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夏天與甯安城不同,甯安城的熱是悶熱、濕熱、透不過氣來的熱,京城卻隻有在陽光下才能感受到酷熱,若是在屋中或是樹蔭下則是十分涼爽。
托了這種氣候的福,暖食記的生意絲毫沒受影響。
滾燙的火鍋吃上幾口,額頭上就沁出了一層薄汗。
可店裡的窗戶都敞開着,一陣陣清爽的過堂風吹過來,汗水一下子散了,身體感覺更加涼爽,每個毛孔都舒服地張開了。
吃完火鍋,再點一盤鮮奶糕或是一杯酸梅湯,潤潤嗓子,壓一壓胃中那灼熱之氣,即便是連續吃上幾日的火鍋也不會上火。
京城有錢的人可比甯安城多多了,而人有了錢便會開始追逐享樂。
住在附近的官員富戶或是百姓若是吃膩了家中飯菜,便會舉家來嘗一嘗這火鍋的滋味。
三五好友小聚,吃夠了飯館酒樓的家常菜,也會來暖食記現涮現吃,别有一番樂趣。
如此這般一傳十,十傳百,整個京城百姓都知道熙春路上有一家暖食記火鍋店。
店裡的客人一日多過一日,人人都在互相比着誰吃的鍋底種類最全乎。
想着法兒地向親朋好友推薦自己覺得好吃的鍋底,以證明自己老饕之名名副其實。
所有調料都整整齊齊擺在牆邊的長桌上,經常有熟客來了興緻都不用竹青他們開口,直接扮起了店小二的角色,在調料桌前向其他客人講解各種調料的調制方法。
真正兒把這兒當半個自家餐桌了,由此可見暖食記有一種莫名吸引人的力量,就像在家一樣,在這裡吃飯特别舒服。
客人們吃得自在,趙知暖便有時間研究新吃食。
當第一縷陽光照進窗棂時,趙知暖已經在廚房忙碌很久了。
此時她正耐心地攪拌鍋中的牛奶。
加了些許白醋的牛奶在勺子的攪拌下慢慢分離出如豆腐乳一般的乳酪。
用細棉紗過濾出乳清,再用工具慢慢打發乳酪。
在這個沒有電,沒有打蛋器的時代,手動打發奶油簡直就是個酷刑。
還好她早就去工匠鋪子裡請人按茶蕪的樣子打造了鐵質的打蛋器。
相比于用竹質,鐵質的揮拂更加有力更省勁兒。
可即便這樣一番操作下來,趙知暖也隻覺自己仿佛是撸鐵一小時一般,胳膊都不是自己的了。
一旁的孟清和碧桃看着趙知暖的操作也不驚訝,默默地輪流上前幫忙打發奶油。
因為這一套動作她們已經熟記于心形成了肌肉記憶。
孟清看了看一旁盤子裡擺着的三份蛋糕胚,感慨趙知暖新點子真多。
她在城裡做工那麼多年,大大小小的飯館酒樓也待過不少,裡面的廚子水平有好有壞,可能想出那麼多花樣的卻從來沒見過。
别的不說,就說這蛋糕胚,趙知暖就花了不少心思。
先是将蛋清蛋白分離,蛋黃加适量的糖、油、牛奶,再将磨好的大米粉過篩緩緩倒入攪勻。
當趙知暖讓孟清用打蛋器打發蛋清時,她是迷茫又震驚的。
用這個奇奇怪怪的東西攪拌蛋清,蛋清能有什麼變化?
可是更讓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蛋清在她們持續不斷的打發下漸漸變成了細膩的乳白色。
店裡的烤爐烤布丁勉強,可是烤蛋糕的火候就不好掌握了。
趙知暖索性用鍋蒸,就算如此也失敗了許多次。
不是發不起來就是蒸開裂了。
所有暖食記的成員全被投喂一圈這蒸蛋糕。
雖外表不是太好看,可吃着香啊!
綿密柔軟的口感,蛋奶的香味,這是他們以前從沒有體會到的。
就算是連吃上好幾天都不會厭倦。
不斷調整火候、蒸制時間,前前後後試了快十日,才做出色澤金黃、回彈良好,不塌不裂的蛋糕胚。
要問趙知暖為什麼那麼急着做這蛋糕,是因為沈熙悅今兒過生辰,巧的是她祖母生辰也是今天,便早早就給遞了帖子讓她參加生辰宴。
在現代,蛋糕是生日聚會的必備品,有的人甚至吃膩了改成别的。
但這個時候,生日蛋糕可是稀罕物,除了暖食記衆人,别人無一人見過。
加入紅曲粉的奶油呈現出淡淡的粉色,塗在壽桃形狀的蛋糕胚上顯得桃子十分逼真,托底的蛋糕上畫着山巒,寓意壽比南山。
另一隻蛋糕胚則塗着藕荷色奶油,造型各異的花朵點綴在蛋糕上,讓整個蛋糕清新而柔美。
當趙知暖帶着碧桃來到沈府時,沈熙悅親自跑到門口迎接。
“暖妹妹,我都等你好久了,怎麼現在才來呢?”她摟過趙知暖肩膀,“這是給我帶的什麼賀禮?是吃的麼?”
她緊盯着碧桃手裡拎着的兩隻四方盒子,手指蠢蠢欲動,想現在就打開。
趙知暖往蛋糕盒子面前挪了挪笑道:“給熙姐姐的賀禮自然是吃的,不過現在還不能打開,麻煩先将它們吊在井中,待開席之前再拿出來。”
動物奶油最怕高溫,從暖食記到沈府雖然不遠,可為了以防萬一趙知暖也提前将冰塊放入羊皮袋中置于盒子中,以保證這一路走來奶油不化。
“吊在井中?”沈熙悅挑了挑眉,第一個念頭就想到了鮮奶糕,難道這禮盒裡的也是冰冰涼涼的吃食?
想到這裡她喜上眉梢:“行,我家的井很深,裡面很涼快。”
她讓丫鬟将禮盒拿走,便拉着趙知暖往裡走:“時辰還早,我帶你到處逛逛。”
穿過長滿薔薇花的花廊,便是一大片開得正熱鬧的月季,旁邊的小池塘中荷花正含苞待放。
漫步在花間小路上,清風中夾雜着淡淡的幽香撲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
趙知暖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片花海:“這些月季的花瓣看着真嫩,挺适合做鮮花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