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的法律體系裡,女孩子二十歲才算成年。
當時,鄭恩娜剛滿十九歲。
未婚先孕,學校不開除她,同學也會鄙夷她。
鄭恩娜的母親,便以誘拐未成年少女為由,将折月樓主告上了法院。
兩個人在法院門口,争執糾纏的場面,被一溜記者拍到,第二天上了不少報紙頭條,他的名聲,受損不小。
女大群體裡,刮起了一股猛烈的反折月風。
正在《華文報》上連載的《叢林中的刀聲》,也受到影響,銷量驟減。
才連載到原本劇情的一半,便在責編的要求下,草草收尾。
最後,雙方選擇了賠錢私了。
折月樓主又一次陷入了人生的困境。
不過,這一次沒有持續多久。
兩個月後,電影《盜帥李遇白》的第一部上映了,同檔期票房遙遙領先,質量也是上乘,書迷們都驚呼,百分之九十還原原著啊!
同一年裡,第二部、第三部也上映了。
均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
折月樓主的小說,本身就很适合改編成電影,是原因之一。
編劇方昌哲,有着較高的文學素養,和不錯的市場敏覺,了解折月,也了解折月的作品,是原因之二。
導演丁淵,拍攝手法唯美浪漫,契合了原著氣質,是原因之三。
男主狄雲鶴,練家子出身,打戲硬橋硬馬,不用替身,人又生得高大俊朗,笑起來一口白牙,尤為好看,是原因之四。
此後,有長達十年的時間,(折月樓主原著+‘鐵三角’組合)拍出來的武俠片,部部都賣座。
在台灣,電影市場被‘一文一武半個鬼’壟斷。
十部熱映的電影裡,有四部是折月武俠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四部是席瓊言情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還有兩部,是或驚悚、或獵奇的原創鬼片。
在香港,全年十大最受歡迎的電影裡,折月樓主的能占六部。
整個東南亞的情況,也都差不多。
七十年代初,秦庚就封筆了。
秦庚的小說篇幅長、人物多,情節發展循序漸進,娓娓道來,也不太适合拍成短短90分鐘的電影。改編了幾部,都不成功。沒有新作産出,又少了影視加成,知名度是不如折月的。
整個七十年代,港台武俠小說界,就是折月樓主一個人的天下。
到了八十年代,不收費的電視劇開始普及,則是另一番天地了。
在當時,求購折月樓主小說改編權的人,絡繹不絕,除了圈内大佬,還有二十出頭、已經當了十年武打替身,想買一部折月武俠,給自己演一把主角,搏個翻身仗的功夫小子,也有錢多到沒處花,就想過一回演員瘾的中年富婆……
求他的方式,除了砸錢,還得陪他喝酒。
你酒量好,千杯不倒,把他喝倒了,要什麼、他給什麼。
日子過得風光無限,初步達成了他童年的夢想——
天下誰人不識君。
***
曾經的幫派小弟,翻身成了大哥。
折月樓主的身邊,自然也圍繞了一幫小弟,提鞋捧場,跟着他混飯吃。
走到哪裡,都衆星捧月,成群結隊。
有一回,他在台北北投區的著名風月場所邀月閣,包廂擺宴。
隔壁包廂,影帝何瑞群也帶着一幫小弟,喝酒尋樂。
他跟何影帝往日無仇、近日無怨,偶爾頒獎禮後台碰了面,還會點個頭、問個好。
但兩邊的小弟在點姑娘時,發生了争執,越吵越兇。
他見小弟久去不回,便邁着醉暈暈的步子,出去看看怎麼個事兒?順便,也想親自挑幾個可人的姑娘。
走到兩人身旁,一個沒站穩,把手搭在了對方小弟肩膀上。
對方小弟一驚,以為有人搞偷襲,反手一刀,就捅了過去……
一瞬間,他被割傷的臂膀大動脈,止不住地往外噴血。
送往醫院,偏遇上醫院血漿供給不足,緊急對外采買,偏買到了肝炎病人的血,導緻喝了半輩子大酒,沒喝出啥毛病的折月樓主,從此患上了肝病。
他的小弟們都等在外面。
隻要他一聲令下,就會去要何瑞群的狗命。
何瑞群慌了,到處托人說情。
找到鴻沉客及其夫人呂雙雙,碰了一鼻子灰。
找到丁淵丁導,和頗得折月歡心的‘第一小生’狄雲鶴,仍舊不管用。
直找到剛從非洲旅行回來的方昌哲,才答應見何影帝一面。
最後,在衆人見證下,簽下了和解書。
***
折月樓主的人生,再次堕入了低谷。
他的身體垮了,從一個正方形,迅速地瘦成了長方形。
最重要的是,不能喝酒了。
方昌哲研究了醫囑之後,給他制定了一套日常作息——
五點起床,練一會兒八段錦,或是五禽戲;
六點吃完了早飯,聽聽新聞,讀讀報紙;
七點開始寫作,不受幹擾地,寫到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