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老太爺摸摸小兒的腦袋,也跟着笑了起來:“地啊,要一點點的整,需翻出裡頭深藏的根莖,防着春風吹又生,壟作,地裡情況不好,還得澆水浸濕土地,靠着水源能省些力,或是一擔一擔的挑水澆,這活且費勁呢。有些土地捏一把在手裡,瞧着是好土,總種不出好莊稼,是地裡蟲子多,舊歲雪不大,便要燒地,燒死了蟲子,草灰還能作肥……”
榮老太爺講耕種,然後講自家的良田山地。驢車進了縣城,交于城門口的茶攤,花上幾個錢,攤主自會将驢照料好。
再說榮源榮浩兩兄弟,憂心與阿父面對面相撞,下牛車後兩人迅速離開主街道。
說是來縣城,兩人都沒頭緒,不知要幹什麼,就這麼逛了起來。
“阿芑娘打算回趟娘家,我沒讓。”
榮源點點頭:“莫要一個屁放不出都找王家,顯得咱們矮一寸。”
“大哥我想着,這事能成就成,不能成也别找外人幫忙,說是幫忙,一樣要往裡搭錢,搭了錢還得承人情,不劃算。”榮浩話裡帶着苦悶。
王家是媳婦的娘家,有些事她覺的無所謂,可他受不住。
榮源拍拍二弟的肩膀:“别想太多,茶引豈是好得?依我看,最後還得和秦家合作,秦家誠意足,不是那心窄的人。”
榮澤沒有問阿父,要去哪,阿父帶着他在街頭巷尾走走停停,他就跟着左看右看。
村子離縣城近,他來縣城來的少,往學堂讀書是一回事,在家裡閑着,他愛和侄子們玩,三五歲的小孩,說不完的童言童語,特别有意思,他隻是做了點吃的,侄子們會覺的他好厲害,滿眼崇拜,既輕松又很有成就感。
來了縣城,是該買些小食或糕點與侄子們吃。
也是巧,前面就是隆昌記,說是百年老字号,縣城有名的糕點鋪,其名聲與王家醬行并齊。
店子很大,極為開闊。榮澤好奇的挨個看去,幾文的糕點有,幾十文的糕點也有,品類多,足有近三十種。
榮澤看了又看,選了棗花酥太師餅,他還沒吃過,嘗嘗味。
家裡人多,各買了五斤,聽着多實則量不多,糕點很是壓稱。
一下花去近兩百文。
臨近午時,榮老太爺帶着乖幺往茶樓去。
茶樓有說書先生,亦有彈小曲的娘子,大堂裡很熱鬧,人來人往的吵雜。榮澤随阿父往二樓去,二樓安靜些許,設有小包廂。
“想吃什麼?乖幺自個點。”榮老太爺倒了杯茶,兩口就喝完,又倒了一杯,與小兒也倒了杯。
榮澤聽店小二報菜名,多是茶點類,偶有小食,他點了兩碗暖飲,蜜炙肉,炸糕。
父子倆在茶樓悠悠閑閑,榮家兄弟累的往自家糧鋪歇歇腳。
眼瞧着要用晚膳,榮老太爺帶着乖幺家回,榮家兄弟先一步出的縣城,沒回家裡,他們往地裡去,裝着在地裡忙了整日。
回到家的榮澤發現宅子裡頗顯冷清,問過才曉得,十歲以上的孩子被拉到地裡幹活,二嫂四嫂五嫂沒去,管着家裡的瑣碎,阿爹亦在田間忙碌。
他把糕點分與幾個嫂嫂,沒找到敬哥兒茗哥兒,說是随哥哥姐姐在村裡玩。
往後幾日,榮澤跟着阿父往縣城去,将将要用晚膳才回。
茶引在監官手裡,縣令管不到監官頭上。
和靈縣管茶引的監官姓朱,朱監官不怎麼與縣裡的官員往來。
坊間傳聞,朱監官好似好美食,日日可見他家下人出入吉慶居隆昌記旺鳴齋等地,有人見過,他家下人往桂花巷買桂花丸子哩!桂花巷的甜丸,于百姓口中确有些許名聲,不知是如何傳至朱監官的耳邊,可見,好美食是有一定可信。
這日,回家的路上,榮澤試探的問了句:“阿父可讓我做道吃食送去?自覺手藝還行,可以試試。”說到做吃的,他是有點子自信在身上的!
“朱監官如何會接受你的吃食?”榮老太爺點點小兒的額頭:“需再想想。”
榮澤斂了得意。
過了會,榮老太爺溫聲道:“乖幺可有想法?”
“我想想。”榮澤看了眼阿父,總覺的阿父胸有成竹。
察覺到小兒的目光,榮老太爺露出個安撫的笑:“慢慢想,不着急。”
用罷晚膳,榮老太爺喊了幾個兒子去書房。
他很直接的問:“阿源阿浩近幾日,日日往縣城去,可有什麼收獲?”
榮源榮浩心下驚悚,阿父曉得?怎會曉得?兩人相互看一眼,面露茫然。
坐在阿父身邊的榮澤同樣震驚,除第一日碰見,他拉住了阿父,沒讓發現兩位哥哥,阿父到底是如何知曉?
“我種了一輩子的地,你們有沒有在地裡幹活,如何看不出來?”榮老太爺就差沒罵出口,你們真當我人老眼花不成?
榮源榮浩讪讪然,過了會,榮源開口道:“我與二弟打探到,朱監官是個規矩人。”少有的不貪,表面如此,真實的内裡便不得而知。
“秦家與朱家有往來,阿父依我想,茶引的事還得從秦家身上着手。”榮源說完,悄悄兒的瞄阿父,心裡有些緊張。
聽完大哥說的話,榮澤雙眼忽亮了又亮,一下就明白了其中關節。
榮老太爺将小兒的反應看在眼裡,暗暗點頭,又對着大兒二兒說:“不錯,這才像個樣子。”頓了下,又道:“秦老爺子約我吃飯,明日喊他來家裡,乖幺你琢磨琢磨,燒道拿手好菜,可行?”
“阿父放心,且交于我!”榮澤信心十足。玉戒指裡養的魚,近些年少吃,可肥着呢!原想着有了獨立小院,做與阿父阿爹吃,眼下先便宜外人,若茶引的事能辦妥,也不算虧。