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年感覺非常的神奇,他的目光不自覺的落在地面上的魚身上。
驚訝的發現裡面的魚最大的足足有半臂長!
最小的魚也就比大魚短一半。
南以卿的目光掃過這空蕩蕩的山洞,悲催的發現這裡居然沒有廚具。
她隻能詢問謝年:“小年,村子裡有沒有跟咱們關系好點的人家?”
謝年點頭。
又搖頭:“有的,不過關系也算不得特别好,隻是偶爾會幫扶我跟阿瑜。”
“有就行。”
南以卿毫不猶豫的提溜起那條大魚跟一條小魚,朝着村子裡走去。
謝年嘴裡的是宋家。
宋家當初是跟謝家一起逃荒過來的,隻不過謝家最後死的隻剩二房跟大房的三個孩子了,而宋家則比謝家幸運點。
宋家阿婆顧及逃荒時的情意,又可憐這兩個孩子,所以哪怕日子再難過,隻要有條件也會對謝年跟謝瑜幫扶一二。
她根據記憶找到了宋家。
是宋家阿婆開的門,她上下打量着這個謝家新媳婦兒,“你找我們有事?”
南以卿露出來一個笑容:“阿婆之前經常幫扶小年跟阿瑜,我是來感謝您的。”
提起來謝年跟謝瑜,宋家阿婆的神色才柔和了不少。
她道:“倒是個有心的。”
視線落在南以卿的臉上,仔細看來,這丫頭長得細皮嫩肉的,也不像是能照顧好兩個孩子的樣子:“是小年跟阿瑜出事了嗎?”
南以卿搖頭:“沒有,他們現在挺好的。”
宋家阿婆:“那你這是……”
南以卿把那條大黑魚提溜到她面前:“給您送點東西。”
宋家阿婆有些詫異。
“這魚是哪裡來的?”
“我在山裡面的溪裡抓的。”
宋家阿溪這下更加詫異了:“沒想到你竟然有這膽子去山裡摸魚,不過你自己抓的魚,怎得還送到我這裡了?”
南以卿撓頭:“我現在是小年跟阿瑜的大嫂,承蒙您當初對他們的照顧,這魚是送您的。”
宋家阿婆皺起了眉頭:“我家不需要。”
她頓了頓。
“你把魚炖了給小年跟阿瑜補補身子。”
南以卿:“家裡還有一條魚呢,這兩條魚是專門給您送過來的。”
趁着宋家阿婆猶豫的時候,南以卿接着道:“其實也是有事想請您幫忙。”
聽到南以卿的話後,宋家阿婆這才回過神:“首先說好,老婆子我可沒錢。”
南以卿笑笑:“不是跟錢有關的,我是想借您家的竈房一用。”
宋家阿婆其實知道一點。
謝家二房那邊說得好聽是分家,但實際上一點東西都沒有留給大房。
隻是借用竈房,宋家阿婆倒不至于拒絕:“借竈房可以,這魚就不用了。”
南以卿也沒再說話。
宋家的竈房不算特别大,是那種很常見的土竈。
南以卿很喜歡用這種大鐵鍋煮出來的食物,吃起來有種别樣的香。
她熟練的将小魚放在案闆上,開始用刀背斜着刮魚鱗,動作稱得上幹脆又利落,宋家阿婆在旁邊看的忍不住挑眉。
刮魚鱗是有技巧的,必須是斜向魚頭,否則小刀容易用力深淺不一,造成對魚肉的損害。
不過這種一般都是飯店裡廚子會注意的事情,尋常人家倒沒有這種必要。
魚鳍跟魚肚子上的魚鱗不容易被發現,所以需要更加的仔細,刮幹淨後就可以用水清洗幹淨,準備清理内髒了。
從魚底部尾鳍處開始用刀往魚嘴處劃口子,能直接見到魚的内髒,然後就可以從魚的尾部開始掏内髒了。
掏完内髒依舊需要清洗幹淨。
後面兩步就是挖鰓跟去腥線。
挖鰓顧名思義,隻用把鰓挖出來就行。
去腥線則需要在正反面,魚頭魚尾處各劃一刀,取出裡面的魚腥線。
至于魚頭,可要可不要。
南以卿是要的。
畢竟魚頭也是可以做一道菜的。
她處理魚的動靜不小,吸引了房子裡正在納鞋底的宋家媳婦:“娘,她這是?”
宋家阿婆:“這是謝家大房的新媳婦兒,來借咱家竈房做飯的。”
宋家媳婦點點頭,目光不自覺的落在了那已經被清洗幹淨的魚身上:“魚可不好處理,沒想到她竟然能處理的這麼幹淨。”
村子裡的肉很少。
除了自家養的豬跟雞鴨鵝,很少能見葷腥。
而且豬不是每家都能養得起的。
雞鴨鵝大都是等它們下蛋,這是來錢的路子,普通人家根本舍不得吃。
而像大山裡面的山貨,則需要那些會打獵的獵戶帶路。
自己進山情況好點就是迷路。
情況壞的指不定就得喂野獸了。
所以普通人家如果不是日子實在過不下去,都不會輕易進山。
這麼算下來,很多人其實壓根沒咋吃過肉。
所以此刻見到魚,宋家媳婦便有些饞了。
宋家阿婆哪裡能不知道她饞了:“謝家分家啥東西都沒給大房留,她隻能冒險進山抓點山貨,日子難過的很。”
宋家媳婦低下頭:“我知道的。”
她也就是單純的饞,并沒有想其他的。
南以卿沒認真聽他們的對話,或者說聽了也不會在意,她此時滿腦子都在思考今天做什麼菜式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