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三國]太後篡位進行時 > 第52章 朱入墨出

第52章 朱入墨出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論及圖謀九州之業,于稚嫩的周不疑而言,不過是一場绮麗之骐骥夢幻耳。

但在暴室女史郭婉的眼中,問鼎之志,非黃粱之夢,遙不可及。

實乃她矢志前行的方向。

皆因郭婉正值青春韶華,青春乃時光之寶藏,亦是試錯之機遇繁多之時。

彼豈能全倚掖庭之庇?

此等庇護,僅足保郭婉衣食無虞,享一時之安逸。

然曹魏若立,身為漢宮之人,豈願随劉協遁于山陽?

又豈能僅僅滿足于與曹操的謀臣郭嘉一人之相識?

雖經百般努力,郭嘉初時的排斥與提防已逐漸消融。

但郭嘉命途多舛,餘歲無多,供其再尋可倚仗之貴人,以助力其于曹魏之中立足。

漢末風雲變幻之際,所孕育之時機,實為郭婉當前手中最可倚重之利器。

她心知肚明,應與何人交好,又需預先籌謀何事。

正當她沉浸于思索如何将複筒車之巧思,施之于重屋後那片荒蕪之地時,卻被婁圭手持之賬簿所擾,打斷了思緒。

重屋已贈予郭婉,且已通報官府,然其一層之商鋪營生,仍舊未曾停歇。

故而,賬簿之事,自然不可或缺。

婁圭遞來一卷竹簡,郭婉心中好奇,漢末之時,記賬之法究竟如何。

她滿腹狐疑,緩緩展開竹簡,不料一眼望去,竟被其上所載内容深深震撼。

粗略浏覽一遍後,郭婉秀眉微蹙,心中暗自思量。

這賬簿之記載,顯得頗為雜亂無章,毫無頭緒可言。

郭婉素以政務文書見長,然對于商鋪賬本,亦非全然無知。

眼見此古樸之記賬方式,她不禁苦笑搖頭,心中五味雜陳。

“緣何記錄得如此繁瑣複雜?”

郭婉輕聲問道,語氣中透露出幾分不解與無奈。

東漢之時,賬目多镌刻于竹簡之上,以節省空間。

故每筆會計記錄,文字皆力求精簡,一支竹簡之上,往往密集記載數筆賬目。

雖“入、出”二字作為會計之符号,然衆多記錄擁擠于一竹簽之上,核對起來,實乃大費周章。

彼時,會計之術雖已初具規模,有“會計當而已矣”之古訓,載于《法經》以傳世,然其記賬之法,仍為“入-出=餘”之三柱結算法,雖簡潔明了,卻難免有局限之處。

及至大唐盛世,會計制度日臻完善,達至巅峰。

此時,“四柱結算法”與“四柱清冊”橫空出世,成為會計界之瑰寶。

其以“舊管”(上期結餘)、“新收”(本期收入)、“開除”(本期支出)、“實在”(期末結餘)四柱為定式,定期結算賬目,條理清晰,無懈可擊。

此法之創新、運用與發展,實為唐代會計方法之重大貢獻,為後世會計之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漢唐商賈記賬之别,在于漢時以三柱為基,僅記錄本期之收入、支出與結餘。

而唐時則進為四柱,增加了上期結餘之記錄,使得賬目之連續性與完整性得以更好體現。

且唐宋之制更為精細周密,不僅關注本期之賬目,更注重賬目之曆史沿革與未來趨勢,以适應經濟發展之需求。

“何不相問于朱入墨出之記賬法乎?”郭婉輕聲提議,語帶玄機。

婁圭與周不疑聞此言,皆面露愕然之色,一時未能領會其意。

婁圭年歲較長,閱曆頗豐,然此刻亦未曾聽聞過“朱入墨出”之名。

“此語何解,主人可否賜教?”婁圭拱手問道,眼中閃爍着求知的光芒。

不能怪他不知道。

世間尚未廣知“朱入墨出”之妙法,此法實為漢末的後世、南北朝時,西魏名臣蘇綽所創。

昔日宇文泰問政于蘇綽,談及天下興亡之道,蘇綽應對如流,令宇文泰贊歎不已。

遂拜蘇綽為大行台左丞,參預機要。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