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身著素衣,步履輕盈,穿越人群,至曹铄靈前。
郭婉手持香燭,輕插于爐中,香煙袅袅,似訴哀思。
萬年公主則取帕掩面,跪坐于地,低聲泣曰:“曹郎英年早逝,吾心之痛,如刀割矣。憶往昔共遊之景,曆曆在目,而今卻成永訣,令人何以堪懷!”
言罷,淚如雨注,沾濕衣襟。
郭婉默契配合,颔首稱是,神色凝重。
在郭婉的眼神鼓勵下,萬年公主悲聲更甚:“孤與曹郎常有書信往來,互訴衷腸。今朝一别,竟成永訣,令人痛徹心扉!願君安息,來世再續榮華!”
萬年公主的悲傷,感染周圍吊客,皆為之動容。
吊客也從萬年口中知悉,她就是曹铄的未亡人。
還未嫁到曹家來的萬年公主。
悲聲陣陣,哀思綿綿,靈堂之内,一片凄涼。
郭婉來之前就與萬年商議出結論,唯有将萬年公主的身份公之于衆,讓諸位吊客告知卞夫人,她們方有機會得見曹丕、曹彰二子。
果然,一番哭泣後,有識者出,将萬年公主之身份告知于衆。
衆吊者紛語許久,果被卞夫人得知此事。
此時,卞夫人聞訊萬年公主前來祭拜,心中甚驚。
念及曹操未在府中,恐有失禮之處,遂急忙整衣束帶,匆匆趕來。
及至曹铄靈堂之前,卞夫人見萬年公主哀容滿面,淚痕斑斑,心生無限感慨。
乃上前輕聲安慰曰:“公主請節哀順變。公子铄雖已離世,然其英魂猶在,永存人間。吾等當共同緬懷其德,以告慰其在天之靈。”
萬年公主聞卞夫人之言,悲中帶感,泣聲回應曰:“卞夫人言之有理,吾等雖悲,然亦當以大局為重。願劉曹兩姓之緣,得以永續。”
言罷,萬年公主朝着卞夫人微微福身行禮,以表敬意。
卞夫人見狀,面上惶恐,連忙回禮曰:“公主乃金枝玉葉,身份尊貴,臣婦豈敢受公主之禮?”
因接冀州來信,乃曹操手書,其中囑托卞夫人,攜曹丕、曹彰二子,常至掖庭萬年公主殿中走動,以增情誼。
卞夫人雖是倡人出身,但跟随曹操多年,自身也是聰慧之輩,聞弦歌而知雅意,早已洞悉曹操言外之意,欲使二子中擇一以續娶公主,以固曹家與皇室之盟。
恰逢公主駕臨府邸,祭拜于靈堂之前,卞夫人心中暗自思量,此乃天賜良機。
遂吩咐左右侍從曰:“速往喚曹丕、曹彰二子前來,拜見公主,切莫怠慢。”
左右侍從領命而去,步履匆匆,不敢有絲毫懈怠。
未幾,曹丕、曹彰二子便被引至靈堂前。
二人見萬年公主哀容滿面,心中亦生悲戚之情,上前行禮曰:“公主節哀,吾等兄弟二人,特來拜見,願為公主分憂解難。”
萬年公主聞二人之言,含淚點頭,以表謝意。
卞夫人見二子舉止得體,心中甚慰。又思及曹操之囑托,遂暗中觀察公主與二子之互動,以期覓得合适之機,促成此樁婚事,以固曹家之榮耀。
曹丕,年及舞勺,身形瘦削,面色蒼白,眉宇間隐約透出一股陰冷之氣。
其言談舉止,雖不失禮數,卻總帶着幾分難以言喻的疏離與冷漠。
在公主面前,他微微欠身,聲音低沉而冷淡:“公主,臣丕奉命前來拜見,願公主節哀,保重鳳體。”
曹彰,年方十三,身材健碩,面容俊朗,眉宇間洋溢着陽光般的朝氣與活力,猶如春日之陽。
其言談舉止,盡顯少年之純真與熱情,無絲毫造作之态,令人心生歡喜。
于公主之前,曹彰恭敬行禮,聲音清亮而溫暖,帶着少年人的語調,猶如春風拂面:“萬年公主,臣彰特來拜見,願公主忘卻悲傷,重拾昔日歡顔。”
萬年公主見二子性格迥異,心中暗自驚訝。
而後對二子含淚微笑,以禮相待。
雖然不知日後是何人成為她的驸馬,然今日之觀,已足見二子性情之迥異。
郭婉立于一側,冷眼旁觀,對二子之性情,心中已有計較。
于靈堂之側,郭婉靜默伫立,目光不經意間掠過二子。
當其與曹丕之目光相遇時,二人皆不由自主地微微一怔。
郭婉眼中,曹丕之目光深邃而陰冷,仿佛能洞察人心之幽微,令她心中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絲寒意。
而曹丕,在觸及郭婉的目光之時,亦感受到一股難以名狀的壓力,仿佛自己内心之龌龊,皆被其一覽無遺。
“朝為未嫁女,青春映日輝。笑語花間戲,情愫暗牽衣。暮稱未亡人,孤影伴月凄。回首前塵夢,清淚濕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