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元七年的這場選秀注定要載入史冊。】
【不僅僅是因為鄧綏由此入宮,更因為一向惜墨如金的史書竟然用了整整十七個字來形容她的外貌。】
【“長七尺二寸,姿顔姝麗,絕異于衆,左右皆驚。”】
【一句話——】
【個高腿長的漂亮姐姐,還是智性戀天菜!】
“這後世的誇贊還真是……”
執政多年,見慣了大風大浪的鄧綏也不禁被這過分直白的話誇得有些臉紅。
盡管不清楚那“天菜”究竟是哪天的菜,但總歸是好話就對了嘛。
【按照劇情的發展,接下來有美貌有家室又有學識的鄧綏,是不是就該一路順風順水走上人生巅峰了吧?】
【大錯特錯!】
【家人們别忘了,我們小鄧同學可是絕對的一番大女主,這會兒還沒到挂件男主出場的時候呢!】
【感情線不僅沒有就此展開,甚至在入宮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鄧綏都沒有再見到皇帝。】
【後宮佳麗三千人,再加上國事繁忙,皇帝轉頭就忘也很正常。】
【何況鄧綏自己恐怕也沒想着争寵。】
【這怎麼不算是一種“雙向奔赴”呢?】
【有家人可能要質疑主播了——】
【第一條理由還算合情合理,可你又不是鄧綏,怎麼知道人家沒心思争寵呢?】
【你看,重點劃了這麼多次——小鄧同學是個愛讀書的姑娘。】
【所以咱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人家入宮不是為了争寵,而是為了讀書來的?】
“這點恐怕是說到您心坎上了吧?”
看鄧綏被夏語冰逗得噗嗤一笑,班昭意味深長:“您也的确是我教過最優秀的學生。”
【不信?請看VCR(史書回放版)——】
【就在鄧綏入宮的那年,班昭正好在宮中藏書閣續寫《漢書》。】
【名校博導就在眼前,我們聰明好學又上進的小鄧同學,怎麼甘心放過這個1V1私教課的機會呢?】
【這段時間裡,小鄧跟在班昭身邊,不僅學了經書,還順便輔修了數算和天文的三學位。】
【家人們評評理,這還是皇帝的後宮嗎?這不妥妥的東漢皇家私立大學嘛!】
【你們瞧,隻要有心,在哪兒都能備戰考研!】
【魚貓:果然——到了這個地步鄧綏同學最愛的也還是考研嗎!】
【魚貓:她真的,我哭死www】
“考研到底是個什麼好東西?值得這般念念不忘?”成熟觀衆李世民終于開始疑惑了。
他要不要也打聽打聽、準備一番?
【鄧綏果然手握大女主劇本,于公元一世紀成功從班昭教授手下畢業後,才終于抽空發展了一番感情線。】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漢和帝終于發現了這蒙塵的明珠,将其納入後宮。】
【此時的小鄧學成歸來,很快成為宮中寵妃。】
【榮寵之下,鄧綏始終進退得體、謙遜低調,從不因此而驕傲,還時不時勸皇帝不要對自己過分寵愛。】
【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漢和帝就是犟,非得寵她,和鄧綏對着幹。】
【kkbye:要不怎麼說曆史比小說更精彩呢?】
【kkbye:但凡小說寫成這樣都得被噴瑪麗蘇,鄧綏這竟然還是真人真事!】
【次數多了,皇帝也不得不誇她:别人都以獲寵為榮,你卻為此擔憂。】
【好不嬌柔,好不造作,好不一樣,朕好喜歡!】
【現在聽來,這就是一句平平無奇的誇贊而已嘛。】
【但仔細辨别一下,這雲淡風輕的一句,是不是還順便牽扯上了其他人?】
【更重要的是,漢和帝的後宮可是有皇後的。】
【江湖規矩:獨美可以,拉踩達咩。】
【陰皇後:謝謝,有被冒犯到。】
【漢和帝說的:我随便誇誇。】
【陰皇後實際聽到的:你完蛋啦!】
【一聽皇後姓“陰”,家人們有沒有覺得似曾相識?沒錯,這位還真就是東漢開國皇後陰麗華的後人。】
聽到這裡,劉秀的思緒沒再跟着主播接着往下,他的注意力全被這個熟悉的人名所牽制。
之前的鄧禹和南陽鄧氏,還有這兒的陰麗華……
這些,不都是他的小老鄉嗎?
一個兩個重名或許還能說是意外,可接二連三的巧合恐怕就是一種必然了。
莫非自己那句戲谑之言果然要在後世應驗?
“東漢開國皇帝……”
劉秀喃喃念叨着,胸懷激蕩。
既然鄧禹的孫女當了皇後,那四舍五入,也算是他孫媳婦呗?
【陰皇後一聽——你鄧綏不恃寵而驕,不就擺明了是在點我嗎?】
【先前也說了,鄧綏不僅端莊穩重,還相當有腦子。】
【知道皇後看自己不順眼,無論什麼時候都對她恭恭敬敬的。】
【陰皇後拿着放大鏡看了半天,也沒能揪住她的小辮子。】
【這樣下去可不行,萬一哪天漢和帝一個不高興,直接把自己廢了怎麼辦?】
【情急之下,陰皇後一拍腦袋,想到了咱們大漢的傳統藝能——】
【來人,上巫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