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夏天一過中秋就快了,正好可以做鮮花月餅。
“鮮花醬?暖妹妹,你要是喜歡一會兒我讓人給你摘幾筐子回去。”沈熙悅豪爽道,“不過那鮮花醬要是做出來了,可得先讓我嘗嘗!”
“熙姐姐放心,我一定提前告訴你,讓你過來與我一起做。”
二人在花海中摘花打鬧着,突然聽到一聲笑罵:“你這猴兒,眼看着生辰宴就要開始,怎麼不在屋中準備準備卻又來摘我的花兒啊?”
趙知暖聞聲望去,隻見沈黎和一位年輕婦人扶着一位老夫人緩緩往這邊走來。
那老夫人年約六十,一身暗紫色衣裳顯得雍容華貴,她慈眉善目,步履雖緩,氣度猶存。
這應該就是沈熙悅經常挂在嘴邊的最疼愛她的祖母了。
可是她身旁的舅母怎麼會在這兒?
還不等她想清楚怎麼回事兒,就見沈熙悅奔到老夫人面前,抓着她的衣袖撒嬌道:“祖母,孫女這不是特意在花園等您嘛!您看我摘的花兒美不美?給您戴着最是合适了!”
她說着就将手中的花簪到老夫人的發間,把老夫人哄得皺紋都笑開了。
“姑母,您看看祖母戴着這花兒是不是顯得更年輕了?”
沈黎連連點頭:“悅兒說的對,母親您本來就很年輕。”
她又轉向趙知暖笑得開懷:“暖兒,原來之前你說的好友就是悅兒啊!”
一番話将在場的人都說懵了,沈熙悅反應最大:“姑母,你認識暖妹妹?”
“那是自然,之前我說的瑞兒從甯安城帶回來的表妹,就是暖兒。”
“我本想着趁今日你生辰帶她過來讓大家見見,可她說答應了參加好友的生辰,便推了我這邊。”沈黎想到這兒不由笑意更濃,“隻是無巧不成書,兜兜轉轉咱們還是碰到一起了。”
沈老夫人聽了也連連點頭:“好好,正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今兒看來是個好日子。”
“還真是!”沈熙悅拉着趙知暖的手恨不得原地轉圈圈,“怪不得與你一見如故,原來咱們就是親戚呢!”
二人說笑着,沒有人注意到沈黎一直在看趙知暖身後低着頭的小丫頭。
她不動聲色打量了她許久,終于确定了之前的猜測,袖中的手不由得因激動而微微顫抖。
隻是此時還不是相認的時候,這事兒還是應該先和趙知暖通氣兒。
她穩了穩心神:“母親,這眼看着就要到時辰了,不如我們先去花廳吧!”
沈老夫人看了看天色:“也好,咱們别在這兒曬着了,去花廳涼快涼快去。”
宴席很快就開始了,衆夫人小姐們一一呈上賀禮、說些吉祥話,這都是向來的流程,沒什麼新鮮的。
可等趙知暖将兩隻生日蛋糕推上來,打開的那一刻,整個花廳都沸騰起來。
“那隻桃子是真的嗎?還有那花兒,不不,肯定不是真的,可是又像是真的。”
“我聞着怎麼有一股奶香味兒,這難道是用牛乳制成的嗎?”一位藍衣夫人鼻子向來靈敏,“可是流動的牛乳是怎麼做成這般的?”
沈老夫人也十分好奇:“暖丫頭,這是什麼制成的?是牛乳麼?”
“回禀老婦人,正是,這是生辰蛋糕,裡面是用鮮牛乳,雞蛋,面粉制成的蛋糕胚,外面一層是用牛乳調制的奶油,吃起來松軟可口。”趙知暖笑着解釋道。
“今日逢老夫人壽誕,又是熙姐姐的生辰,可謂是雙喜臨門。在此晚輩祝老夫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祝熙姐姐健康快樂,萬事順遂,猶如這花朵般美麗動人。”
這一番話将沈老夫人和沈曦悅都哄的喜笑顔開。
現在是白天,蠟燭就算點兒上也沒有什麼效果。
索性直接進行下個環節:“老夫人,這生日蛋糕代表着喜慶吉祥,由您和熙姐姐切蛋糕分給大家,讓大家也沾沾福氣吧。”
“是啊,我們這些晚輩今兒一定要向老夫人讨這份兒喜氣呢!”
“能吃上老夫人的一塊蛋糕,可是我們這些晚輩最榮幸的事兒了。”
.......
沈老夫人今兒本來就高興,吉祥話聽着,又看趙知暖花費那麼多心思給她準備了這麼新奇的吃食,心中更是熨帖。
“好啊,好啊,你們都是孝順的。”她笑呵呵站起身,拿起趙知暖特意帶的木制蛋糕刀,“放心,都有!都有!”
衆人聽了立刻端着盤子站起身來乖乖排隊。
沈老夫人和沈熙悅也樂呵呵地拿刀開始切蛋糕。
“這蛋糕裡還有夾層?”沈熙悅看清蛋糕中的結構感慨,“這是梅子醬麼?”
“對,熙姐姐你的蛋糕是梅子醬夾心,老夫人的是桂花醬夾心,都是按照你們最喜歡的口味做的。”
沈熙悅這才明白趙知暖之前為何一個勁兒追問她和祖母最喜歡吃的點心。
沈老夫人暗暗感歎沈熙悅真是交到了一個真心好友。
這種盡善盡美的做法也讓衆人有些心動。
而盤中的蛋糕吃到口中綿密香甜,甚是美味。
僅僅分得的一小塊根本不夠吃。
衆夫人小姐們低聲稱贊着,一位夫人不好意思開口,便鼓動自家還不到五歲的小閨女開口:“暖暖姐姐,這個生日蛋糕太好吃啦!我還沒吃夠怎麼辦呀?你那裡還有沒有?我讓娘親去買一些好不好?”
小團子奶聲奶氣的聲音惹得衆人發笑。
趙知暖也覺得小團子可愛,恨不得上去捏捏她的小臉蛋:“姐姐現在沒有了,不過可以去姐姐的店裡買呀!”
“姐姐的店在春熙路上叫暖食記,等下次你來姐姐就給你做好不好?”
“好呀好呀!娘親,等我生辰時候你也給我訂生辰蛋糕吧!”小團子十分高興。
沈老夫人順勢幫着趙知暖推銷:“你們啊,要是想再吃生辰蛋糕,現在就趕緊跟暖丫頭去訂,這暖食記的生意好客人多,你們要是訂晚了,暖丫頭就不一定有時間做了!”
暖食記的名聲衆人也有所耳聞,隻是大多數人都沒有功夫去,沈老夫人這麼一說倒真要去試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