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沉吟片刻,終而慨然總結道:“送人質之舉,實乃短視之策。質在敵手,我江東便受制于人,此非長久之計也。”
“且我江東兵強馬壯,将勇謀深,何懼外敵?當以智勇雙全,破敵于外,方能保江東之安甯。”
話音甫落,忽聞營帳之後,傳來一厚重女聲,宛如洪鐘,铿锵有力。
“公瑾所言甚善!吾兒伯符在世時,亦常與老婦言,公瑾才智過人,乃江東之棟梁也。今公瑾既如此說,吾等當從其計,共謀江東之未來!”
衆人聞聲,紛紛側目而望,隻見孫權之母,吳夫人,自帷幕之後緩緩步出,其身影端莊,步履沉穩,宛如山嶽般不可動搖。
她身着一襲素灰但用料華貴的服飾,色彩沉雅而不失莊重,氣宇軒昂,目光炯炯,盡顯巾帼不讓須眉之英姿。
其容顔雖已曆經風霜,卻仍透着一份堅毅與從容,令人心生敬畏。
周瑜見狀,連忙起身,躬身行禮,言辭懇切:“多謝太夫人贊譽,瑜不過盡己所能,為江東盡忠職守耳。”
孫權與魯肅亦緊随其後,躬身行禮,以示敬意。
吳夫人輕輕擺手,示意三人免禮,臉上露出和煦的笑容:“吾非有意偷聽,實乃适才自後院至此,恰逢公瑾高論,深感其智勇雙全,實乃江東之大幸也。仲謀有公瑾等忠臣輔佐,吾心甚慰。”
昔日,江東之地,英雄輩出,而吳郡孫氏一族,尤為顯赫。
孫權之母,吳夫人也,丹陽太守吳景的姊姊,性沉穩而識大體,于諸子及群臣間,皆以慈愛著稱。
今日,許都使節莅臨,吳夫人聞周瑜歸返,遂揣度時辰,踱步至議事堂前。
堂外,已聞周瑜侃侃而談,言辭清晰,條理分明,吳夫人聽後,心中甚感寬慰。
及至衆臣議畢,吳夫人方從幕後徐步而出,謂衆人曰:“公瑾之策,深得吾心。彼與吾兒伯符同年而生,僅小伯符一月耳。”
“吾視之如己出,汝等當以兄事之,勿以其年少而有所輕忽。”
孫權聞母言,颔首稱善,心中亦感母親的深謀遠慮。
吳夫人複曰:“吾觀公瑾,衣衫略顯單薄,似有饑寒之态。汝當賜之衣物,以表吾等之敬意。”
孫權領命,即命人将手中曹丕所贈的羅绮歸盒,欲贈予周瑜。
周瑜見狀,連忙推脫道:“此乃許都來使贈予主公之物,瑜豈敢妄受?”
孫權笑道:“吾以兄視公瑾,自當護佑周全,豈會讓公瑾有饑寒之憂?”
因周瑜剛從水軍處趕來,風塵仆仆,未曾稍歇,孫權遂強硬命人将羅绮裁制成衣,寒暑皆備,令備妥其餘織物,共計百領有餘。
又選精良工匠,精制而成,以獻周瑜。
恐周瑜仍不接受,孫權又搬出吳夫人之言:“此乃家母所賜,願公瑾勿辭。”
周瑜聞言,大驚失色,連忙起身拜謝曰:“太夫人厚愛,瑜何德何能,敢受此重賜?”
孫權笑曰:“母親言,公瑾與兄同年,又才智過人,當以兄弟相待。此衣物乃母親一片心意,公瑾切勿推辭。”
周瑜聽後,心中湧起一陣感動,乃再拜而受之,言辭懇切:“瑜定當銘記太夫人之恩,不負所望。”
如此,周瑜終受衣物之賜,議事堂内,一片和諧融洽之景。
吳太夫人的到來,對于孫權來說隻是一個小插曲。
而後,察周瑜容顔略顯疲憊,孫權乃溫言吩咐,使魯肅與周瑜返歸府邸,安息調養。
至于遣質之事,再議不遲。
郭婉與曹丕一行人,目睹周瑜、魯肅為孫權所獨留,歸至館舍後,愈思愈覺事态有異,心中不禁生出諸多憂慮。
周公瑾與江東之士族迥異,其與魯肅,皆非甘于送人質以求和之輩。
倘若周公瑾果真力勸孫權勿從送質之策,則他們此行,恐将徒勞無獲,空手而歸。
無功即為過也,顯然,曹丕與郭婉皆難以接受此番無果之局。
“觀貴使面帶憂色,何不出遊,以散心懷,兼觀我吳郡之風土人情乎?”
陸議察曹丕、蔣幹等人神色凝重,遂有此提議,欲使其稍解愁緒。
及返館舍,陸議身為專司此段時日接待來使之令史,亦随之歸舍。
“吳縣何地可供遊賞乎?”
郭婉問之,蓋吳縣乃吳郡之治所,因讨虜将軍孫權駐此,故而吳縣今朝尤為繁盛。
陸議笑答:“此地坊街熙攘,民衆合樂,景緻繁多,定不負君之期望。”
曹丕聞陸議之邀,初時支吾,似有婉拒之意。
但顧盼間,見郭婉眸中閃爍着盎然興趣,遂轉而征詢郭婉與蔣幹之意。
郭婉嘴角微翹,笑言道:“觀讨虜治下吳縣,亦不失為一樁美事,或可從中窺得其治政之道。”
蔣幹見狀,豁達一笑,道:“公子但随心所欲,暢遊吳地便是。”
觀蔣幹之眼神,憨厚之态溢于言表。
至于蔣幹本人,則有另務需理,欲借此機,梳理并鞏固與吳縣的關系,故而不随曹丕同行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