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鄭虔趕回來時,大禮堂的橫幅和布景都還沒拆,因為現場還有不少隊伍想留下來合影。
“抱歉,真是太抱歉了!我真的沒想到……”
他一路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已經準備好迎接隊友的痛罵或冷臉了。
“你來啦?快一起過來拍照吧,唐老師等下還要趕回去工作呢,抓緊時間。”
“啊?”
鄭虔完全沒想到,隊友們完全沒有怪他的意思,反而簇擁着他一起上台留影。
可可身在外地,便委托樊欣用手機全屏展示自己最滿意的自拍照,這樣一來,也算全員到齊,連同特意趕來支持他們的唐老師一起,笑盈盈地站在校賽招牌前。
合照是用樊欣的相機完成的,她調好參數後将它交給了路過的同學,照片拍得不錯。
當初魏萬和鐵軍上台時,她也曾對着舞台按下了快門,一來,是為了留下珍貴的回憶;二來,是想看看是否會發生所謂的“奇迹”。
如她所願,當時的相機,确實再度開啟了“預言模式”——照片的數量又莫名地增加了。
那一刻,樊欣隻覺得自己的整顆心都被一種緊張又興奮的情緒給包裹住了:下一張照片,又會讓她看到什麼呢?
是像經典電影中的“最後一分鐘營救”那樣,鄭虔及時趕到并上台了?還是魏萬和鐵軍超常發揮,在台上侃侃而談、談笑風生、生龍活虎……
然而,在那新增的照片裡,台上依舊隻有兩個人:魏萬在當衆抹汗,鐵軍更是直接用手捂住了臉,看上去相當絕望。
果然,即便魏萬的項目彙報完成得不錯,但到了答辯環節,因為技術擔當的缺席,台上兩位團隊的老幺已然亂了陣腳。
一開始,魏萬還在硬撐,滔滔不絕講述着自己對于項目的理解,看似句句在理、氣勢如虹,實則答非所問、不知所雲。
答了一會兒,魏萬實在編不下去了,便開始扶額、擦汗;一旁的鐵軍哪經曆過這種場面,更是急得快哭了,趕緊捂住臉,卻給人一種“連團隊成員都沒眼看”的荒誕感。
這畫面,和相機裡顯示的一模一樣。
賽後,不知情的徐可可仍是一副樂觀的狀态,她發消息問樊欣:
“現在情況怎麼樣啦,輪到我們了不?群裡怎麼沒人說話呀……”
“我們已經……已經比完了。”
“結果出來了麼?不用擔心,雖然這次有幾十個團隊報名,但聽說我們學校一共有15個名額呢,機會還是很大的!咱們排第幾呀?”
“倒數第二。”
***
到最後,他們還是沒有力挽狂瀾、扭轉乾坤。
起初,樊欣對鄭虔的缺席有點怨念,但真的走到這一步,反倒覺着有些釋然了,甚至,更多的還是自責——隻怪自己将這些夥伴一起“拉進了坑裡”,卻又沒能力帶這支隊伍走得更遠。
沒想到,不止樊欣,團隊的各位成員都将這次失利的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鄭虔和可可都為自己的缺席表達了歉意,魏萬和鐵軍則認為是他倆沒有發揮好,還有林龍,也說自己應該争取上台頂一下的……
包括趕來給他們加油鼓勁的唐老師,也沒有表現出任何的責備或遺憾,反而還安慰他們:
“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内做到這樣,真的已經很棒了,也算是幫咱學院實現了‘零的突破’。對了,那間工作室,你們就繼續用着,不要有顧慮。”
因而,鄭虔雖姗姗來遲,卻也沒像自己預想的那樣成為衆矢之的,反而被大家拉着加入了合影的隊伍裡。
當幫忙拍照的路人将相機交還樊欣後,順嘴問了一句:
“拍得還行麼?”
照片上的衆人,算不上多歡快,但都微笑着,看起來氣氛頗為融洽;另外,畫質很清晰且沒人閉眼,總的來說,還算不錯。
隻是,樊欣沒想到——這時候相機中顯示的照片數量,又不太對勁,她下意識皺了皺眉,愣在了原地,這一回,對未知的恐懼叫她有點不敢朝後翻頁。
“是……是我拍得不好麼?不好意思我不太擅長這個,要不我再試試看?”
幫他們拍照的同學很熱心,見樊欣表情不妙,還以為是自己的問題。
“沒有沒有,挺好的,謝謝你幫我們拍照!”
樊欣一邊道謝,一邊小心翼翼地按下了相機上的朝右的箭頭,這一次,新增的“未來場景”,真是叫人看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