭暴室,為自己淺放一日假。
一起送劉先自許都南門出城後,郭婉與周不疑并肩閑逛在許都南面的裡坊中。
許都南面宮城,北面民坊較多,南邊的裡坊散戶并不多。
整個許都城内,裡裡外外都洋溢着一股子國泰民安的祥和氣氛。
雖然曹操這幾年征戰河北,但留守許都的尚書令荀彧,将許都城治理的很好。
仿佛外界紛亂的戰亂與接連不斷的天災人禍都與許都無關,許都城内家家戶戶都忙着為即将到來的歲末做準備。
在漢朝,冬至和夏至是官方規定的兩大例假。
其中,以冬至尤為重視,故又被稱為冬節。
漢朝人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
因此規定,“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一般在此之前,官府會舉行盛大的“賀冬”儀式,用以迎接冬至的到來。
而真到了冬至那一天,則整個大漢朝休沐三日。
這三天裡君王不聽政,百官不上朝,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大家一起開開心心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在掖庭供貴人役使的宮人也是有假期的,雖然不多,但也能有出宮與家人團聚的日子。
選擇在“冬節”的這三日中回家的宮人很多。
“晨曦微露映珠簾,暮色蒼茫照碧霄。品茗賞花閑逸緻,揮毫潑墨意逍遙。”
“噫!”
“人生苦短,何妨放懷一樂。”
郭婉與周不疑漫步于城中,見市井喧嚣,商賈雲集,不禁感慨道。
琳琅滿目的貨物,令人目不暇接。
乃歎曰:“此地無戰亂之侵擾,實乃曹孟德治理之功也。其智勇雙全,方能保此一方平安,使百姓得以享此太平盛世。”
上官婉兒雖然心底不願拜曹操為主公,戰戰兢兢地拿命替他打工,但很是贊賞曹孟德之能。
周不疑仰首而望,目中閃爍着好奇之光,曰:“女史覺得曹公是英雄否?”
“曹孟德真乃英雄也,其威名遠播,今見其治政之功,更覺其非凡人也!”郭婉微笑而應,“曹孟德之才智,實非常人所能及。其不僅善于用兵,更懂得治國安民之道,真乃一代豪傑也。”
周不疑點點頭。
郭婉領周不疑至丁府門前,敲門而入。
自沒入掖庭後,郭婉還未曾告知丁夫人。
丁夫人聞訊,乃出迎之。
見是熟人,丁夫人本來神色淡淡,俄頃情緒稍漲:“女郎竟能出宮!”
“在掖庭萬事可好?”
“不知女郎被分到了哪個宮室?”
“一切皆安,夫人放心!”
回握丁夫人的雙手,郭婉告知自己在掖庭暴室的種種際遇。
丁夫人關心她,她自然不會敗興。
見郭婉身側有個童子,聰慧可愛,貌若潘安,丁夫人更是心生歡喜,曰:“此子是?”
因為曹昂的緣故,丁夫人對孩童更有憐愛之意,左瞧右瞧,對周不疑的樣貌很是滿意。
“真乃人中龍鳳也,才情橫溢,吾甚愛之。”
周不疑耳畔微紅,望向郭婉,似是詢問,他當如何。
郭婉見狀,順勢躬身懇求:“夫人,此乃吾弟,姓周,名不疑。武陵太守之甥。”
“吾想送其入太學修習,欲請夫人為不疑量體裁衣,以表關愛之情。望夫人恩準!”
丁夫人聞聲笑罵:“曾為汝量體裁衣,如今又為汝弟求衣?!當真以吾好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